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夏日將至,小心濕氣上身!

到了夏天, 有一些朋友常會有全身乏力、疲倦、甚至失眠心煩、口舌生瘡等症狀, 有的人以為自己是上火了, 吃了一堆降火藥都不見好!這都是因為身體有濕而引起的。

夏天炎熱, 常常讓人忽視了“濕氣”的存在, 然而, 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人, 反而夏天特別多。 夏季著涼感冒, 都是因為濕氣纏身引起的!

那什麼是濕氣?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人生存於自然環境之中, 自然環境如季節、地理位置、環境對人體有重要的影響。 南方, 氣候炎熱, 雨水豐沛, 濕度大, 屬濕熱之地, 所以常見濕性體質。

那麼, 何為“濕”? “濕”指代一類具有重濁、粘滯、趨下特性的邪氣。 濕可從外而受, 亦可從內而生, 故從發病的角度“濕”可分為外濕及內濕。 外濕由外感濕邪所致, 常由淋雨、涉水、居住潮濕之地, 以水為事(如漁業, 常年依水而居)等因素引起, 內濕為水液運化失常所致, “久坐傷氣”、“思慮傷脾”, 常見於白領、腦力工作者等(久坐、思慮過度、飲食不規律者)

在夏季是濕氣增加的季節, 一是夏季的雨水多, 空氣比較潮濕, 容易導致人體外濕氣;二是體內脾虛造成的。 現代人生活在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 人體感覺舒適, 身體卻受不住。 夏天本該是出汗的季節, 卻因為使用空調, 導致汗液揮發不出而淤積體內, 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 抵禦病邪的能力也就差了,

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 造成陽氣虛衰。

古話說:“千寒易除, 一濕難去。 濕性黏濁, 如油入面。 ”濕邪不去, 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 隔山打牛。 去濕氣邪毒, 刻不容緩!

濕氣重的機體表現:

濕滯經絡:症狀可見精神狀態差、頭暈、四肢無力、渾身不舒服, 發熱, 怕冷風, 疲勞感, 肌肉關節酸痛、沉重感;關節屈伸不利索等表現,

濕滯臟腑:可見噯氣反酸, 腹脹, 食欲不佳、飯量下降;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臭, 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 大便次數增多, 質稀粘呈糊狀;粘馬桶。

濕襲陰位:可見雙下肢水腫, 婦女白帶量多, 色白或黃, 甚則有臭味。 陰部瘙癢, 小便混濁, 舌診方面可見舌苔厚膩, 色白或黃

如何祛濕?

一、首選食療

通過食療的方法,

對脾濕體重者有很好的效果!據中醫書籍《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食療本草》等資料都有記載:陳皮、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粉葛、土茯苓、白扁豆等具有健脾利濕作用。 可根據體質不同進行加減變化。 對於濕熱體質的人群, 可選用綿茵陳、雞骨草、木棉花等。 陰虛體質人群也容易“上火”, 這類人群多容易表現為口腔潰瘍, 牙齦腫痛, 大便秘結, 可選用養陰和祛濕的食材, 如生地和土茯苓, 太子參和雲苓等搭配。 對於煩躁易怒、眼屎多者, 可選用夏枯草煲水當茶飲或者菊花焗茶。 夏日暑熱與濕氣相合, 可以煲些綠豆糖水、檸檬茶、紅羅蔔汁、竹蔗馬蹄水等都是清熱祛暑利濕的佳品,

小編為您推薦幾道食譜, 供參考:

利濕 健脾湯

紅豆、薏仁(薏苡仁)、葡萄糖、蕎麥、紫山藥、枸杞、紅糖、白扁豆、茯苓、蓮子熬成湯,

非常適宜身體有異味、口臭長口瘡、心氣虛、痰多咳嗽、腹痛腹 瀉、胃火陰虛、噁心嘔吐、壓力大、有疲倦感的人。 尤其是對飲食不節、運動少、常熬夜、脾虛濕盛、下身浮腫肥胖、腹易脹氣、有小肚子的人群, 更應該吃。

操作方法簡單

1、全部材料洗淨, 先大火煮沸, 然後關火燜30-60分鐘。

2.、再開大火煮沸, 加入冰糖煮30分鐘, 關火。

薏米赤小豆湯

薏米, 赤小豆適量, 用清水浸泡3小時, 再入放鍋中加水煮開, 煮開後繼續煲1小時, 加冰糖, 再燜10分鐘。 紅豆薏米粥是夏季祛濕排毒的利器, 更是女人必備的纖體潤膚美容食品!

