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浩瀚宇宙今年將發生這些大事情,你知道嗎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題:浩瀚宇宙將發生一大撥事情, 你知道嗎?——航太專家揭秘中國2017年太空計畫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白國龍、姜瀟、高音子

航太事業的發展集中體現了國家的發展進步。 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 “新華視點”記者獨家採訪來自航太領域的代表委員和專家, 聽他們細數2017年中國太空事業將發生哪些大事。

大事1——天舟4月出征首試“太空加油”

4月, 我國第一個“太空快遞員”天舟一號, 將從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發射升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介紹,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全密封貨運飛船,

採用兩艙構型, 起飛品質13噸, 能運輸6噸重的物資。 它主要承擔為空間實驗室運送消耗物品、推進劑、維修設備、維修器材和試驗載荷設備等任務, 並且下行一些空間站廢棄物。

天舟一號最重要的使命是與天宮二號進行交會對接, 為天宮二號“太空加油”, 開展在軌維修和推進劑在軌補加等技術驗證。 這是我國建設空間站之前在太空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試驗。

大事2——嫦娥五號38萬公里外采回月壤

嫦娥五號是我國迄今研製的難度最大、任務最複雜的航天器。 按計劃, 嫦娥五號將在今年11月底前後從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發射升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月球探測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介紹,

8.2噸重的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開展航太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如果進展順利, 整個過程將在1個月內完成, 2017年內就能將2公斤的月壤“打包”回地球。 “屆時, 我國探月三期的目標就全部完成。 ”葉培建說。

大事3——北斗導航服務區域覆蓋全球

我國北斗導航衛星系統今年也有大動作。 北斗三號衛星計畫在7月左右進行首次發射。 北斗三號衛星今年計畫發射6至8顆, 將實施數次一箭雙星發射。

包為民介紹, 北斗三號服務區域將從北斗二號時的覆蓋全球三分之一擴大到全球;衛星性能也大幅提升,

單星設計壽命達到12年。 北斗三號系統採取了星間傳輸、地基傳輸功能一體化設計, 實現了高軌、低軌衛星及地面站的鏈路互通。

繼2016年成功發射3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後, 目前我國已有22顆北斗導航衛星在軌運行, 其中新一代衛星7顆。

大事4——6顆新衛星助力人們在飛機高鐵上觸網

2017年, 我國計畫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16號)、實踐十八號、中星9A、中星9C等共6顆通信衛星, 使我國的通信衛星技術進一步邁向國際前列。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副部長王敏介紹, 4月, 我國將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中星16號)。 這顆衛星首次在高軌道上應用鐳射通信和電推進等技術,

通信總容量達20G以上, 超過我國此前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

6月, 起飛重量達7噸的實踐十八號衛星計畫發射, 它所採用的我國最新研發的承載能力最大的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 能與國際上最先進的通信衛星平臺媲美。

王敏說, 未來人們在飛機、高鐵上流暢接入互聯網、收看4K超高清節目就靠天上的高通量通信衛星來實現。

大事5——一大撥守望人們家園的衛星即將來襲

今年, 還有一大撥應用新技術、具備新技能的新衛星將相繼升空, 它們用自己的點點星光, 守望地球上人們的幸福生活。

觀天象知冷暖的風雲氣象衛星家族有望添丁;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預計今年升空;被稱為“張衡一號”的首個電磁監測試驗衛星預計下半年發射,

將使我國成為唯一擁有在軌運行的多載荷、高精度地震監測試驗衛星的國家。

同時, 我國商業航太發展迅速。 今年, 我國0.5米級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高景一號將迎來兩顆新星, 隨後4顆在軌的0.5米高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將完成組網, 實現全球任意地點每天重訪一次。

今年,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虹雲工程的首顆技術驗證星也將升空, 該工程建成後, 能讓人們在世界任意角落接入互聯網。

大事6——“長征家族”運載火箭全年露臉28次

2017年, 我國宇航發射任務將再創歷史新高, “長征家族”運載火箭全年宇航發射計畫28次。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六院科技委主任譚永華表示, 自2015年、2016年我國自主研製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和氫氧發動機成功助推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長征五號相繼首飛後, 今年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迎來新的飛行任務。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此前成功發射為我們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特別是承擔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和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進入工程應用階段,所以這兩次發射都特別值得期待。

今年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迎來新的飛行任務。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此前成功發射為我們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特別是承擔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和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進入工程應用階段,所以這兩次發射都特別值得期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