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中國最美的十座現代教堂,多獲國際建築大獎卻鮮為人知!

教堂是基督徒聚會、禮拜的場所。 基督教強調的是信仰, 正是基於信仰, 作為基督教藝術代表的教堂成為了基督徒心中神聖的殿堂。 從哥特式、羅馬式到巴羅克式、洛可哥式等等這些教堂建築的發展, 教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西方乃至世界建築風格的變化。

隨著世界建築史向現代風格的進程及中國基督徒的大幅增長, 中國的現代教堂也隨之興起建設, 且在國際上屢獲建築類大獎, 然而這些優秀的教堂設計卻鮮為人知。 今天從專業的角度帶大家來欣賞十座中國最美的的現代教堂。

美麗洲教堂

浙江 · 杭州

美麗洲教堂坐落在樹木繁茂的杭州, 設計不僅僅融入環境, 也很好的為社區生活服務。 由TDS傾力設計, 業主是浙江萬科。 這個教堂在為基督徒服務的同時, 也為周邊社區服務。 教堂力求融入自然的環境當中, 不僅重視功能和用戶體驗, 還選擇了低碳材料, 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 同時建築師做了廣泛的研究, 讓景觀與建築邊界模糊, 使得建築與景觀無縫接入。

教堂有兩個重點, 一個是室內空間與自然之間宛然一體, 第二個是表達永恆和純淨。

教堂由三個單體建築(美麗洲主教堂, 小花園附教堂, 辦公處)和一個鐘樓組成。 其中兩棟建築較小, 每棟材料各異但是整體統一。 美麗洲教堂是與自然的門戶無縫銜接的大型開放式建築。

簡單的平面, 廣闊的內部空間, 光線和自然流動其中。 大型垂直天窗坐落在兩端上方。

與美麗洲教堂的高大相比, 小花園附教堂和辦公區建築較小, 落地窗鼓勵與自然更好聯繫。 雖然他們看起來是大教堂的演變產物, 其實各有千秋。 庭院聯繫整個建築群, 每一處的景觀都獨一無二。 在景觀序列體驗上, 給人們更多的感受。

同時我們在探討永恆和純潔的意義之下, 讓建築與結構與四季風貌相協調。 給與人心靈的震撼。 建築師同樣注重細節, 木結構去掉了所有的裝飾要素, 非常簡潔和莊嚴, 同中國建築相比, 這個建築顯得相當日系。 屋頂空間是一個精緻的序列化11M x 35M空間。 木結構之外, 牆壁也是為未裝飾木材,

地板是白色的瓷磚。 木材, 光, 開放的室內空間, 以及四季變化的景觀, 總共譜寫永恆之曲。 教堂完美的融入了周邊森林, 同時外觀混凝土與內部木材的對比體現了輕與重的反差。 未做雕琢的景觀石材將每塊石材本身的特性優雅的表達了出來。

種子教堂

廣東 · 惠州

種子教堂位於中國道教七大名山之一的惠州羅浮山景區。 羅浮山景區附近擁有道冠、廟宇和佛寺等多種宗教活動場所, 但基督教活動場所缺乏。 本項目的業主希望在發展私人房地產以外, 為當地居民興建一所小型教堂。 這所教堂不單為基督徒提供敬拜及退修的場地, 教堂本身亦是一個多功能空間, 也可以讓當地村民在此休憩。

信仰在此並不是強加於人的教條, 而是在建築的光與影中含蓄地讓人感悟的信息。

種子教堂面積約280平方米, 可容納60人, 坐落于羅浮山的秀美山巒與湖光之中。 設計的概念由一顆種子開始 – 種子既是聖經福音書中的聞名比喻, 亦象徵著生命的開端及上帝創造的大自然的奧妙。

平面圖以種子的有機意象作為起點, 畫出一條圍合內部的曲線牆體, 然後牆體一分為三, 破口處成為三個大小不一的出入口。 面向東南的牆體引入十字架開洞, 為教堂內部引入早晨的曙光;面向西面的牆體厚實無窗, 遮擋烈日, 並放置樓梯通向屋面梯級式花園;面向北面的牆體增厚而形成衛生間和後勤用房。 梯級式的屋面結構造就了向北開天窗的可能性,

為教堂內部引入柔和的日光。

首先從北面尺度較小的入口進入教堂內部, 而梯級式的屋面結構由北向南逐步增高, 令內部空間由單層的入口處演變成12米高的莊嚴敬拜空間。 步出教堂後, 沿西面戶外樓梯可直達屋面花園, 順著梯級式花園舉步而上, 可到達觀景平臺, 遠眺羅浮山景色。 而梯級式花園本身亦是一個戶外敬拜及分享的場所。

