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二代們的夢想:劉暢熱愛養豬 黃斯沉紮根體育賽事

中新經緯用戶端4月23日電(魏薇)有這樣一句話, “沒錢不可怕, 可怕的是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努力”。 在中國, 有一群新興力量正在崛起, 他們就是 “創二代”。 他們被外界視為含著“金鑰匙”長大, 但其成長之路並不比普通人更容易。 如今, “創二代們”或是在自己感興趣的細分領域做得風生水起, 或是從父 輩的手中拿過接力棒打造“新天地”。

“讓每個人在賽場上定義自己”

史克浪體育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斯沉在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演講 大會供圖

黃斯沉, 史克浪體育創始人兼董事長。 他的父親是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 是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常客, 曾因在冰島買地事件在國際上一夜成名。 黃怒波更為人熟知的是曾三次登頂珠峰, 並成為唯一一個在珠峰上摘下氧氣罩朗誦詩歌的人。

黃斯沉從小被送出國學習, 曾經擔任過特許金融分析師, 2015年還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學習,

讀書期間發現了體育行業的契機, 可以說繼承了父親在體育和經商方面的“基因”。

“其實當時選擇做這個領域的時候, 我也很糾結, 畢竟本身從投行出來的, 從金融口轉到體育口還是比較大的變動。 ”2014年, 黃斯沉申請到了商學院的MBA, 他在沃頓商學院學習期間一直在關注國內體育行業的發展。

2014年開始, 整個體育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甚至有人預測2020年體育行業發展將達到2萬億的市場。

“這個消息讓人振奮”, 黃斯沉感到這是一個契機, 2015年史克浪誕生了。 這時的他不得不在學業和創業之間做出選擇, 猶豫再三他認為自己的興趣還是在創業, 因此選擇休學回國創業。

2015年發生了一個大事兒, 讓黃斯沉再次陷入沉思,

彼時一些體育賽事的IP, 被騰訊以及國內巨頭耗鉅資拿下, 他忽然意識到, 傳播已經變成資本的遊戲, 並不適合創業者參與了。

“我應該從什麼角度切入?”在經過研究後, 他認為, 還是要回到體育的源頭, 也就是賽事IP本身, 如果沒有賽事本身就沒有傳播和門票, 所以黃斯沉決定從賽事IP入手, 做自主賽事IP開發。

清晰了創業思路後, 黃斯沉心裡清楚, 大的賽事IP不可能拼得過巨頭, 所以他將切入點放在更小更垂直的賽事。

創辦一家公司最難的就是找錢, “‘創二代’應該不差錢, 你為什麼還要找人投資?”主持人向黃斯沉拋出這個問題。

“從個人角度講, 我還沒有賺那麼多錢, 體育行業是需要長期投入的行業, 賽事IP的價值在後面,

體育行業是唯一一個越做越有價值的, 只要你每年不斷的完善, 持續投入。 ”黃斯沉坦言, 自己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打磨產品上。

作為一名創業者, 黃斯沉更多想的是怎麼樣讓自己走得更遠, 他認為, 創業更多的是需要耐心, 而不是蹭當下的熱點。

他描繪著體育市場的前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 我國體育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個分水嶺, 一部分的觀眾永遠都是觀眾, 一部分觀眾永遠耐不住寂寞到場上去。 隨著消費升級, 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參與到這個項目中, 他感受到並不是賽事本身, 而是他感受到自我的本質。 ”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需求, 可能每個人都會給自己貼上不同的標籤, 從賽事來講, 我們提供不同的服務, 讓每個人在賽場上定義自己。

我們不是做一場簡單的比賽, 而是為每一位選手創造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瞬間, 所以這種體驗才是一個真正賽事IP要做的。 ”黃斯沉表示。

“做一頭豬也有它的權利”

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暢在“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發言 大會供圖

“我是劉暢,來自新希望六合,”身著一身綠色套裝,留著精緻的長髮,劉暢的開場白簡單爽快,川妹子秉性立刻顯現出來。

她是在中國有著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企業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之女。2013年,劉永好正式宣佈不再擔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成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

