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坐著能拉琴站著能拉鋸 川音妹子做把琴國際上獲獎

馬爾他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結果出爐

2月7日, 經過7天近乎苛刻的評比, 馬爾他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結果出爐, 四川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青年教師王妍力製作的中提琴獲得銅獎,

這個成都職業提琴製作師, 以一把提琴驚豔提琴之鄉。

手險廢掉

苦活累活, 更是一把精細活

第一次接觸到提琴製作, 王妍力已是個有12年演奏經歷的小提琴手, 從6歲到18歲。 一次偶然機會, 她參觀了一個製作提琴的工作室, 看到不起眼的木頭會變成一把有靈動聲樂的琴後, 王妍力被深深吸引住了, 於是考取了上海音樂學院的提琴製作專業。

做琴和拉琴可是大相徑庭, 不僅要學挑木料、鋸木頭, 還要會刨、會刻……這是個力氣活兒, 王妍力長得瘦瘦的, 性子卻是資格的四川辣妹子, 很多時候她也會踩著木頭拉大鋸, 毫不含糊。

這還是個危險的活。 大一的一天, 王妍力正賣力地用刀刻著琴頭,

右手上鋒利的刀片突然戳到了扶住木料的左手, 頓時血流如注, 好幾釐米長的刀口, 足足縫了六針, “要是再深一點, 可能手就廢了”。

做琴, 也是個精細活兒。 日復一日的打磨, 心情總有煩亂的時候。 大三, 深冬夜晚, 王妍力一個人在琴房。 挖槽挖了三天, 終於可以給琴縫上膠水了。 但上海天氣太冷, 膠一上就被凍住, 琴身邊緣需要的黑白線怎麼都鑲嵌不進去。 一怒之下, 王妍力把琴憤怒地朝門外一甩, 起身走人。 第二天, 是老師默默把琴撿了回來。 氣消了的王妍力看著被磕出痕跡的琴, 又只得埋頭老老實實地修。 “我現在沉得住氣的性子, 完全就是被做琴磨出來的。 ”

耗時兩年

上百道工序“熬成”一琴

本次參加比賽的中提琴,

是王妍力從2015年開始製作的。 每年假期, 她都會到義大利進修制琴技藝, 導師提出可以嘗試參加歐洲的比賽, 當時恰好一個同事也缺把琴, 王妍力便開始準備。

一把優質的手工提琴, 要經過上百道工序打磨。 王妍力說, 每個細節都至關重要:面板所需木料是自然乾燥十年以上的優質魚鱗雲杉, 而背板多用楓木, 硬度、濕度的細微差別都會有影響。 僅厚3毫米的面板, 全靠手感, 一點點用刮刀從木板上刮下細碎的粉末, 再區分不同厚度時面板達到的共振音效。 除了木料密度不同, 敲擊位置不同, 都能聽出音域高低, 留聲長短。 “比如說, 以前尾繩多用羊腸, 後來改進後有人選用了尼龍材質的, 但是用著會發現還是羊腸效果好些。

王妍力工作臺牆壁上, 掛滿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工具, 王妍力說, 這還不到全部的十分之一。 光說刀, 平刀、銼刀, 長的短的, 粗的細的, 尖的圓的, 沒有固定的工具範本, 都是靠制琴師買回鋼片自製。

花了2年時間, 王妍力精心打造的中提琴終於在參賽前完工了。

形美音靚

專業評委不放過0.2毫米“缺憾”

2月1日, 王妍力的提琴亮相比賽。 每一把提琴的評分, 都異常細緻和嚴苛。 光是音質評比環節就比了三輪, 從較為空曠的室內、現代會議室到建於十七世紀的音樂廳, 不同的環境場合, 鑒別不同提琴的微乎其微的音質表現。 比賽中, 義大利專業評委, 來自提琴製作世家的Morassi先生, 尤其偏愛王妍力的琴, 稱其無論是製作工藝的精湛, 音質音色的突出,

完美還原了提琴之鄉義大利米蘭學派的風格。 尤其讓Morassi先生稱讚的是, 王妍力對琴形做了細微調整, 腰部故意收得更窄, 把原本比較方的棱角改得更圓潤靈動。

但專業評委的嚴苛也不容忽視——Morassi先生提出, 由於視角特點, 琴角部分應該比琴邊厚一點, 王妍力製作的琴角, 應該是再厚上0.2毫米。 “單薄了一些, 跟你一樣。 ”Morassi先生微笑著, 用瘦瘦的王妍力作比喻。

展出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 當地媒體對制琴師們提出, 能否有人可以演示一番, 但提琴製作和演奏, 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領域, 許多制琴師並不善於演奏。 有多年專業提琴演奏經驗的王妍力一曲終畢, 掌聲雷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