種子教堂整體上運用了一種粗獷自然、不加修飾的材料語言。 通過和施工單位的多番討論, 所有牆體以竹範本現澆混凝土進行建造。 現澆混凝土既符合經濟原則, 亦是當地施工隊較有經驗的做法。 而竹範本在牆體表面留下的痕跡弱化了牆體的龐大尺度, 為剛硬的混凝土加入絲絲秀氣, 亦和四周的自然景觀相呼應。再加上樸實的玻璃門窗,和農民自做的桌椅,種子教堂以最平易近人、最貼近鄉村生活的方式呈現。

縱然本設計以種子作為思考的起點,但無意將其具象化而加以表現。建築物以其粗獷的語言及巧妙的光影運用抽象地呈現其獨特性和空間感。這不是一所純粹表現建築形式的雕塑性建築,而是尊重當地文化、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有機建築。

萬景花園教堂

江蘇 · 南京

南京河西萬景園教堂(Nanjing Wanjing Garden Chapel)此200平米小教堂方案建于南京黃浦江邊的萬景花園中。由南京聯合神學院的牧師負責主持,提供如禮拜、基督徒婚禮等。

這座木和鋼混合結構教堂擁有優雅的外形和浸潤于神秘中的堅實內部空間。它平實的材質並未圉於對精緻建造邏輯的表達。

教堂坐落于萬景園的水岸邊,由兩個相交的三角形體量組成形成“蝶形”的屋頂造型。豎向的木質格柵幾乎成為立面的唯一元素,給予了教堂非常簡潔單純的形象,配上屋頂的黑色木瓦顯得精緻富有層次,在水中倒影的映襯下體現出內斂平和的東方氣質。木走廊形成了中央大廳的獨特雙層外殼。

內殼相對封閉,自然光只能透過屋頂和牆面的開窗射入。由精緻的SPF條構成的外殼好似室外景色的濾網,暗示著信仰精神之旅的開始。這種雙層殼系統營造出一種獨特而有趣的東方建築空間,不同于傳統石質教堂的“封閉性”,抑或現代建築的“開放性”。這座小教堂有著完美的方形平面。即便內部空間與外部結構相互錯轉45°,方形依然非常完整、對稱和向心。平面圖中隱含的對角軸對稱一直延伸至屋頂結構,實現了空間、材質與能量的完全統一。

建築的木質結構直接反應到教堂內部,同時被賦予了最聖潔的白色,對稱的形式加上略帶變化的韻律感帶來了神聖的美感。

西萬景園教堂建築面積約200㎡,在短短的45天內就完成了建造工作。

龍山教堂

中國 · 北京

龍山基督教堂位於懷柔旅遊風景區大規模低密度別墅區——龍山新新小鎮中,總建築面積1380㎡。

龍山教堂的最初構思基於對現狀地塊和周邊建築物的理想分析。小鎮周邊的住宅以聯排別墅為主,少量獨幢別墅,體量在二、三層,為呼應不遠處綿延西山的山形,屋面選擇了坡屋面。從小鎮的入口遠遠就能看到教堂的鐘塔和上面的空十字架,鐘塔位置的確立和高度的選擇是在使用現代手法——教堂主體和鐘樓分離的同時,兼顧了小鎮對中心點和視覺以及聽覺中心的需求。設計的挑戰之一是創造一個室外的場所“廣場”做為教堂活動功能延伸的想法。在基地比較局促的條件下,鐘塔、廣場、教堂前體量和教堂主題量形成序列;鐘塔作為引導和開始,鐘塔和教堂之間的廣場巧妙地與住宅區相對獨立的水景綠帶相連,構成隔而不斷的景觀空間和交通聯繫。

建築的立面材料採用了極具質感的藍灰色玄武岩,厚重而肅穆。幹掛的玄武岩留縫有兩種:2.5cm和0.5cm,對立面設計的完成有更好的表現力。一系列20cm寬的豎向窄條開窗看似隨意卻又暗藏規律地排列其上,按一定比例係數向高處遞增。室內暖色的砂岩分縫與外立面,使用的是同一系統和模數的手法。外牆立面有韻律的分隔手法一直延伸到了室內地面的鋪砌。主廳內白色塗料與外立面沉重的色彩形成了對比。

蘄春教堂(在建)

