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是你的眼,帶你遨遊浩瀚書海

四月的天空湛藍, 四月的氣溫宜人, 四月是閱讀的日子。 昨日, 在世界讀書日這個特別的日子, 晨報發起了《今天我們都是“朗讀者”》活動, 熱心的“朗讀者”們走進了南昌市盲童學校, 他們用最富感染力的聲音朗讀, 用最生動的詞彙描述自己的故事, 用愛心讓盲童們感受閱讀的力量, 從書中感受廣闊的世界。

第一印象

盲童學校裡“凹凸”的世界

經過熱心讀者多日的報名, 昨日下午2點, 晨報的“朗讀者”們來到南昌市盲童學校。 走進學校, 地面佈滿了縱橫交錯的黃色凹凸石磚。 “在學校內是不能行駛機動車的。

”南昌市盲童學校老師李靜告訴記者, 別看這些孩子走起路來一蹦一跳, 事實上他們並不能看清楚路面, 大部分還是要依靠路面上這些凸點來行走。 “比方說, 凸起的圓點就代表這是個分叉路, 需要拐彎了。 ”李靜說, 這些盲童來到學校的第一節課就是“行走課”, 這種課程只在盲童學校才有, 學習這門課就是告訴孩子如何獨立在校內行走。

學校大門旁的一棟磚紅色四層大樓便是學生公寓, “住校可以鍛煉盲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這樣未來他們才不會因為沒有家人在身邊而手足無措。 ”李老師介紹, 低年級的孩子一般在家住宿, 中高年級的孩子就要開始住校生活, 學校會為孩子配備生活教師。

現場速寫

南昌大學大一學生朗讀中國歷史

“他們的臉龐讓我堅定成為‘朗讀者’”

在李老師的帶領下, 我們來到六年級二班。 “班上的孩子有的是全盲, 有的是視力低下。 ”班主任黃老師介紹, 班上總共9位學生, 平時孩子們都是通過一寸一寸摸著凹凸的小點才能夠“閱讀”。 “孩子們知道今天有晨報的“朗讀者”來給他們朗讀他們很開心, 現在在教室裡等著大家。 ”

來到教室裡, 不大的教室裡總共三排, 每排整齊地擺放著三張課桌, 總共九個座位。 講臺上的粉筆盒裡無一例外全部都是白色粉筆。 每個孩子的課桌上都擺著一本盲文書, 上面沒有任何文字和色彩, 只是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凹凸不平的小圓點。 “一隻小鳥分詞, 很多鮮花分詞······”盲童孫偉饒有興致地“讀”著手中的書本。

在報名時, 南昌大學前湖校區圖書館朗讀協會大一學生王亞興選擇了《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本書, 他告訴記者, 讓孩子們瞭解歷史, 是他們接觸世界的第一步。 朗讀在期待中開始, 孩子們雖然看不見, 可是一個個地都伸著腦袋仔細聆聽著, 時而微笑, 時而入神。

“在來學校之前我覺得你們可能是這樣的或者那樣的, 但是來到盲校之後我發現, 你們每個人無論是走在路上或者是在教室裡, 其實每個人臉上都是帶著笑意的。 ”王亞興說, 見到他們的時候我被震撼了, 看到一個個渴望知識的臉龐我更加堅定成為大家的“朗讀者”。

“和盲童們在一起, 是一個相互幫助的過程。 ”王亞興告訴記者, 這次的晨報“朗讀者”活動在豐富了自己課外生活的同時,

孩子們的那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值得他學習。

身殘志堅的“朗讀者”分享人生態度

“活動讓愛心的種子傳遞下去”

“同學們, 能大致看到我的請舉下手。 ”晨報“朗讀者”陳麗向孩子們問道, 一兩個孩子慢慢舉起了手臂, “能看到我的孩子應該都知道我是個殘疾人。 ”陳麗說:“在朗讀以前, 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在我兩歲大的時候, 遭遇了意外, 當時的我臉部燒傷並且失去了雙手······”

面對生活的種種磨難, 陳麗說, 命運並沒有讓她低頭, 她沒有沉淪下去, 而是更加樂觀對待生活。 “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 內心十分渴望學習, 努力改變生活, 我學習書法、手工串珠, 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每一件事情。

”陳麗告訴孩子們, 雖然身體有殘缺, 但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每一件事情, 做最好的自己。

記者瞭解到, 除了利用業餘時間手工串珠子外, 陳麗還在社區開設了“愛心學堂”義務教社區裡的孩子書法, 目前已經開設了第二家。

“希望自己像根火柴, 點燃千千萬萬人的愛心”, 這是陳麗經常會說的話, 她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希望通過愛心的傳遞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讓愛的種子播撒到每個角落。

電臺播音員繪聲繪色讀出童話世界

“心中有陽光生活天天都燦爛”

“‘預備--沖!’黑利發出口令了。 黑利和白利像兩顆炮彈。 ‘嗖’地飛了過去, 一躍就躥上了桌子, 一左一右, 緊緊地抓住了大老鼠。 只聽‘噗哧’一聲, 大老鼠癱在了桌子上……”“朗讀者”之一的樂天是來自南昌廣播鳳凰頻率的專業播音員。在此前晨報發佈的《心願書單》,樂天認領了《鄭淵潔十二生肖童話》。在昨日的活動中,他用惟妙惟肖的聲音語氣,給孩子們描繪出一個生動的童話世界。在他朗讀時,孩子們一個個微微抬頭,隨著故事的進展,臉上的表情一會緊張、一會欣慰。

“剛才在許多教室門口都有一種花的名稱,那麼我們是什麼班?”朗讀之後,樂天和孩子們聊起天來。“蒲公英班。”孩子們齊聲回答。“大家知道蒲公英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蒲公英是希望的象徵,蒲公英的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樂天說:“你們就像這些蒲公英一樣充滿希望,可以讓我的聲音做你們的眼睛嗎?”

