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辨方證治咳嗽臨證舉隅

胡希恕先生為當代著名的中醫專家、傷寒大家、經方大師, 善用經方, 尤重方證對應, 提出“六經來自八綱”“方證是辨證的尖端”等新穎獨特的學術觀點。 先生臨床診治, 先辨六經、後辨八綱、再辨方證, 將患者之證一一落實到所辨之方藥, 辨證精准, 效果出奇, 屢起頑疾。 中醫專家任應秋評價先生“臨床善用經方, 出神入化”。 現將先生治療咳嗽的獨到見解介紹如下, 以饗同道。

胡希恕

1咳嗽與痰飲關係密切

胡老認為, 在《金匱要略·咳嗽痰飲病脈證並治第十二》中張仲景將咳嗽、痰飲並列為一篇, 亦說明兩者關係密切,

並在該篇中提出了治療痰飲的重要原則:“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 胡老臨床據此理論, 常用化痰降氣之半夏厚朴湯治療痰飲致咳之患者, 效果甚好, 亦是該理論的實踐證明。 病案如下。

黃某, 女, 38歲。 初診1966年2月12日, 一周來咳嗽, 吐白痰, 咽癢胸悶, 口幹不欲飲, 兩脅脹, 已服湯藥數劑而不效, 苔白厚膩, 脈滑細。 該證屬痰飲上犯, 肺失宣降, 治以溫化降逆, 予半夏厚樸東加減:半夏四錢、厚朴三錢、茯苓四錢、蘇子三錢、橘皮五錢、杏仁三錢、桔梗三錢、生薑三錢。 上藥服2劑, 咳即止。

半夏厚朴湯出自《金匱要略》, 雲:“婦人咽如有炙臠, 半夏厚朴湯主之。 ”一般用於治療痰飲凝聚之梅核氣, 胡老認為該方為小半夏加茯苓湯加厚朴、蘇葉, 用於治療痰飲氣結所致胸滿、胸悶、咽堵等疾病,

為溫化痰飲、降逆理氣之方。 該患者為痰飲上逆, 阻塞氣道, 肺失宣降, 故咳嗽、咳痰、咽癢。 痰飲阻塞胸部, 氣機不暢, 津不上布而胸悶脅脹, 口幹不欲飲。 與半夏厚朴湯證機相合, 故可用本方治其本, 加入陳皮、杏仁、桔梗可行氣燥濕、化痰、利咽喉, 以治其標。 方證相應, 標本同治, 故二劑而愈。 胡老常用本方治療咳嗽, 效果出奇。 其一, 正是抓住痰飲上犯致咳病機, 採用“病痰飲著, 當以溫藥和之”治療原則;其二, 方中半夏辛溫而燥, 為燥濕化痰之要藥, 厚朴苦辛而溫, 助半夏燥濕消痰, 又能下氣除滿, 故與痰飲上犯致咳病機相應。

2乾咳未必是無痰

針對乾咳患者, 胡老亦多用化痰降逆之方藥, 如半夏厚朴湯、苓甘五味姜辛夏湯。

探其原因, 中醫辨證以整體觀念為指導, 辨治咳嗽不可因患者咳而無痰的單一症狀辨證為乾咳。 然咳出之痰僅為依據之一, 並非唯一症狀, 仍需觀其脈象舌苔及其他症狀, 隨證治之。 病案如下。

黃某, 女, 38歲。 初診1966年2月, 乾咳咽癢1個月多, 始服止嗽散加減, 後服桑杏湯、麥門冬湯等加減, 咳不但不減反而愈來愈重。 近乾咳, 咽癢, 口幹, 不思飲, 噯氣, 胸悶, 大便溏稀日1~2行, 舌苔白厚膩, 脈滑細。 予苓甘五味姜辛夏東加減:茯苓四錢、細辛二錢、五味子四錢、半夏五錢、炙甘草二錢、陳皮五錢、生薑三錢、杏仁三錢、苦桔梗三錢、炙枇杷葉三錢。 上藥服1劑咳減, 3劑咳即止。 該例患者乾咳、咽癢、口幹, 症狀常見於肺熱、肝火或陰虛。

但仔細辨證發現患者有不思飲、噯氣、胸悶、大便溏瀉、舌苔厚膩、脈滑等症狀,

故看似乾咳無痰, 實則皆為痰飲作祟, 而口幹、咽癢乃痰飲阻滯、津不上承所致。 故醫者常以桑杏湯、麥門冬湯等寒涼之藥, 滋陰潤燥, 但均加重痰飲之證。 與“病痰飲著, 當以溫藥和之”治痰原則背道而馳, 故越治越重, 長期不愈。 胡老採用溫化痰飲之方治之, 方藥對證, 三劑咳止。 因此, 臨床治咳, 患者雖乾咳無痰, 醫者仍需仔細辨識, 留意是否為無形之痰, 觀其脈證及舌象, 綜合判斷, 方能辨出隱匿之痰, 以免漏診誤診。

