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口述史《暗夜行路》發表 記錄1950年代兩岸進步青年在台遭遇

這部紀錄片記錄了馮守娥(中)、陳明忠(左)、蔡榮守、馬再騰、鄭登雲(右)、賀德巽、路統信、來德裕、薑民權等9名親歷者的苦難經歷。 中新社記者 劉舒淩 攝

中新社臺北4月21日電 (記者 劉舒淩 龍敏)一部以1950年代臺灣白色恐怖時期進步青年遭遇為題材的口述歷史影像紀錄片《暗夜行路》21日在臺北發表。

由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拍攝的這部紀錄片, 記錄了馮守娥、陳明忠、蔡榮守、馬再騰、鄭登雲、賀德巽、路統信、來德裕、薑民權等9名親歷者的苦難經歷。

21日於台“立法院”紅樓舉行的發表會播放了《暗夜行路》預告片。

片中, 路統信、來德裕、姜民權、賀德巽是當年從大陸來台就讀的學生, 陳明忠、馬再騰、鄭登雲、蔡榮守是臺灣南部青年, 馮守娥則來自宜蘭農家。 他們都因不滿社會現實、選擇信仰社會主義, 以“匪諜”罪名被捕、判刑。

陳明忠等5人出席了發表會, 講述他們當年各自的遭遇、被斷送的前途以及對於信念的堅持。

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蔡裕榮表示, 在1950年代中國內戰與國際冷戰的雙戰結構下, 臺灣當局以“反共”為名, 槍殺超過2000人、關押逾16000人, 整肅鎮壓了當時“反內戰、反壓迫、反饑餓”的新民主主義運動。

蔡裕榮認為, 如今, 台當局從“保防法”制定, 到徹查“一中承諾書”“中轉大陸必須報准”, 乃至於所謂“陸生共諜案”, 舉凡與大陸事務相聯繫的,

多做負面解讀。 他說, 片中受難人的苦難、堅決與輝煌, 指引著光明的方向。 “我們好不容易從‘反共戒嚴體制’中走出來, 不能眼看著黑暗的盡頭又是另一個黑暗。 ”

台“立法委員”高金素梅(右)參與這場發表會並發言。 中新社記者 劉舒淩 攝

“立法委員”高金素梅在這場發表會上表示, 臺灣要真正和解共生, 就要還原歷史的真相。

對於今天臺灣絕大部分人不瞭解的1950年代白色恐怖歷史, 高金素梅說, 還原歷史而不是截取一部分為當局者所用, 這件工作才有意義, 也須更快、更好地進行。 她將持續推動當局有關部門增加投入。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