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究竟什麼叫“外科手術式打擊”?

常看新聞的朋友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個詞——“外科手術式打擊”。

那麼, 究竟何為外科手術式打擊呢?

黃金峽谷行動

1986年4月14日19時, 一切如往常, 位於利比亞邊境的雷達站正在進行常規檢查, 最近上面又提高了戒備狀態, 因為聽說美國人似乎要做什麼。

而位於地中海另一邊的歐洲卻顯得異常繁忙, 57架美軍戰機騰空而起, 分別從位於歐洲各處的空軍基地起飛, 向英吉利海峽9100米上空進行集結。 即將入夜的利比亞人不知道, 今夜, 他們將“被創造歷史”成為首批受“外科手術式打擊”的人。

一小時後, 飛機集結完畢,

即可掉轉方向飛向利比亞。

集群中打頭的是5架EF-111電子站飛機, 在接近利比亞上空時, 電子站飛機開啟強電磁壓制, 該區域利比亞雷達即刻報廢, 無法向內部提供任何資訊。 在電磁站壓制後, 24架攜帶2萬磅炸彈的F111F戰鬥轟炸機隨後開啟了轟炸模式。

歷經兩波空襲, 僅用了短短23分鐘便摧毀了所有預定目標結束了戰鬥。

這次戰爭不僅僅維護了美國在地中海的利益, 更是開創了一個全新戰術——“外科手術式打擊”。

外科手術式打擊

“外科手術式打擊”是指用精確火力從遠距離上對某一特定目標實施突然打擊,

徹底癱瘓或摧毀目標, 以達到戰爭目的。

在精確打擊技術完善之前, 很多戰爭完全就是消耗戰——看誰的人死得快、看誰的礦挖得快、看誰的工廠轉得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遠端精確打擊火力逐漸成熟之後, 結合了上世紀初軍事理論家朱裡奧的《空權論》, 全新的戰術——外科手術式打擊出現了。

之所以稱其為外科式手術打擊是因為這種打擊方式能夠精確地摧毀目標就如同外科手術切除損壞病髒一樣乾淨俐落, 可以避免原來使用地毯式轟炸時造成的不必要的傷亡。

外科手術式打擊雖然是以《空權論》為基礎,

但其執行不一定非得交由空軍, 像是海軍打擊機、遠端精確導彈、特種部隊等都可以執行。

攻擊順序

通常攻擊中分兩步進行:

首先是打擊地方重要的防空導彈陣地、機場、機場指揮中心、航母以及敵方飛機庫, 消除敵方飛機的威脅。

第二波是打擊敵方的通信系統, 斷絕其指揮路徑, 同時摧毀其發電站、能源補給站、重要的公路幹線以及各軍事基地軍事補給站等。

一般來說,在這兩波攻擊以後,即便是不出動地面部隊,對面也完全喪失反抗能力了。就像北約轟炸南聯盟。

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冷戰時期,由於中蘇珍寶島戰爭中蘇關係不斷惡化,蘇聯軍方的《紅星報》公開發表文章,聲稱要給“現代冒險家”以摧毀性的核打擊。

最終在多方努力下才平息了足以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局面。

一般來說,在這兩波攻擊以後,即便是不出動地面部隊,對面也完全喪失反抗能力了。就像北約轟炸南聯盟。

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冷戰時期,由於中蘇珍寶島戰爭中蘇關係不斷惡化,蘇聯軍方的《紅星報》公開發表文章,聲稱要給“現代冒險家”以摧毀性的核打擊。

最終在多方努力下才平息了足以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