3方證相對為辨治咳嗽之關鍵

胡老臨床辨治之時, 遵循先辨六經、後辨八綱、再辨方證, 使之方證對應。 若不落實方藥之上, 臨床遇咳嗽者, 以外感內傷分之, 按宣肺定喘之療法施治,

難以取得滿意效果。 探其根源, 一是部分患者外感內傷皆而有之, 故治療方法不可分開;二是方藥並未落實到症、證、方、藥四者的統一, 故難以取得顯著的療效。 胡老指出, 臨床之時無須究其外感內傷, 觀其當下症狀辨證施治即可。 病案如下。

何某, 女, 34歲。 初診1965年3月12日, 咳嗽斷續2年。 2年前感冒後患咳, 四季皆作, 冬重夏輕, 咳嗽為陣發性, 且以上午10時、午後3-4時、晚上8時為著, 上月曾於某中醫院服中藥30餘劑(多為宣肺化痰, 如杏仁、桔梗、清半夏、瓜蔞、枇杷葉、前胡等), 皆未見效。 近咯吐白泡沫痰, 噁心, 咽幹, 無汗, 兩脅脹滿, 舌質紅, 苔薄白, 脈弦滑。 既往史:1962年患有肺結核。 胡老予小柴胡東加減:柴胡三錢、黨參三錢、半夏三錢、黃芩三錢、大棗四枚、炙甘草二錢、生薑三錢、桔梗二錢、白芍二錢。 上藥服6劑,咳減。上方去白芍,加枳實二錢、生龍牡四錢,服6劑後兩脅脹滿已。繼服半夏厚樸東加減10餘劑,咳平。患者噁心、咽幹、兩脅脹痛、脈弦,為少陽證,說明長期咳嗽正氣已虛,正邪交爭於半表半裡,故予以小柴胡湯為主,和解少陽,扶正祛邪。患者雖為咳嗽,服用30余劑宣肺止咳、理氣化痰之藥而無濟於事。究其原因,實為辨證不準確,未達到方證相應,而見咳止咳,片面治療,故效果不佳。

4結語

綜上所述,胡希恕先生治療咳嗽思路如下:①“咳嗽”與“痰飲”關係密切,臨床善用溫燥藥物,以化痰降逆之法治療咳嗽。若所辨之證屬痰飲致咳,因先生重視“咳嗽-痰飲-溫藥-半夏厚朴湯”的診療思路,常用半夏厚朴湯、苓甘五味姜辛夏湯等,療效顯著。②“乾咳未必是無痰”:臨床上,部分咳嗽患者外表“乾咳、無痰”,但經全面整體辨證,若患者兼有胸悶、嘔惡、噯氣、大便溏、苔白厚膩、脈滑等症狀,亦當辨證為痰飲之證,採用相應化痰降逆之法治療咳嗽,方能證機相合,可取得滿意的效果。③“方證是辨證的尖端”:胡老一貫強調療效全在方證是否對應,故臨床診治咳嗽、辨證用藥最終落實到方證對應,所開之方藥與患者症狀一一對應,臨證之時患者雖咳,若全面仔細辨證後得出少陽,小柴胡東加減亦可治之,而不是見咳止咳、見痰化痰。

摘自《亞太傳統醫藥》,作者:郭曉強,王淑美

上藥服6劑,咳減。上方去白芍,加枳實二錢、生龍牡四錢,服6劑後兩脅脹滿已。繼服半夏厚樸東加減10餘劑,咳平。患者噁心、咽幹、兩脅脹痛、脈弦,為少陽證,說明長期咳嗽正氣已虛,正邪交爭於半表半裡,故予以小柴胡湯為主,和解少陽,扶正祛邪。患者雖為咳嗽,服用30余劑宣肺止咳、理氣化痰之藥而無濟於事。究其原因,實為辨證不準確,未達到方證相應,而見咳止咳,片面治療,故效果不佳。

4結語

綜上所述,胡希恕先生治療咳嗽思路如下:①“咳嗽”與“痰飲”關係密切,臨床善用溫燥藥物,以化痰降逆之法治療咳嗽。若所辨之證屬痰飲致咳,因先生重視“咳嗽-痰飲-溫藥-半夏厚朴湯”的診療思路,常用半夏厚朴湯、苓甘五味姜辛夏湯等,療效顯著。②“乾咳未必是無痰”:臨床上,部分咳嗽患者外表“乾咳、無痰”,但經全面整體辨證,若患者兼有胸悶、嘔惡、噯氣、大便溏、苔白厚膩、脈滑等症狀,亦當辨證為痰飲之證,採用相應化痰降逆之法治療咳嗽,方能證機相合,可取得滿意的效果。③“方證是辨證的尖端”:胡老一貫強調療效全在方證是否對應,故臨床診治咳嗽、辨證用藥最終落實到方證對應,所開之方藥與患者症狀一一對應,臨證之時患者雖咳,若全面仔細辨證後得出少陽,小柴胡東加減亦可治之,而不是見咳止咳、見痰化痰。

摘自《亞太傳統醫藥》,作者:郭曉強,王淑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