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我的老爸老媽

文 張翠玲

【作者簡介】

張翠玲, 寧夏鹽池人, 喜歡文學。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我的老爸老媽【散文】

時光如梭, 光陰似箭, 轉眼間好多年已過去。

我記不清和老爸老媽一起過了多少個年, 但我我慶倖自己這些年一直和老爸老媽過年。

我的媽媽善良, 溫和, 和我互稱知己, 都說丫頭是媽媽的小棉襖, 我更想說的是媽媽是丫頭的羊皮襖。 如今, 可以用一首歌來形容我媽媽:媽媽, 燭光裡的媽媽, 你的腰身倦的不再挺拔, 你的兩鬢泛起了霜花……

媽媽這幾年因為膽管結石, 急性胰腺炎兩次進醫院, 但至今她的胃口還是蠻不錯的, 而唯一讓我擔憂的還是她的老寒腿!也不知她的腿從什麼時候開始悄悄的變形, 如今已成為o型, 看著她走路左右搖擺, 步履蹣跚, 就知道她承受著多大的疼痛, 為了治療她的腿, 我也是絞盡腦汁, 想方設法希望能減輕她的痛苦, 而前段時間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為媽媽做了生物電治療,

雖然不能使她完全康復, 但看到現在能走起自如, 我心裡多少還是有點欣慰的。

從小我自認為我的爸爸很帥, 一表人才。 爸爸有一雙大而炯炯有神的眼睛, 也就是因為他的這雙大眼睛, 讓我從小就怕他, 我總覺得爸爸的眼神裡有刀。 在他生氣的時候, 光他的眼神就能殺死人, 其實不光是我害怕爸爸, 我弟弟和我媽都怕, 甚至家族的小輩看見我爸爸的那種眼神, 都會後退三分。 所以說, 從小我們是看著爸爸的眼神長大的, 他的眼神可以傳遞給我們資訊, 他的喜怒哀樂, 一個眼神我們便領會。

我爸爸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高中生, 我佩服他的才華!他無所不能, 無所不會, 木匠,

陰陽, 瓦工, 裝潢, 尤其是一手好毛筆字, 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話說技多不壓身, 這一點我覺得我隨我爸爸了, 雖然我也書念的半途而廢, 如今各行各業我也算是幹的差不多了, 雖然不算輕車熟路, 但至少哪個行業我都能生存, 這一點我應該感謝爸爸給了我這麼多遺傳基因!

過去的那些年, 我沒有在意過, 因為我總是認為爸媽還年輕, 還不需要我們照顧!而今年我真的覺得他們老了。

今年過年, 我還是如往常, 一覺睡到自然醒, 等著媽媽的餃子出鍋, 我才起床洗臉收拾吃飯, 而我的爸爸卻說了一句話, 讓我慚愧並心酸, 爸爸說:“啥時候能睡得等玲玲把飯做好, 我們起來再吃。 ”我聽完這句話, 心顫抖了一下, 一直以來, 我認為我的爸媽還年輕,

還不會依賴於我們, 而今年在一起過年聽見和看見的一切, 說明我的爸爸媽媽漸漸老去。

以前總是聽到他們大吵大鬧, 從小到大, 我聽見爸媽吵架打架, 我都習以為常。 而今年恰恰相反, 更多嘮叨來自于我媽媽的口中, 她會因為我爸爸沒有去提水, 去拾煤, 去倒垃圾而嘮叨。 爸爸也一改往日火爆脾氣, 反而笑著迎合著, 邊幹邊說自己老了, 幹不動這些活了。 在我的印象裡, 這些活原來都是我媽媽幹的, 而如今的爸爸卻180度大轉彎, 看著她們邊說邊幹的情景。 我突然覺得爸爸媽媽現在的角色互換了, 曾經的吵鬧變成了現在的默認和和諧, 我由衷的高興, 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幸福家庭的寫照。

更欣喜的是爸爸現在學會了做飯,

就算媽媽現在出去串親戚, 看腿, 他都不會餓著, 會把自己照顧得非常周到, 這也是值得讓我給爸爸點贊的地方!

回憶, 太多的回憶留在心裡, 小時候太窮, 爸爸為了讓我們走出山溝溝, 幾經周折, 愚公移山的精神都發揚出來了, 而媽媽更是受了苦中苦, 只是還沒有成為人上人, 自己的腿卻成為這輩子永遠的痛!

生活會給人們留下很多或好或壞的東西, 比如媽媽的老寒腿, 比如媽媽現在的嘮叨, 也比如爸爸改掉了暴脾氣, 還比如爸爸學會了做飯。 人來到這世界上就是要經歷的。 曾經, 我抱怨爸爸重男輕女的思想改變了我的命運, 讓我和他這麼多年有了太多隔閡。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我認為知足者常樂, 我應該感謝他們,感謝爸媽給了我生命,其次更希望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依。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健康快樂地生活著。不管是高官還是平民,不管城市還是農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那片天,那片天的顏色是什麼樣的,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欲望,此時我只希望爸媽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快樂。

希望他們的那片天始終蔚藍,也請求時光慢些吧,不要在讓他們變老了,接下來我們該做的還很多,提醒天下做兒女的人們,常回家看看,別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時候,悔之晚矣!

歡迎訪問《逐夢傳媒》

編輯 逐夢

我應該感謝他們,感謝爸媽給了我生命,其次更希望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依。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健康快樂地生活著。不管是高官還是平民,不管城市還是農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那片天,那片天的顏色是什麼樣的,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欲望,此時我只希望爸媽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快樂。

希望他們的那片天始終蔚藍,也請求時光慢些吧,不要在讓他們變老了,接下來我們該做的還很多,提醒天下做兒女的人們,常回家看看,別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時候,悔之晚矣!

歡迎訪問《逐夢傳媒》

編輯 逐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