“作為一個創二代,其實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享受,本質就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者,”劉暢在論壇上半調侃地說道。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曾經和劉永好共同參加一個電視節目,那時劉永好說劉暢要接班,夏華不理解地問道:“劉暢從國外留學回來,為什麼要接你的班,她有大把的事可以幹。”直到後來她參觀了新希望的工廠。

劉永好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小時候帶劉暢到養豬廠,她說太臭,後來慢慢願意去了,現在她去的比我還多,我覺得這就是進步。其實我從來沒有 要求她一定要去,她一定要接班,她一定要做什麼事兒?我說按照她的興趣慢慢的來,結果慢慢的她熱愛了這個公司,熱愛了養豬,熱愛了這個企業。

劉暢也的確在慢慢改變自己的看法,最大的感受就是消費升級帶來的顛覆式體驗。“很多人說你們養豬有多難,事實上養豬真的比養人還要科學,現在的 養豬全部是隔離式的養殖,進去以後你會發現,這些豬的營養、空氣、水的品質、疫情的檢測和配種都是受到了嚴格的科學管控,我覺得做一頭豬其實也有他的權 利。”

消費升級是所有中國企業目前面臨的難題之一,這也是“創二代們”要給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劉暢坦言,“我們這個行業就是從吃的飽到吃的好,第一是 安全,安全是企業的第一責任;第二是科學,也就是國人是不是真的知道什麼是科學的飲食方法,企業怎樣通過產品和銷售方式告訴國人什麼是科學的食品認知方 式;第三是體驗,也就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能夠達到年輕人對美食多樣化的需求,對美食營養的搭配需求,美食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吃我想要的,這些是我們這 個行業在整個消費升級過程中需要考慮的。”

對於未來看好的產業機會,劉暢也提出了自己的答案——供應鏈金融。她解釋說,“供應鏈金融裡面有很多資料,只是過去沒有能力把這些資料採擷出來 變成有效的東西,而互聯網創業正好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我們做實業的完全可以撿來用,並且將它優化,我認為金融還是有空間的。”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選它”

紅領集團總裁張蘊藍在“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發言 大會供圖

海歸、富二代、創業者,這都是張蘊藍身上的標籤,原本以為她會是一副“女強人”般的架勢,不曾想她說話柔聲細語,溫柔的如同水一般。

坐落于山東青島的紅領集團是一家服裝企業,與別的企業不同的是,它走得是定制化方向。

張蘊藍對於自己大學期間經歷的一件事記憶猶新,那是在2003年,她去拉斯維加斯參展,一個美國客戶高興地告訴她,自己原本預算是200美金一套服裝,在中國展區轉下來最終成交價是100美金。

這件事深深觸動了張蘊藍,“這就是中國製造,它的未來在哪裡?我們真的拼的就是低質低價嗎?”

當時,幾乎所有中國工廠都是這個狀況,同樣的品質義大利生產的價格一定是高的,中國生產的價格一定是低的。這讓張蘊藍下定決心,同質化低端的競爭路線不能再走下去。

張蘊藍與她的父親張代理在這一點達成了共識。2003年,張代理提出六個轉型,轉型做個性化定制。

但是,傳統的個性化定制也存在一個缺點,就是很難量產。2003年的暑假,張蘊藍參加了公司的討論會議,一起研究如何用工業化的手段和效率製造個性化的產品。

正是這次不美好的體驗,成為企業創新的源泉。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兩到三年,是消費者可以花相同的價格或者更低的價格買到專門為自己定制的個性化的產品,工廠再也不需要為庫存來買單, 也沒有任何的浪費,按照互聯網針對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來生產,整個的社會將更加環保,更加綠色。”張蘊藍為未來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

在論壇最後,主持人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你會選擇什麼行業?張蘊藍在答題板上寫下的是製造業,“我是非常迷戀製造業的,沒有製造業就不可能有虛擬經濟和任何其他的經濟,所以如果讓我選擇,我還會選擇他。”(中新經緯APP)

“我是劉暢,來自新希望六合,”身著一身綠色套裝,留著精緻的長髮,劉暢的開場白簡單爽快,川妹子秉性立刻顯現出來。

她是在中國有著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企業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之女。2013年,劉永好正式宣佈不再擔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成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

