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溫針灸治療詳解

本法興盛於明代, 明·高武《針灸聚英》及楊繼洲之《針灸大成》均有載述:“其法, 針穴上, 以香白芷作圓餅, 套針上, 以艾灸之, 多以取效。 ……此法行于山野貧賤之人, 經絡受風寒者, 或有效”。 其適應證已不局限於以風濕疾患, 偏於寒性的一類疾病為主, 如骨關節病、肌膚冷痛及腹脹、便溏等, 而擴大到多種病證的治療。

操作方法

①一切準備工作均同毫針針刺療法。

②按照針刺療法將針進到一定深度, 找到感應, 施用手法, 使病人取得酸麻沉脹的感覺, 留針不動。

③在針尾裝裹如棗核大或小棗子大的艾絨, 點火使燃。 或用艾卷剪成長約2釐米一段,

插入針尾, 點火加溫。

④一般溫針燃艾可1-3炷, 使針下有溫熱感即可。

⑤留針15-20分, 然後緩慢起針。

注意事項

1.溫針灸要嚴防艾火脫落灼傷皮膚。 可預先用硬紙剪成圓形紙片, 並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 置於針下穴區上。

2.溫針灸時, 要囑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動肢體, 以防灼傷。

主治病證

風寒濕痹症、骨質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風、胃脘痛、腹痛、腹瀉、關節痛等。

禁忌症狀

①熱性病(如發熱和一切急性感染等)不宜用溫針療法。

②高血壓不宜用溫針療法。

③凡不能留針的病證, 如抽搐、痙攣、震顫等均不宜用溫針療法。 [1][2][3][4][5]

治療案例

腰腿痛是常見病之一, 結合針刺和艾灸二者之長施行的溫針療法, 能夠激發穴位的能量, 使經絡感傳效能增強,

比單獨使用針刺或單獨使用艾灸治療, 效果更為顯著。

現代人常有出現腰腿痛的現象, 有單純腰痛, 有腰痛腿疼, 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腰、臀部肌肉之損傷、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或疏鬆等均可引起此疾患。 比如常見病坐骨神經痛, 表現一側或雙側下肢的放射、牽拉疼痛, 可伴有腰痛, 多數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 這種病不但中老年人有, 年輕人也非常多見。 西醫方面有吃西藥、牽引理療等, 而中醫講求標本兼治, 主要採用針灸療法。

腰腿痛病因病機分析

在中醫屬“痹證”範疇, 痹證, 是由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 閉阻經絡, 氣血不能暢行, 引起肌肉、筋骨、關節等酸痛、麻木、伸屈不利, 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

根據臨床表現, 為腰部疼痛者, 中醫屬“腰痹”, 有向下放射至兩側臀部和下肢的, 中醫屬“偏痹”。

通過研究總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針灸取穴標準, 在應用針法同時加以溫熱刺激, 總結出一套適合治療腰腿痛的溫針療法, 針刺與灸法的結合, 患者一般接受3次溫針治療後, 能感受到明顯改善。

溫針具體操作為

將針刺人腧穴, 得氣後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 而留針時, 將純淨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 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釐米左右, 拆在針柄上, 點燃施灸。 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 將針起出。

在治療過程中, 採用新型管針, 配以自創獨特的“彈針”快速入針法, 讓患者在無任何痛楚的狀況下完成針刺,

一般建議選取以膀胱經穴位作為治療基礎, 即腎俞、大腸俞、膀胱俞、秩邊、委中、承山、昆侖、環跳等。

溫針治療腰腿痛作用原理分析

首先, 在針刺刺激下, 人體機體內會發生一個從外周到中樞各級水準, 涉及神經、體液許多因素, 包括致痛和抗痛對立而統一複雜的動態過程。 針灸通過糾正氣血運行障礙, 改善氣血運行障礙, 阻斷惡性循環治痛。 其作用幾乎可以治療各種性質的疼痛, 而且其治痛效應可達到立竿見影的程度。

而灸法是用易燃的艾絨等在體表經穴或患病部位進行灼燒、熏烤, 借助藥物溫熱的刺激, 通過經絡的傳導, 起到溫通氣血, 扶正祛邪作用。 艾灸療法作為我國傳統的中醫外治法之一, 《醫學入門.針灸》也曾記載:“藥之不及,

針之不到, 必須灸之。 ”

溫針過程中其艾絨燃燒的熱力可通過針身傳入體內, 使其發揮針和灸的作用, 達到治療的目的。 從熱力學觀點看, 溫針增加了熱能, 使經絡感傳效能增強, 並供應了病經穴溫上升所需要的能量, 療效明顯提高。 充分發揮了其具有的功能, 令針灸效果明顯加強。

針對各種腰腿痛病因、症型以及科學臨床資料分析來看, 採用溫針灸治療腰腿痛, 效果顯著。 溫針療法中的艾灸所具有的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祛風散寒除濕的功效能透過針刺加強作用在腰腿痛的患者身上, 對患者而言, 不僅可及時止痛, 而且能將導致腰腿痛的風、寒、濕、熱等外邪成因徹底消除, 兼具有“針”和“灸”二者之長, 是傳統中醫學針灸合一的療法,有其臨床應用價值及科學的依據,不失為一種安全簡便、經濟、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

是傳統中醫學針灸合一的療法,有其臨床應用價值及科學的依據,不失為一種安全簡便、經濟、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