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懷瑾: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了什麼?

佛陀所證悟的是:“我現在知道的和世間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樣, 我認為美好的, 他們認為不好, 我認為道是至真至貴的, 而眾生畏苦裹足不前;我體悟到欲念的痛苦, 而眾生貪愛趨之若鶩。 ”佛陀所證悟的是什麼道理?現簡單地將之分為四點來說明, 但實際上真正的證語是無法用語言去描述的, 只能通過實修實證去證得:

一、佛陀感到過去的人和事都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歷史上的種種都歷歷如繪地展示在眼前, 過去、現在、未來, 並不是截然不同的三個階段, 時光流年, 被一條細長的環索, 綿綿密密的聯綴在一起,

原來無始無終的時間, 是在當下的一念, 這一念之下已具足了三千大千的風光霽月, 說明了佛陀的修證已經超越了時間的限制, 佛的法身存在于一切時中。

二、佛陀感受到遠近的世界, 慢慢地向他靠攏而來, 山河大地在他的眼前, 散發出五彩的光芒。 過去污穢的, 現在轉變成清淨;過去醜陋的, 現在是多麼美好;過去黑暗的, 現在呈現著一片的光明。

從青山的翠碧中, 他體悟到了佛性真如;從溪澗的涓流裡, 他證驗了無我的真諦, 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恆。 世界的遠近, 對佛陀好像已經沒有了隔礙。 這說明了佛陀所覺悟的已經超越了空間的有限性, 遍一切處而常轉FALUN。

三、佛陀覺悟到世間上的煩惱不如意, 只是假名而已,

而眾生無知, 執假為真, 計較人我是非, 妄起貪瞋癡, 以聖者的智能來看, 實在是百無聊賴, 甚為可憫!佛陀證悟到生死無非假相, 眾生隨著業力, 在生死之流中生了又死, 死了又生, 常人不知, 信以為實。 其實生死不是兩個, 而是同一件事。

表面上看起來, 生命的誕生有種種的形相, 種種的歡喜;生命的殞滅, 有種種的傷感, 種種的悲哀。 以悟者的心智觀察, 則一切皆為虛妄, 死亡只不過如同舊屋殘破剝落, 搬了新家而已, 身體好比房子, 損壞了, 換一個好身體, 如是而已。

事實上生就是死, 死就是生, 生並非真正的生, 死也非真正的死, 吾人之所以貪生厭死, 乃“我執”在作崇, 一旦有了我執, 世間上的紛擾、動亂、痛苦就如影隨形般逼迫而來。

去除了我執, 生即是死, 死即是生, 生死一如, 表裡不異, 當下就能得大解脫, 獲大自在。 佛陀此時的心情, 恰如般若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 除去我執, 證得我空, 因此能夠度一切苦厄, 超脫生死輪回。

四、佛陀覺悟到我和一切的人類、萬物, 原來沒有對待、差別, 雖是草木砂石, 也具有菩提道種, 皆為平等。 佛陀發出震撼古今的宣言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而不能證得。 ”

一切眾生, 本自具足佛性, 只是眾生因為妄起執著, 一念不覺, 遂沉淪於生死海中, 佛陀證悟到人生也好, 宇宙也好, 一切都被包含于萬法緣起的理則之中。 所謂緣起, 即待緣而起, 沒有獨立性, 恒常性, 所謂緣起者, 即相互因成, 物物之間, 互為因緣,

關係密切, 人我本為一體, 我和你非二, 乃至一切萬物皆無差別, 生命彼此是貫穿在一起的, 融合在一起, 彼此沒有隔閡, 沒有障礙。

一切的生命皆由如來藏中所引發, 菩提種中所生, 我即眾生, 眾生即我, 因為萬物一體,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我幫助你, 非幫助你, 而是愛護自己。 我仇恨你, 即仇恨自己, 如果能夠瞭解此理, 則人人彼此應該互相尊重, 共容共成, 佛陀由於證悟了實相, 因此興起大慈悲心、大平等心, 運用大智慧來救度和他一體不二的眾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