湖北 · 蘄春

蘄春教堂位於湖北省蘄春縣的紅石頭村,該地為十分偏遠但當地風景十分秀麗。被群山環繞的教堂位於一處湖的半島上,教堂的總建築面積為700平方米。

牧師對翻修和後續管理的大額費用感到非常擔憂,因此他選擇了一處擁有蘄春縣紅石頭村的優美景觀的地方。

建築功能包括主堂、宿舍、及協助工具如會議室、廚房、餐廳等,所有的輔助用房朝向湖面景觀,主堂是由一圈螺旋曲線形成的一個空間序列:從彎曲走廊進入連接協助工具空間的前廳,主堂、內庭院、前廳都是不同空間的緩衝帶,人們可看見並被引向主堂。

在教堂的相應弧面牆上的外表皮上挖有方形小坑,可種入植物生長。所有建築塗上白漆,這並不是一個故意的意圖。一方面說,塗白漆和成本控制有關;另一方面,還有圍護結構的技術限制因素。塗白漆是經溝通後的最合適選擇。最後,白漆建築在周邊茂盛環境裡散發出一種寧靜和個性特點。

黑河基督教堂

黑龍江 · 黑河

黑河基督教堂的空間根據功能和形象的需要,西南角高高升起,屋頂坡折,外形仿佛一隻將要展翅上騰的鴿子。聖經中鴿子寓意聖靈降下,帶來了平安喜樂,此時教堂成為了與神同在的空間,置身其中以滿足靈魂憩息的需求。

立面上,教堂的設計中融合了耶路撒冷教堂的黃色石牆、拱券和古典柱式組成的窗洞以及玫瑰花窗等傳統資訊,使得這個當代新建的教堂形象與其宗教文化背景以及所在城市的殖民歷史發生關聯。

教堂西側為一個景觀公園和一個湖區,故在教堂西面公共空間使用雙層玻璃牆完全打開,使得西側景觀面視線通透,將景觀引入到教堂聚會廳內部。教堂的內部空間盡可能滿足聚會空間的最大化,以便能夠容納教會的大量聚會人群及今後會增加的人群。

光音堂

四川 · 成都

成都高新區基督教光音堂位於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一街888號(天府一街劍南大道口),是有芬蘭設計師設計,典型的北歐簡約風格。

光音堂以“光”和“聲音”為創作理念,層次分明的木質外牆牆體,線條錯落有致,讓光線以一種優美的方式流動進入,以此來提醒“光”的珍貴。教堂採用北歐質樸的建築風格,傳達出謙卑又莊嚴的環境氛圍。

大門設計也獨具匠心,阿拉伯數字“7”的造型詮釋《聖經》中“7”代表完全,來寓意上帝救恩的完全;教堂兩個大門框架按照漢字“阿門”設計,寓意凡進入教堂的人都當誠心誠意;教堂內部竹質地板、石材牆體、竹制長凳表達教堂宣導環保的理念;“創造之光”“森林之光”藝術牆體,不僅能全方位體現環保理念,同時也將光線與聲音充分融合,創造一種親近的黑暗環境,象徵著生命,也傳達出上帝對眾生的重要性。

整個教堂由“光之教堂”和“天使之音”兩部分組成,“光之教堂”四壁和屋頂都用黑色牆體,使教堂顯得莊嚴而神聖,教堂內正面牆上一副寬9米,高7米的寫意畫被稱為“創造之光”,由北歐當代最重要的油畫家之一Nina Roos構思創作,將上帝在起初從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中創造出光與自然、生命的大能盡顯出來。教堂大門右側牆上是充分運用光的原理而設計建造的“森林之光”,當太陽光打在玻璃牆上時,戶外大樹與鑄鐵管的映射耀然其上,使人仿佛置身於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氣息和雨露!

相城基督教堂

江蘇 · 蘇州

相城基督教堂位於蘇州古城以北的相城區,臨近滬寧高速的虎丘濕地公園入口處,三面環水,一面迎向大道。入口的鵝卵石景觀牆和草坪上排布成十字形的混凝土塊引導人們的視線投向形式獨特的主入口黑色牆面。

建築的主體是堅實肅穆的雕塑性幾何體,顯示出三個簡潔有力的基本體量的組合。其形式邏輯是在四方體的禮拜堂組合基座上疊加非對稱的楔形屋頂,高聳的梯形錐體豎立起鐘樓的輪廓。最高處設立著懸浮的十字架標誌。

