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莫干山來了個荷蘭“洋河長”

▲圖為正在水庫巡遊的“洋河長”海特。

【導讀】每天清晨, 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鎮燎原村長林塢水庫和長林溪附近都能看到一位金髮碧眼的小夥子, 或駕著小舟在水庫上“巡遊”, 或在溪邊一手拿袋子, 一手拿鉗子四處尋找垃圾, 他就是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洋河長”的荷蘭人海特。

“目前, 德清全縣1211條河道共有縣鎮村三級‘河長’1173名, 另外民間自發的‘河長’還有200多名, ‘洋河長’便是‘民間河長’中的一位, 還有多位國際友人也自願參與到治水、護水行列之中。 ”德清縣治水辦副主任陳國松介紹, 以前, 政府治水大多是唱“獨角戲”,

政府幹, 群眾看。 近年來, 德清縣積極發動社會群眾參與河道長效管護, 形成“行政河長”和“民間河長”並行的河道管理治理新舉措, 營造出“政府主導, 全民參與, 人人治水”的良好氛圍。

“中國很美, 保護環境是我的職責”

海特目前在莫干山腳下的君瀾度假區工作。 他有兩個職務, 一個是度假區的服務總監, 另一個是度假區附近水域的“河長”。 “來到中國7年, 終於當官了, 我現在是‘河長’。 我這個‘河長’可不簡單, 度假區上面20萬方的長林塢水庫和下游的長林溪都是我的管轄範圍, 有人敢在這裡破壞環境, 我可有權力處罰他。 ”海特用不太流利的中國話幽默地告訴記者, 沒來中國前, 一直認為中國很落後, 農村很貧窮, 因為在西方很多電視報導中看到的都是中國的落後和不發達,

農村水土流失、髒亂差。 但來到中國後便發現, 農村山很青、水很綠, 美麗且時尚, 鄉村也有大超市、電影院。 在大城市的大酒店工作6年之後, 去年他來到了莫干山, 立刻喜歡上了這裡的山山水水。

“這一段溪流離我們度假區很近, 我一周至少要巡查兩次, 有時還會到上游的長林塢水庫看看。 ”海特告訴記者, 來度假區遊玩的遊客多了, 溪流水庫周邊難免會產生垃圾, 為保持河道乾淨, 撿河邊的垃圾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去年底, 政府找到度假區想讓我們和政府一起參與治水, 我覺得度假區的發展離不開優美的環境, 保護這裡的環境我們義不容辭, 於是我欣然答應做了這裡的‘河長’。

”海特說, 以前是憑興趣幹, 成為“河長”後還是感到有壓力的, 因為“河長”不是單撿垃圾就成, 還要肩負保護水生態的重任。

“除了清理河道附近遊客留下的飲料瓶、塑膠袋等垃圾和上游漂下來的各種雜物, 海特還要巡查河道、溪流可能存在的其他問題, 還要及時拍照與鎮上的治水辦進行彙報聯繫。 ”莫干山治水辦工作人員沈文翔介紹, 海特這位“洋河長”雖然不拿報酬, 但也得每週進行最少兩次的巡河, 如不能完成任務, 被定為不稱職, 也會被解聘。

“民間河長”帶動全民護水

妞達在菲律賓時一直擔任酒店高級管理經理, 2014年來到上海從事酒店工作, 兩年前一次偶然機會來到了莫干山, 被莫干山的自然生態深深吸引。

“上海的工作節奏太快了, 高樓大廈林立。 莫干山截然不同, 喜歡這裡的寧靜, 我的生活找到了平衡, 大山、竹林、溪流, 感到很放鬆。 ”妞達說, 後來她就在這裡一家“洋家樂”擔任總經理。

“生態和環境是我們酒店的賣點, 顧客來這兒不是沖我們房間, 而是來看莫干山的風景的, 所以保護環境是我們的義務, 也是我們的責任。 ”妞達介紹, 她管理的“洋家樂”裡就有一條叫盤溪的縣級河道, 是流入德清縣飲用水水源地對河口水庫的主要河道之一。 在妞達做“河長”之前, 盤溪水面常漂著垃圾, 外面的人進來游泳、野餐, 走前把垃圾扔在水裡。 當上“河長”後, 妞達做的第一件事是教育員工, 提高環保意識。 第二件事是親自帶人清潔河道和周邊環境。

