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做客新街侗寨

靖州新街侗寨, 猶如開放在十萬濃密大山深處的一朵鳶尾花, 古樸寧靜。

汽車蜿蜒盤旋在去往新街的大山裡, 雖然離縣城只不過三四十公里, 卻讓我生出那新街“就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之歎。 峰迴路轉, 眼前突然閃現一特色寨門, 橫亙路中央, 有十余米高, 這個寨門看起來還比較新, 鮮亮的木柱, 亮白的屋簷翹角, 還有黑色的瓦, 連那門柱上的對聯筆墨都十分清晰。 這寨門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門, 它的左右兩側還是一個可供過客們坐下來避風躲雨的亭子, 亭子裡還有木質的長椅供客人靜坐。

新街的寨佬姓吳,

大名吳世喜, 聽說我們到來, 早早地就準備好了油茶所需的配料, 鍋裡的茶湯也正翻開。 茶碗裡有爆花米、侗家黑米飯、花生、黃豆、生薑等等近十種。 吳嫂子先把這些料一一加入, 最後從鍋內舀一瓢茶湯倒入碗中。 那湯是用他們這裡山上特產的大葉茶燒的茶湯。 碗內的配料猛地受到這熱湯的襲擊, 立即有陣陣香氣自碗中散發出來, 特別勾引人的食欲。 吃過這油茶, 只覺得毛孔微張, 渾身舒坦。

在寨佬的帶領下了, 我們遊覽了新街侗寨。 這個侗寨的房子幾乎全是木質結構的吊腳樓, 為了寨子的完美, 他們不允許這個寨子裡的人修過高的磚房。 寨子裡面通往各家各戶的小道全是用青石板鋪就。 我們緊跟寨佬的腳步,

去看風雨橋, 將軍石, 榨油坊, 欣賞古樹林, 古井, 古道。 那古道也是用青石板鋪就, 寨佬說, 它可通向貴州, 廣西, 甚至更遠更遠的地方。

當我們行至寨子的中心時, 突然, 陣雨傾盆而下, 把我們留在了接龍橋上。 正好, 大家可以坐在這接龍橋上聽寨佬細談這橋的來龍去脈。 聽寨佬說起, 我們才知道這橋名叫接龍橋是有原因的。

原來, 很久以前, 橋的外頭住的都是一些品性不好的人, 他們有的偷雞摸狗, 有的引來外賊幹些吃裡扒外的勾當。 而橋的裡頭住的人家都是讀書則成名, 經商則騰達的人家。 寨子裡的人都說, 這寨子裡的風水都集中在了橋裡頭了。 為了平衡橋兩頭人家的風水, 就在這個地方修建了這座接龍橋, 其目的是讓橋裡頭的風水能接通到橋外人家。

果然, 這橋一修建以後, 寨子裡從此平安無事, 大家安好了。 而且, 最為神奇的是, 離橋最近的幾戶人家, 他們的兒女全部都靠讀書而安家到了繁華的城市去了, 過上了讓鄉親們羡慕的日子。

我圍著緊挨橋裡頭的那戶人家仔細看了一遍, 這是一戶形似四合院的小院子, 聽說是幾兄弟合住。 只見高大的屋舍雕樑畫棟, 青瓦花窗, 不失大氣。 最難得的是, 在一戶人家的窗眉上, 我竟然看到了宋體字浮雕“保衛和平”四個字, 工工整整, 雖經歲月洗禮也依然醒目。 (廖瑞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