黑色水洗面花崗岩材質的表皮包裹著整個體塊,並順勢滲透、延伸進室外鋪裝與室內地坪。其肌理可視為對蘇州地域性的材料形式的轉譯與隱喻。看似隨機的石材劃分與窗洞、玻璃格的尺度都嚴格控制在一套由層高決定的模數系統中。其表現形式卻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數位方式來組織編碼、產生變化,暗示感性與理性在設計中的編織並行。外牆僅有的暖色材質——斑駁而古樸的碳化杉木,運用在入口及臨水準檯面的長條形開口上,用以界定內與外、自然與人工的交流開放性。其中大廳餐吧臨水的一面,通高的木門扇可以呈九十度開啟狀,亦可由封閉切換為光與風景的通廊。

基督教堂內部空間的組織在平面上基於拉丁十字的拓展和變形,將功能空間實體與非功能空間部分串聯。兩層通高的四 個小禮拜堂圍繞平面中心的十字原型兼交通空間來組織。營造“儀式感”與視覺焦點的三組獨立臺階——分別位於入口處的半室外前廳、軸線引導的大廳盡頭以及十字軸的正中,同時這三組臺階通往二層區域及主禮拜堂。人們在行進中體驗由世俗面向宗教的神聖。材質上,內部空間的主要介面以白色噴塗為主,開放及交通空間的地面是外牆黑色石材的延伸,禮拜堂等室內地坪用暖色木質材料統一——策略是以純色及對比來統一空間、營造禮拜堂的靜謐氛圍。

純淨明亮的白色佈道環境意在引導人的精神向高處升騰,所以天光成為教堂空間的主題。光線如音律一樣,是基督教信仰及其儀式“在場”的重要形式元素——“在場”強調的正是通過聲、光的引導將精神注入於“存在”的場所之中。主禮拜堂頂棚四折面一體的條狀結構的裝飾性母題由溫暖的木色質感承托,形式是對唱詩班和管風琴的隱喻。

白教堂

廣東 · 廣州

白教堂位於原廣東工業化造紙廠舊體建築群內,是一座改革開放初期的單層廠房建築。LAD(裡德)設計機構在設計前對教堂的現代社會定位進行再思考,項目在保留舊建築主體的前提下,為其賦予了新定義。

白教堂突破了傳統教堂建築涇渭分明的古典手法,極簡提取其宗教文化元素,強調現代主義建築的型態。而做為精神性標誌的建築物,這是一處貼合大眾需求的公共空間:人們精神的庇護地。

LAD(裡德)設計機構就所在城市做人口結構以及精神文化背景的調研中發現,時代的浮躁性致使無論是否為信徒,都希望有一處使獲得安寧、明朗、祥和的空間。LAD(裡德)設計機構順勢規劃了這座白教堂,做為精神性標誌的城市空間。

設計師對委託方經濟成本考慮及對本土文化的眷顧,使教堂在保留其原有建築的基礎上改造成一個符合現代建築語言的城市空間。設計師從舊廠房建築原有不對稱性得到靈感,在將原有空間破壞,加入柱和鋼結構,改造成對稱的內部結構。改造的主要介入是使建築獲得合理的功能定義以及呈現新的建築美學。教堂的主要空間佈置採用一幢為獨立主教堂,一幢為多功能的活動用房及接待組合而成的綜合區域,在功能上將兩個不同需求空間完全分離,使之有獨立操作的自由。

中殿一組由支柱支撐的拱券,分開了中殿和側廊。它從結構中產生,又精心製作結構。沒有附加於建築的贅述、無中生有的變化,輕靈通透的建築本身是連續流通的空間。拱券為塊狀料砌成的跨空砌體。外形為圓弧狀,由於各種建築類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變化。拱券不但有文化意義上的美學,更具良好的承重特性。

設計師沒有選擇傳統教堂常見的嚴謹裝飾花紋,選擇了鐵藝裝置:它以幾何的曲線,使空間更具有生命力。材料的堅實質感、深沈的鐵質原色,與白色空間形成對比,于人思緒可得到活躍的輕鬆。由等候廳進入空間,鐵藝裝置井然的陳列式也是人流動線設計的功臣,對稱的秩序美使人循序漸進感受靜謐。

阿那亞海邊教堂

河北 · 秦皇島

直向建築事務所在河北的著名沙灘景點——北戴河新區的海灘上設計了一座叫做“海濱小教堂”的小建築,作為忙碌熱鬧的沙灘上一絲平靜的喘息,它著重突出了景觀和自然通風。與直向建築的另一個作品三聯海邊圖書館——“最孤獨的圖書館”一樣,這兩個方案都是面對著大海的精神空間。

