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為什麼京媒放棄首鋼,都在替馬布裡說話?

北京隊和馬布裡的分手鬧劇告訴我們:Love is love, 利益就是利益;love在利益面前, 有時候只是一句說禿嚕嘴的口頭禪。

感謝這出鬧劇, 我們得以重新認識北京隊和馬布裡及其團隊。

北京這座城, 特怕別人說它沒有人情味。 尤其是在“李根通道領戒指”事件過後, “人情味缺失”在北京隊心裡, 似乎成了遭天譴的罪名。

所以, 當莫里斯深受傷病折磨, 被傑瑞特臨時頂班後, 閔鹿蕾深情地說, 北京是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 不會狠心放逐莫里斯, 親愛的莫兒養好傷還會殺回來。

所以, 當馬布裡這個被神話了的城市英雄和籃球LOGO提出留守請求時, 一直躺在人情味裡的北京隊豈不是更沒有駁面拒絕的理由?

但北京隊這一回終於想明白了, 終於自我鬆綁了:在連續兩季戰績灰暗, 不換種活法看不到出路的恓惶現實面前, 情懷和人情味算個屁!

顯而易見, 北京隊是在理性審視了馬布裡的年齡狀態和球隊的急迫訴求後,

做出了不再唯“馬”首是瞻的決定。 站在俱樂部的角度上, 北京隊不顧馬布裡的單方示好, 堅決拿球隊利益打壓個體利益, 實在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而從契約精神來講, 北京隊的做法也沒毛病。 當初雙方簽字畫押, 白紙黑字寫得很明白, 北京隊2017-2018賽季擁有球隊選項權, 有權自主選擇讓馬布裡再戰一季, 或者換身衣服轉型當教練。

閔鹿蕾回應近日的一系列敏感話題時也明確提到, 他本人無比支持俱樂部的重建決議。 從主流輿情看, 北京隊重建幾乎是一種共識, 換個說法, 放棄馬布裡這根大腿, 無疑是個更理性、更科學、更接近下一波綻放的選擇。

從已知的資訊看, 北京隊也做出了一些讓步,

比如允諾馬布裡教練兼球員, 但被馬布裡團隊否掉。 如此, 在對待馬布裡的問題上, 北京隊遵從合同, 又適度變通, 沒什麼大毛病。

北京隊唯一不當之處, 就是搞突擊攢了一個發佈會, 毫不顧惜記者們的感受, 用15分鐘念完俱樂部決定了事。 “別有用心的小團隊”抓住俱樂部的這個失誤大做文章, 冷漠、沒有人情味云云, 腔調一致, 炮火猛烈。

只是, 這些顯然是經過策劃的戰鬥檄文, 除了攻擊俱樂部的公關慢待, 實在擺不出硬通貨, 駁斥不了北京隊放棄馬布裡的合理合法性。 更值得玩味的是, 這些情緒激昂的鍵盤俠們, 刻意回避了馬布裡及其團隊的心理動機。

倒帶回到2月19日常規賽收官夜, 喬龍升吹響那記淩厲的哨聲,

北京隊最後一秒夢斷季後賽, 馬布裡賽後第一時間在其個人社交平臺上發佈通稿:“This is not the END for me!”第二天, 馬布裡又在40歲生日party上擲地有聲地向外界宣佈, “希望再打一年;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個完美的結尾, 希望離開的時候一切都盡善盡美。 ”

以馬布裡的脾性, 這個決定幾乎是本能反應。 他是有名的勝利偏執狂, 極度討厭失敗, 尤其是以這種不堪姿勢告別;他好勝要面, 你等著看我笑話, 我偏要讓你難堪。 所以, 他內心之所以升騰起再戰一季的執念, 或許只是想為自己, 為北京隊拿回應有的東西, 他像愛自己一樣愛著北京。

但綜合現在的種種訊息, 回頭再看, 我們雖然不能否認馬布裡的戰鬥精神, 不能質疑他言必談及的love is love, 但其間一定也夾雜著某些私利。

直到此刻, 馬布裡也一再強調, 他深愛著北京。 但有一種愛叫放手, 馬布裡為什麼這麼排斥進入北京隊教練組, 寧願換一支球隊也要離開廝守六年的地方?

馬布裡只是想打球。 他所謂的再戰一季, 首先是給北京隊下戰書, 先把北京隊暴露在高處, 然後觀其反應, 一旦被拒, 再換球隊。 我甚至認為, 馬布裡從來就沒考慮過這個賽季結束後就金盆洗手, “再戰一季”不是臨時起念, 而是早就醞釀於胸。

那麼, 馬布裡為什麼這麼迫切地想再打一季?答案很簡單:錢。

前面提到過, 北京隊做出退步, 同意讓馬布裡既當教練員又當球員, 但馬布裡團隊提出了“一個差距很大的薪金條件”, 這個提議胎死腹中。 而網上流傳著一種雖未經坐實, 卻符合邏輯的說法:“馬布裡這邊因為各種贊助商關係和後續的一些產業計畫,他的團隊一早就策劃準備在2017-18賽季搞一個科比式的謝幕巡迴秀,盡可能把馬布裡的個人影響力推高到CBA歷史新高的地步,以便退役後仍能獲得相應的商業價值。所以他無論如何必須打最後一季。”

由此可見,問題的根源不是love,而是money。

當然,既然北京隊出於球隊利益考慮,選擇放棄馬布裡無可厚非,馬布裡及其團隊出於商業利益考慮,選擇無論如何也要再戰一年,同樣無可指摘。但令人費解的是,對雙方而言,明明都是挺正常的抉擇,為什麼到頭來非要雞飛狗跳一片狼藉?明明都是千年狐狸,為什麼非要玩聊齋?

末了多說一句,在這起鬧劇裡,馬布裡是更掉價的一方,尤其是他的師爺們,扮演了豬隊友的角色。從此,中國媒體裡多了個“馬媒”,而在馬布裡和北京隊甜蜜戀愛時,這幫人大都隸屬“京媒”。

卻符合邏輯的說法:“馬布裡這邊因為各種贊助商關係和後續的一些產業計畫,他的團隊一早就策劃準備在2017-18賽季搞一個科比式的謝幕巡迴秀,盡可能把馬布裡的個人影響力推高到CBA歷史新高的地步,以便退役後仍能獲得相應的商業價值。所以他無論如何必須打最後一季。”

由此可見,問題的根源不是love,而是money。

當然,既然北京隊出於球隊利益考慮,選擇放棄馬布裡無可厚非,馬布裡及其團隊出於商業利益考慮,選擇無論如何也要再戰一年,同樣無可指摘。但令人費解的是,對雙方而言,明明都是挺正常的抉擇,為什麼到頭來非要雞飛狗跳一片狼藉?明明都是千年狐狸,為什麼非要玩聊齋?

末了多說一句,在這起鬧劇裡,馬布裡是更掉價的一方,尤其是他的師爺們,扮演了豬隊友的角色。從此,中國媒體裡多了個“馬媒”,而在馬布裡和北京隊甜蜜戀愛時,這幫人大都隸屬“京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