“美國伯克萊大學華裔教授郭譽枚說,如果要問‘盲人能做什麼’,不如問‘盲人不能做什麼’。”樂天說,我想讓孩子們將這句話銘記在心,而且告訴他們只要心中有陽光,生活天天都燦爛!

“因為我也是一位母親,看見他們的笑容覺得很幸福。”“朗讀者”羅軍告訴記者,她的孩子和這些盲童是同齡人,其他孩子都可以閱讀到圖書帶來的樂趣的時候,他們只能用手慢慢觸摸,這讓她感到心疼。

雖然看不清楚,可孩子們的耳朵非常靈。當聽到“朗讀者”羅軍講到小蝸牛故事的時候,孩子們興奮得直拍桌子。盲童孫子鑫坐在教室一旁,靜靜地感受著“朗讀者”帶來的故事,等到熱心讀者羅軍走到身邊時她溫柔地說:“可以讓我摸摸你手上的那本書嗎?”“摸到了!”孫子鑫一臉燦爛。

呼籲關愛

盲校老師感謝“朗讀者”活動

“精神援助讓盲童儘早獨立生活”

“這次為孩子們準備的活動特別好!”看見孩子們從最初的小心翼翼,到沉浸於“朗讀者”讀出的書本中,李靜格外地高興。她告訴記者,一個班只有一位語文老師,每次都是同一個老師來他們講故事、朗誦,無論在內容上還是聽覺對他們來說多多少少有些乏味,今天“朗讀者”給他們帶來的故事和詩歌都是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讓他們對書本有了進一步探索的欲望,也讓他們渴望接受新的知識,熱愛閱讀。

李靜說,這些孩子或早或晚都需要接觸社會,盲人學生非常需要多跟外界的社會人士互動、接觸,這有助於他們日後更好地融入社會,精神援助讓盲童儘早獨立生活。同時也希望社會對這些特殊兒童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大老鼠癱在了桌子上……”“朗讀者”之一的樂天是來自南昌廣播鳳凰頻率的專業播音員。在此前晨報發佈的《心願書單》,樂天認領了《鄭淵潔十二生肖童話》。在昨日的活動中,他用惟妙惟肖的聲音語氣,給孩子們描繪出一個生動的童話世界。在他朗讀時,孩子們一個個微微抬頭,隨著故事的進展,臉上的表情一會緊張、一會欣慰。

“剛才在許多教室門口都有一種花的名稱,那麼我們是什麼班?”朗讀之後,樂天和孩子們聊起天來。“蒲公英班。”孩子們齊聲回答。“大家知道蒲公英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蒲公英是希望的象徵,蒲公英的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樂天說:“你們就像這些蒲公英一樣充滿希望,可以讓我的聲音做你們的眼睛嗎?”

“美國伯克萊大學華裔教授郭譽枚說,如果要問‘盲人能做什麼’,不如問‘盲人不能做什麼’。”樂天說,我想讓孩子們將這句話銘記在心,而且告訴他們只要心中有陽光,生活天天都燦爛!

“因為我也是一位母親,看見他們的笑容覺得很幸福。”“朗讀者”羅軍告訴記者,她的孩子和這些盲童是同齡人,其他孩子都可以閱讀到圖書帶來的樂趣的時候,他們只能用手慢慢觸摸,這讓她感到心疼。

雖然看不清楚,可孩子們的耳朵非常靈。當聽到“朗讀者”羅軍講到小蝸牛故事的時候,孩子們興奮得直拍桌子。盲童孫子鑫坐在教室一旁,靜靜地感受著“朗讀者”帶來的故事,等到熱心讀者羅軍走到身邊時她溫柔地說:“可以讓我摸摸你手上的那本書嗎?”“摸到了!”孫子鑫一臉燦爛。

呼籲關愛

盲校老師感謝“朗讀者”活動

“精神援助讓盲童儘早獨立生活”

“這次為孩子們準備的活動特別好!”看見孩子們從最初的小心翼翼,到沉浸於“朗讀者”讀出的書本中,李靜格外地高興。她告訴記者,一個班只有一位語文老師,每次都是同一個老師來他們講故事、朗誦,無論在內容上還是聽覺對他們來說多多少少有些乏味,今天“朗讀者”給他們帶來的故事和詩歌都是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讓他們對書本有了進一步探索的欲望,也讓他們渴望接受新的知識,熱愛閱讀。

李靜說,這些孩子或早或晚都需要接觸社會,盲人學生非常需要多跟外界的社會人士互動、接觸,這有助於他們日後更好地融入社會,精神援助讓盲童儘早獨立生活。同時也希望社會對這些特殊兒童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