直向建築的建築師評論道:“你可以把海邊教堂想像成一艘在大海上漂流了很久的舊船,隨著大海退潮,留下一座空空的結構,靜靜的待在沙灘上。”

直向建築將它的主體結構托起在沙灘上,當潮水上漲時,建築底部漸漸沒入水中,其主體像是飄在水上。建築可以讓遊客調動所有感官去體驗空間、感受建築本身。進入建築前要經過一條30米長的小徑,引導著人們進入教堂的入口。通過在階梯的中間設置一道600mm寬的缺口,遊客可以通過它,被引導至建築另一頭的懸挑空間。一道通向大海的視線得以打通,並且在建築升高動勢的襯托下更加開闊。

建築內部空間非常陡峭,既陡又高的天花板上覆蓋著帶紋理的白色灰泥,再輔以木板加固。在聖壇後面,一扇寬闊的大窗沐浴在陽光與海景之中。從主要祭祀空間的大窗,到牆與牆之間散發出微妙光線的幾個狹窄縫隙,這些開窗讓室內開出一場光的盛宴,整個方案的開窗也很有節制。在建築東側,一個三角形窗戶輕柔地照亮整個十字架。

室內另一處光源來自坡屋頂頂端300mm寬的洞口,它處在北側弧牆和坡屋頂之間。在春夏秋三季的中午,當陽光角度接近垂直時,陽光直射在北牆上,形成生動的光影效果。建築北側有一處懸挑的冥想空間,這空間被牆限制,幾乎只能容納一個人在此冥想。建築外的大臺階可供遊客休息。

除了本篇所提到的較小型現代教堂外,國內還有其他超大型現代化教堂如北京海澱堂、北京豐台堂、杭州磐石堂、杭州崇一堂、溫州柳市堂、廣州天河堂、深圳梅林堂、深圳布吉堂(在建)、上海張江堂、寧波伯特利堂、寧波國際禮拜堂(在建)、長沙星沙堂(在建)、南京聖訓堂、成都上翔堂、台州溫嶺堂等等,中國不乏優秀的教堂建築,卻大多不為人所知道。

埃利奧利曾說:“在一個冬日的下午,當聖靈的光降落在一個幽靜的教堂的時候,此時此刻,歷史便與英國俱在。”

教堂是凝固的藝術,承載著一個國家精神的重量,也見證了世代變遷的歷史,這一切都在上帝手中掌權。多一座教堂,少一間監獄。在國外,能有幸設計教堂存留于世是作為一名優秀建築師的畢生追求。

亦和四周的自然景觀相呼應。再加上樸實的玻璃門窗,和農民自做的桌椅,種子教堂以最平易近人、最貼近鄉村生活的方式呈現。

縱然本設計以種子作為思考的起點,但無意將其具象化而加以表現。建築物以其粗獷的語言及巧妙的光影運用抽象地呈現其獨特性和空間感。這不是一所純粹表現建築形式的雕塑性建築,而是尊重當地文化、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有機建築。

萬景花園教堂

江蘇 · 南京

南京河西萬景園教堂(Nanjing Wanjing Garden Chapel)此200平米小教堂方案建于南京黃浦江邊的萬景花園中。由南京聯合神學院的牧師負責主持,提供如禮拜、基督徒婚禮等。

這座木和鋼混合結構教堂擁有優雅的外形和浸潤于神秘中的堅實內部空間。它平實的材質並未圉於對精緻建造邏輯的表達。

教堂坐落于萬景園的水岸邊,由兩個相交的三角形體量組成形成“蝶形”的屋頂造型。豎向的木質格柵幾乎成為立面的唯一元素,給予了教堂非常簡潔單純的形象,配上屋頂的黑色木瓦顯得精緻富有層次,在水中倒影的映襯下體現出內斂平和的東方氣質。木走廊形成了中央大廳的獨特雙層外殼。

內殼相對封閉,自然光只能透過屋頂和牆面的開窗射入。由精緻的SPF條構成的外殼好似室外景色的濾網,暗示著信仰精神之旅的開始。這種雙層殼系統營造出一種獨特而有趣的東方建築空間,不同于傳統石質教堂的“封閉性”,抑或現代建築的“開放性”。這座小教堂有著完美的方形平面。即便內部空間與外部結構相互錯轉45°,方形依然非常完整、對稱和向心。平面圖中隱含的對角軸對稱一直延伸至屋頂結構,實現了空間、材質與能量的完全統一。