百合綠豆湯

鮮百合100克, 綠豆250克, 冰糖適量。 百合掰開去皮, 一起入砂鍋內,

加水適量, 武火煮沸, 改用文火煲至熟爛。

同時使用蔥、薑、蒜去濕氣, 比如每天早上用生薑熬水喝, 對排出體內的濕氣有幫助, 讓身體快速發汗, 緩解體內濕氣過重的情況, 平時在做菜時, 多使用蔥、薑、蒜這些天然的調味料, 都可以幫助排濕毒。

二、中醫療法

傳統中醫療法中, 可以運用艾灸, 走罐, 和按摩的方法。 可通過背部膀胱經走罐的方式進行調理, 安全簡便無副作用。 膀胱經走罐具有疏經通絡祛邪的作用, 針對於改善濕滯經絡, 阻滯氣機而引起的疲勞感, 肌肉關節酸痛、沉重感;同時, 各臟腑的背俞穴均位於背部膀胱經, 通過刺激膀胱經中的背俞穴, 可激發臟腑經氣, 調節臟腑功能, 改善濕邪滯於臟腑的各類症狀。

其次按摩承山穴也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方法。 它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所以濕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記住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第三就是艾灸,艾灸可以有效祛除體內寒濕,其選穴位很重要。不同的症狀選用不同的穴位。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

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

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怎樣預防濕氣過重

若身處寒濕之地,在濕氣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

少食或不食生冷食物、冰品或是涼性蔬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幹衣服)

夏天將至,我們注意一下幾方面:

1、狂吃冷飲

一到夏天,有些人吃冷飲毫無節制,寒氣也隨之進入體內。寒傷脾,輕則腹痛、腹瀉,重則噁心嘔吐。

2、猛吹空調

空調吹出的冷風為外寒,也對脾胃不利。

3、穿衣露腰腹

裸露腰腹會讓神闕穴和命門穴這兩個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襲,不僅傷脾胃,還會傷腎、傷骨頭。

4、喝太多涼茶

涼茶不宜長期飲用,月經期女性、准媽媽、產婦、幼兒都不宜多飲。

5、不吃主食

一到夏天,很多人胃口不好,不愛吃主食。如果胃口差,可適當吃開胃的食物。

6、蔬菜只吃生的,不烹製

涼菜偏涼,生吃不容易消化,都傷害脾胃。

7、沉迷麻辣重口味

吃太多麻辣口味的食物會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長口瘡。

8、大量喝酒

夏天將至,尤其是大量飲冰鎮啤酒。酒精同樣會刺激胃黏膜,還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對脾胃極為不利。

9、饑一頓飽一頓

如果經常饑一頓飽一頓、邊走邊吃或吃飯中談事,時間長了必然導致脾胃虛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10、熬夜

熬夜傷陰,容易引起陰虛、氣虛,不僅傷害脾胃,五臟都很受傷。要想養生,必須睡好“子午覺”,即晚上睡覺不能晚於11點,中午再睡半個小時,才有益於健康。

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祛除體內濕氣,讓我們度過一個愉快的夏天。

小編推薦

媽媽一定要知道給孩子艾灸的8大好處嗎?

艾灸身體不同的部位,開啟自身的調解系統!

久病不愈的人一定要做艾灸!

經絡的神奇:一通百通,一堵百堵!

女人經常按這裡,到100歲也不會胖

它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所以濕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記住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第三就是艾灸,艾灸可以有效祛除體內寒濕,其選穴位很重要。不同的症狀選用不同的穴位。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

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

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怎樣預防濕氣過重

若身處寒濕之地,在濕氣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

少食或不食生冷食物、冰品或是涼性蔬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幹衣服)

夏天將至,我們注意一下幾方面:

1、狂吃冷飲

一到夏天,有些人吃冷飲毫無節制,寒氣也隨之進入體內。寒傷脾,輕則腹痛、腹瀉,重則噁心嘔吐。

2、猛吹空調

空調吹出的冷風為外寒,也對脾胃不利。

3、穿衣露腰腹

裸露腰腹會讓神闕穴和命門穴這兩個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襲,不僅傷脾胃,還會傷腎、傷骨頭。

4、喝太多涼茶

涼茶不宜長期飲用,月經期女性、准媽媽、產婦、幼兒都不宜多飲。

5、不吃主食

一到夏天,很多人胃口不好,不愛吃主食。如果胃口差,可適當吃開胃的食物。

6、蔬菜只吃生的,不烹製

涼菜偏涼,生吃不容易消化,都傷害脾胃。

7、沉迷麻辣重口味

吃太多麻辣口味的食物會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長口瘡。

8、大量喝酒

夏天將至,尤其是大量飲冰鎮啤酒。酒精同樣會刺激胃黏膜,還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對脾胃極為不利。

9、饑一頓飽一頓

如果經常饑一頓飽一頓、邊走邊吃或吃飯中談事,時間長了必然導致脾胃虛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10、熬夜

熬夜傷陰,容易引起陰虛、氣虛,不僅傷害脾胃,五臟都很受傷。要想養生,必須睡好“子午覺”,即晚上睡覺不能晚於11點,中午再睡半個小時,才有益於健康。

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祛除體內濕氣,讓我們度過一個愉快的夏天。

小編推薦

媽媽一定要知道給孩子艾灸的8大好處嗎?

艾灸身體不同的部位,開啟自身的調解系統!

久病不愈的人一定要做艾灸!

經絡的神奇:一通百通,一堵百堵!

女人經常按這裡,到100歲也不會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