這項工作堅持了兩年, 現在人為的垃圾少了。 “我們在清理垃圾的同時, 也在教育大家保護好環境, 因為這是莫干山的生命力所在, 是遊客來這兒的原因, 景色不美, 就沒有人來, 大家也就要失業了。 ”妞達說, 在她和員工的帶領下, 當地百姓也自覺地保護起這裡的山山水水, 如今盤溪已經恢復昔日如畫的景色。

“得天獨厚的莫干山自然資源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休閒度假, 因此這裡的‘農洋家樂’民宿產業發展迅猛。 民宿業主、黨員、村民紛紛行動起來, 自願加入到守護莫干山鎮河流的行動中來。 ”沈文翔介紹, 不僅僅是海特和妞達, 還有德國的馬克等國際友人也在擔任“河長”, 他們特殊的身份更能帶動周圍的人來共同參與, 同時,還能促進企業主和當地百姓之間和諧相處的鄰里關係。

“智慧治水”不斷升級

“通過這台CCTV爬行器,深入人工無法探測的地下管網,管道內是否有暗管接入,是否破損、堵塞,一目了然。”日前,在德清縣乾元鎮城南工業園區徐家壩港岸邊,治水人員正在遙控操作一台“鑽”進污水管道的機器人,這能為這條河的污染源科學管控提供技術支援。全球定位系統、無人機巡河、“河長”掌上辦公、管道機器人作業……先進手段讓“智慧治水”不斷升級,形成“水陸空”一體化智慧管護體系。如今,“黑金科技”參與治水在德清縣已成常態。

同時,在德清還有很多治水的民間力量湧現。“德清嫂”志願者廣泛開展“助力五水共治 共建美麗德清”巾幗行動,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 保護母親河”“五水共治進校園”“家庭護水示範點”創建等主題活動,每年還組織評選“最美河道”和“最美治水人”等,不斷激發全民節水護水愛水熱。

“2016年,在全民共同努力參與下,德清第三次獲得象徵浙江‘五水共治’最高榮譽的‘大禹鼎’,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也是對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鞭策。”陳國松說,近年,德清通過治水育景、治水美村、生態富民,嘗到了生態甜頭,百姓盡享生態紅利。“五水共治”正使水鄉的生態資源逐步轉化為生態資本,這樣的生態樣本在德清比比皆是。

同時,還能促進企業主和當地百姓之間和諧相處的鄰里關係。

“智慧治水”不斷升級

“通過這台CCTV爬行器,深入人工無法探測的地下管網,管道內是否有暗管接入,是否破損、堵塞,一目了然。”日前,在德清縣乾元鎮城南工業園區徐家壩港岸邊,治水人員正在遙控操作一台“鑽”進污水管道的機器人,這能為這條河的污染源科學管控提供技術支援。全球定位系統、無人機巡河、“河長”掌上辦公、管道機器人作業……先進手段讓“智慧治水”不斷升級,形成“水陸空”一體化智慧管護體系。如今,“黑金科技”參與治水在德清縣已成常態。

同時,在德清還有很多治水的民間力量湧現。“德清嫂”志願者廣泛開展“助力五水共治 共建美麗德清”巾幗行動,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 保護母親河”“五水共治進校園”“家庭護水示範點”創建等主題活動,每年還組織評選“最美河道”和“最美治水人”等,不斷激發全民節水護水愛水熱。

“2016年,在全民共同努力參與下,德清第三次獲得象徵浙江‘五水共治’最高榮譽的‘大禹鼎’,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也是對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鞭策。”陳國松說,近年,德清通過治水育景、治水美村、生態富民,嘗到了生態甜頭,百姓盡享生態紅利。“五水共治”正使水鄉的生態資源逐步轉化為生態資本,這樣的生態樣本在德清比比皆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