建築的木質結構直接反應到教堂內部,同時被賦予了最聖潔的白色,對稱的形式加上略帶變化的韻律感帶來了神聖的美感。

西萬景園教堂建築面積約200㎡,在短短的45天內就完成了建造工作。

龍山教堂

中國 · 北京

龍山基督教堂位於懷柔旅遊風景區大規模低密度別墅區——龍山新新小鎮中,總建築面積1380㎡。

龍山教堂的最初構思基於對現狀地塊和周邊建築物的理想分析。小鎮周邊的住宅以聯排別墅為主,少量獨幢別墅,體量在二、三層,為呼應不遠處綿延西山的山形,屋面選擇了坡屋面。從小鎮的入口遠遠就能看到教堂的鐘塔和上面的空十字架,鐘塔位置的確立和高度的選擇是在使用現代手法——教堂主體和鐘樓分離的同時,兼顧了小鎮對中心點和視覺以及聽覺中心的需求。設計的挑戰之一是創造一個室外的場所“廣場”做為教堂活動功能延伸的想法。在基地比較局促的條件下,鐘塔、廣場、教堂前體量和教堂主題量形成序列;鐘塔作為引導和開始,鐘塔和教堂之間的廣場巧妙地與住宅區相對獨立的水景綠帶相連,構成隔而不斷的景觀空間和交通聯繫。

建築的立面材料採用了極具質感的藍灰色玄武岩,厚重而肅穆。幹掛的玄武岩留縫有兩種:2.5cm和0.5cm,對立面設計的完成有更好的表現力。一系列20cm寬的豎向窄條開窗看似隨意卻又暗藏規律地排列其上,按一定比例係數向高處遞增。室內暖色的砂岩分縫與外立面,使用的是同一系統和模數的手法。外牆立面有韻律的分隔手法一直延伸到了室內地面的鋪砌。主廳內白色塗料與外立面沉重的色彩形成了對比。

蘄春教堂(在建)

湖北 · 蘄春

蘄春教堂位於湖北省蘄春縣的紅石頭村,該地為十分偏遠但當地風景十分秀麗。被群山環繞的教堂位於一處湖的半島上,教堂的總建築面積為700平方米。

牧師對翻修和後續管理的大額費用感到非常擔憂,因此他選擇了一處擁有蘄春縣紅石頭村的優美景觀的地方。

建築功能包括主堂、宿舍、及協助工具如會議室、廚房、餐廳等,所有的輔助用房朝向湖面景觀,主堂是由一圈螺旋曲線形成的一個空間序列:從彎曲走廊進入連接協助工具空間的前廳,主堂、內庭院、前廳都是不同空間的緩衝帶,人們可看見並被引向主堂。

在教堂的相應弧面牆上的外表皮上挖有方形小坑,可種入植物生長。所有建築塗上白漆,這並不是一個故意的意圖。一方面說,塗白漆和成本控制有關;另一方面,還有圍護結構的技術限制因素。塗白漆是經溝通後的最合適選擇。最後,白漆建築在周邊茂盛環境裡散發出一種寧靜和個性特點。

黑河基督教堂

黑龍江 · 黑河

黑河基督教堂的空間根據功能和形象的需要,西南角高高升起,屋頂坡折,外形仿佛一隻將要展翅上騰的鴿子。聖經中鴿子寓意聖靈降下,帶來了平安喜樂,此時教堂成為了與神同在的空間,置身其中以滿足靈魂憩息的需求。

立面上,教堂的設計中融合了耶路撒冷教堂的黃色石牆、拱券和古典柱式組成的窗洞以及玫瑰花窗等傳統資訊,使得這個當代新建的教堂形象與其宗教文化背景以及所在城市的殖民歷史發生關聯。

教堂西側為一個景觀公園和一個湖區,故在教堂西面公共空間使用雙層玻璃牆完全打開,使得西側景觀面視線通透,將景觀引入到教堂聚會廳內部。教堂的內部空間盡可能滿足聚會空間的最大化,以便能夠容納教會的大量聚會人群及今後會增加的人群。

光音堂

四川 · 成都

成都高新區基督教光音堂位於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一街888號(天府一街劍南大道口),是有芬蘭設計師設計,典型的北歐簡約風格。

光音堂以“光”和“聲音”為創作理念,層次分明的木質外牆牆體,線條錯落有致,讓光線以一種優美的方式流動進入,以此來提醒“光”的珍貴。教堂採用北歐質樸的建築風格,傳達出謙卑又莊嚴的環境氛圍。