“作為一個創二代,其實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享受,本質就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者,”劉暢在論壇上半調侃地說道。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曾經和劉永好共同參加一個電視節目,那時劉永好說劉暢要接班,夏華不理解地問道:“劉暢從國外留學回來,為什麼要接你的班,她有大把的事可以幹。”直到後來她參觀了新希望的工廠。

劉永好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小時候帶劉暢到養豬廠,她說太臭,後來慢慢願意去了,現在她去的比我還多,我覺得這就是進步。其實我從來沒有 要求她一定要去,她一定要接班,她一定要做什麼事兒?我說按照她的興趣慢慢的來,結果慢慢的她熱愛了這個公司,熱愛了養豬,熱愛了這個企業。

劉暢也的確在慢慢改變自己的看法,最大的感受就是消費升級帶來的顛覆式體驗。“很多人說你們養豬有多難,事實上養豬真的比養人還要科學,現在的 養豬全部是隔離式的養殖,進去以後你會發現,這些豬的營養、空氣、水的品質、疫情的檢測和配種都是受到了嚴格的科學管控,我覺得做一頭豬其實也有他的權 利。”

消費升級是所有中國企業目前面臨的難題之一,這也是“創二代們”要給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劉暢坦言,“我們這個行業就是從吃的飽到吃的好,第一是 安全,安全是企業的第一責任;第二是科學,也就是國人是不是真的知道什麼是科學的飲食方法,企業怎樣通過產品和銷售方式告訴國人什麼是科學的食品認知方 式;第三是體驗,也就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能夠達到年輕人對美食多樣化的需求,對美食營養的搭配需求,美食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吃我想要的,這些是我們這 個行業在整個消費升級過程中需要考慮的。”

對於未來看好的產業機會,劉暢也提出了自己的答案——供應鏈金融。她解釋說,“供應鏈金融裡面有很多資料,只是過去沒有能力把這些資料採擷出來 變成有效的東西,而互聯網創業正好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我們做實業的完全可以撿來用,並且將它優化,我認為金融還是有空間的。”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選它”

紅領集團總裁張蘊藍在“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發言 大會供圖

海歸、富二代、創業者,這都是張蘊藍身上的標籤,原本以為她會是一副“女強人”般的架勢,不曾想她說話柔聲細語,溫柔的如同水一般。

坐落于山東青島的紅領集團是一家服裝企業,與別的企業不同的是,它走得是定制化方向。

張蘊藍對於自己大學期間經歷的一件事記憶猶新,那是在2003年,她去拉斯維加斯參展,一個美國客戶高興地告訴她,自己原本預算是200美金一套服裝,在中國展區轉下來最終成交價是100美金。

這件事深深觸動了張蘊藍,“這就是中國製造,它的未來在哪裡?我們真的拼的就是低質低價嗎?”

當時,幾乎所有中國工廠都是這個狀況,同樣的品質義大利生產的價格一定是高的,中國生產的價格一定是低的。這讓張蘊藍下定決心,同質化低端的競爭路線不能再走下去。

張蘊藍與她的父親張代理在這一點達成了共識。2003年,張代理提出六個轉型,轉型做個性化定制。

但是,傳統的個性化定制也存在一個缺點,就是很難量產。2003年的暑假,張蘊藍參加了公司的討論會議,一起研究如何用工業化的手段和效率製造個性化的產品。

正是這次不美好的體驗,成為企業創新的源泉。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兩到三年,是消費者可以花相同的價格或者更低的價格買到專門為自己定制的個性化的產品,工廠再也不需要為庫存來買單, 也沒有任何的浪費,按照互聯網針對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來生產,整個的社會將更加環保,更加綠色。”張蘊藍為未來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

在論壇最後,主持人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你會選擇什麼行業?張蘊藍在答題板上寫下的是製造業,“我是非常迷戀製造業的,沒有製造業就不可能有虛擬經濟和任何其他的經濟,所以如果讓我選擇,我還會選擇他。”(中新經緯APP)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