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研發類科技人才看過來 重慶啟動“鴻雁計畫”重金攬才

本報訊 4月21日, 我市召開引進海內外英才“鴻雁計畫”啟動實施大會。 記者從會上瞭解到, 我市計畫在今後5年, 每年引進1000—2000名研發類科技人才, 為全市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近日, 我市印發了《重慶市引進海內外英才鴻雁計畫實施辦法》。 “鴻雁計畫”將人才分為A、B、C三類給予一定資金獎勵, A類人才參照其年繳納個人所得稅額度的2倍或定額給予獎勵, 最高不超過200萬元;B類人才參照其年繳納個人所得稅額度的1.5倍或定額給予獎勵, 最高不超過100萬元;C類人才參照其年繳納個人所得稅額度的1.2倍或定額給予獎勵,

最高不超過30萬元。 獎勵資金將分3年發放, 即第一年發放40%, 第二年發放35%, 第三年發放25%。

在對用人單位的獎勵方面, “鴻雁計畫”按引進人才的數量、品質綜合評定, 即每引進1名人才, 按人才年薪的5%給予用人單位補助。

副市長沐華平出席會議。

解讀 :

“鴻雁計畫”在政策導向上突出四方面轉變

4月21日, 在我市引進海內外英才“鴻雁計畫”啟動實施大會上, 市人力社保局對“鴻雁計畫”進行瞭解讀。

聚焦研發類科技人才

市人力社保局局長陳元春表示, 為貫徹落實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精神, 落實人才強市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大力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 彌補我市產業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我市深入學習借鑒廣東、深圳、無錫等省市經驗,

出臺了《重慶市引進海內外英才鴻雁計畫實施辦法》(以下簡稱“鴻雁計畫”)。

“鴻雁計畫”的適用範圍主要聚焦在我市現有企業引進或者來渝創辦科技型企業(包括法人化研發機構)的直接從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研發類科技人才, 引才目標重點鎖定我市支柱產業、十大戰略性新興製造、十大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和七大特色效益農業等重點產業領域。

“鴻雁計畫”在政策導向上突出了4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引才主體從過去以高校、科研單位為主向企業為主轉變;二是人才評價從過去憑學歷、職稱為主向市場認可轉變;三是引才對象從過去以專家教授、企業高管等為主, 向企業急需緊缺的所有研發類人才轉變;四是引才機制從過去市級為主向市和區縣聯動轉變。

已收集7000余名人才資訊

陳元春還表示, “鴻雁計畫”呈現出5個方面的特點, 分別是突出企業引才、突出市場化評價、激勵措施簡便易行、申報兌現方便快捷、建立考核評估退出機制。

其中, “鴻雁計畫”的總體目標, 是用5年左右時間, 每年引進1000-2000名海內外人才, 為全市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陳元春透露, 目前, 我市已經收集了1016家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跨國公司、法人化研發公司等提供的951個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需求崗位, 人才需求3259人, 專案需求48個;收集了7562名海內外人才資訊, 專案供給1282個。

陳元春介紹, “鴻雁計畫”將引進人才分為A、B、C三類, 獎勵標準最高分別不超過200萬元、100萬元、30萬元,

獎勵資金分3年發放。 這樣的獎勵標準和方法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 既有效調動人才積極性又簡便易操作。

為防範道德風險, “鴻雁計畫”還建立了入選人才工作成效定期評估制度。 入選人才3年政策兌現期內, 由區縣人力社保部門會同用人單位按年核查其在崗履職、個稅繳納、資格條件等情況, 並對其工作成效進行聯合評估, 評估結果為差或因退休、離職、工作調整等原因不能繼續履行職責的, 終止其享受“鴻雁計畫”待遇資格。

同時, 為確保獎勵資金安全, 凡以弄虛作假等手段騙取、套取獎勵補助資金的, 按規定追回資金, 並將其不良行為資訊納入征信系統, 5年內不再受理其財政補助資金申請。

市區兩級共建每年約4億元引才專項資金

“要確保‘鴻雁計畫’取得實效, 科學合理制定政策是前提、基礎, 抓好貫徹落實是關鍵。 ”陳元春表示, 下一步, 市人力社保局將加快人才供需資料庫建設, 多管道組織區縣、企業收集海內外人才供需資訊, 為搭建人才供需對接平臺奠定基礎。

同時, 抓緊落實“鴻雁計畫”專項資金, 及時協調區縣落實“鴻雁計畫”區縣配套資金, 按照1∶1配套分擔原則, 共同建立每年約4億元的“鴻雁計畫”引才專項資金。

目前, “鴻雁計畫”中英文雙語網站已經正式上線運行。 下一步, 市人力社保局還將加快引進人才市級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 在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及早啟動引進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