大門設計也獨具匠心,阿拉伯數字“7”的造型詮釋《聖經》中“7”代表完全,來寓意上帝救恩的完全;教堂兩個大門框架按照漢字“阿門”設計,寓意凡進入教堂的人都當誠心誠意;教堂內部竹質地板、石材牆體、竹制長凳表達教堂宣導環保的理念;“創造之光”“森林之光”藝術牆體,不僅能全方位體現環保理念,同時也將光線與聲音充分融合,創造一種親近的黑暗環境,象徵著生命,也傳達出上帝對眾生的重要性。

整個教堂由“光之教堂”和“天使之音”兩部分組成,“光之教堂”四壁和屋頂都用黑色牆體,使教堂顯得莊嚴而神聖,教堂內正面牆上一副寬9米,高7米的寫意畫被稱為“創造之光”,由北歐當代最重要的油畫家之一Nina Roos構思創作,將上帝在起初從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中創造出光與自然、生命的大能盡顯出來。教堂大門右側牆上是充分運用光的原理而設計建造的“森林之光”,當太陽光打在玻璃牆上時,戶外大樹與鑄鐵管的映射耀然其上,使人仿佛置身於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氣息和雨露!

相城基督教堂

江蘇 · 蘇州

相城基督教堂位於蘇州古城以北的相城區,臨近滬寧高速的虎丘濕地公園入口處,三面環水,一面迎向大道。入口的鵝卵石景觀牆和草坪上排布成十字形的混凝土塊引導人們的視線投向形式獨特的主入口黑色牆面。

建築的主體是堅實肅穆的雕塑性幾何體,顯示出三個簡潔有力的基本體量的組合。其形式邏輯是在四方體的禮拜堂組合基座上疊加非對稱的楔形屋頂,高聳的梯形錐體豎立起鐘樓的輪廓。最高處設立著懸浮的十字架標誌。

黑色水洗面花崗岩材質的表皮包裹著整個體塊,並順勢滲透、延伸進室外鋪裝與室內地坪。其肌理可視為對蘇州地域性的材料形式的轉譯與隱喻。看似隨機的石材劃分與窗洞、玻璃格的尺度都嚴格控制在一套由層高決定的模數系統中。其表現形式卻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數位方式來組織編碼、產生變化,暗示感性與理性在設計中的編織並行。外牆僅有的暖色材質——斑駁而古樸的碳化杉木,運用在入口及臨水準檯面的長條形開口上,用以界定內與外、自然與人工的交流開放性。其中大廳餐吧臨水的一面,通高的木門扇可以呈九十度開啟狀,亦可由封閉切換為光與風景的通廊。

基督教堂內部空間的組織在平面上基於拉丁十字的拓展和變形,將功能空間實體與非功能空間部分串聯。兩層通高的四 個小禮拜堂圍繞平面中心的十字原型兼交通空間來組織。營造“儀式感”與視覺焦點的三組獨立臺階——分別位於入口處的半室外前廳、軸線引導的大廳盡頭以及十字軸的正中,同時這三組臺階通往二層區域及主禮拜堂。人們在行進中體驗由世俗面向宗教的神聖。材質上,內部空間的主要介面以白色噴塗為主,開放及交通空間的地面是外牆黑色石材的延伸,禮拜堂等室內地坪用暖色木質材料統一——策略是以純色及對比來統一空間、營造禮拜堂的靜謐氛圍。

純淨明亮的白色佈道環境意在引導人的精神向高處升騰,所以天光成為教堂空間的主題。光線如音律一樣,是基督教信仰及其儀式“在場”的重要形式元素——“在場”強調的正是通過聲、光的引導將精神注入於“存在”的場所之中。主禮拜堂頂棚四折面一體的條狀結構的裝飾性母題由溫暖的木色質感承托,形式是對唱詩班和管風琴的隱喻。

白教堂

廣東 · 廣州

白教堂位於原廣東工業化造紙廠舊體建築群內,是一座改革開放初期的單層廠房建築。LAD(裡德)設計機構在設計前對教堂的現代社會定位進行再思考,項目在保留舊建築主體的前提下,為其賦予了新定義。

白教堂突破了傳統教堂建築涇渭分明的古典手法,極簡提取其宗教文化元素,強調現代主義建築的型態。而做為精神性標誌的建築物,這是一處貼合大眾需求的公共空間:人們精神的庇護地。

LAD(裡德)設計機構就所在城市做人口結構以及精神文化背景的調研中發現,時代的浮躁性致使無論是否為信徒,都希望有一處使獲得安寧、明朗、祥和的空間。LAD(裡德)設計機構順勢規劃了這座白教堂,做為精神性標誌的城市空間。

設計師對委託方經濟成本考慮及對本土文化的眷顧,使教堂在保留其原有建築的基礎上改造成一個符合現代建築語言的城市空間。設計師從舊廠房建築原有不對稱性得到靈感,在將原有空間破壞,加入柱和鋼結構,改造成對稱的內部結構。改造的主要介入是使建築獲得合理的功能定義以及呈現新的建築美學。教堂的主要空間佈置採用一幢為獨立主教堂,一幢為多功能的活動用房及接待組合而成的綜合區域,在功能上將兩個不同需求空間完全分離,使之有獨立操作的自由。

中殿一組由支柱支撐的拱券,分開了中殿和側廊。它從結構中產生,又精心製作結構。沒有附加於建築的贅述、無中生有的變化,輕靈通透的建築本身是連續流通的空間。拱券為塊狀料砌成的跨空砌體。外形為圓弧狀,由於各種建築類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變化。拱券不但有文化意義上的美學,更具良好的承重特性。

設計師沒有選擇傳統教堂常見的嚴謹裝飾花紋,選擇了鐵藝裝置:它以幾何的曲線,使空間更具有生命力。材料的堅實質感、深沈的鐵質原色,與白色空間形成對比,于人思緒可得到活躍的輕鬆。由等候廳進入空間,鐵藝裝置井然的陳列式也是人流動線設計的功臣,對稱的秩序美使人循序漸進感受靜謐。

阿那亞海邊教堂

河北 · 秦皇島

直向建築事務所在河北的著名沙灘景點——北戴河新區的海灘上設計了一座叫做“海濱小教堂”的小建築,作為忙碌熱鬧的沙灘上一絲平靜的喘息,它著重突出了景觀和自然通風。與直向建築的另一個作品三聯海邊圖書館——“最孤獨的圖書館”一樣,這兩個方案都是面對著大海的精神空間。

直向建築的建築師評論道:“你可以把海邊教堂想像成一艘在大海上漂流了很久的舊船,隨著大海退潮,留下一座空空的結構,靜靜的待在沙灘上。”

直向建築將它的主體結構托起在沙灘上,當潮水上漲時,建築底部漸漸沒入水中,其主體像是飄在水上。建築可以讓遊客調動所有感官去體驗空間、感受建築本身。進入建築前要經過一條30米長的小徑,引導著人們進入教堂的入口。通過在階梯的中間設置一道600mm寬的缺口,遊客可以通過它,被引導至建築另一頭的懸挑空間。一道通向大海的視線得以打通,並且在建築升高動勢的襯托下更加開闊。

建築內部空間非常陡峭,既陡又高的天花板上覆蓋著帶紋理的白色灰泥,再輔以木板加固。在聖壇後面,一扇寬闊的大窗沐浴在陽光與海景之中。從主要祭祀空間的大窗,到牆與牆之間散發出微妙光線的幾個狹窄縫隙,這些開窗讓室內開出一場光的盛宴,整個方案的開窗也很有節制。在建築東側,一個三角形窗戶輕柔地照亮整個十字架。

室內另一處光源來自坡屋頂頂端300mm寬的洞口,它處在北側弧牆和坡屋頂之間。在春夏秋三季的中午,當陽光角度接近垂直時,陽光直射在北牆上,形成生動的光影效果。建築北側有一處懸挑的冥想空間,這空間被牆限制,幾乎只能容納一個人在此冥想。建築外的大臺階可供遊客休息。

除了本篇所提到的較小型現代教堂外,國內還有其他超大型現代化教堂如北京海澱堂、北京豐台堂、杭州磐石堂、杭州崇一堂、溫州柳市堂、廣州天河堂、深圳梅林堂、深圳布吉堂(在建)、上海張江堂、寧波伯特利堂、寧波國際禮拜堂(在建)、長沙星沙堂(在建)、南京聖訓堂、成都上翔堂、台州溫嶺堂等等,中國不乏優秀的教堂建築,卻大多不為人所知道。

埃利奧利曾說:“在一個冬日的下午,當聖靈的光降落在一個幽靜的教堂的時候,此時此刻,歷史便與英國俱在。”

教堂是凝固的藝術,承載著一個國家精神的重量,也見證了世代變遷的歷史,這一切都在上帝手中掌權。多一座教堂,少一間監獄。在國外,能有幸設計教堂存留于世是作為一名優秀建築師的畢生追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