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周小川英文演講表達中國貨幣政策:審慎中性,在去杠杆和穩增長間尋求平衡

4月22日,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年會期間,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上發表英語演講。

“貨幣政策將維持審慎中性, 並在穩增長和去杠杆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 防範資產泡沫, 抑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聚。 ”周小川表示。 其實, 金融部門和實體部門的去杠杆已經成為了貫穿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的主線, 中國央行對銀行業推行的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以及近期銀監會的多個檔都意在防範金融風險。

自去年IMF年會以來, 中國經濟增速趨穩, “2016年GDP增速為6.7%, 為全球增長貢獻了30%, ”周小川預計,

今年能夠實現6.5%的GDP增速, 中國也將繼續全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同時, 周小川也提及, 全球經濟自去年以來穩步復蘇, 但是貿易保護主義情緒以及政策、政治的不確定性仍然是全球經濟的下行風險。 他呼籲:“我們應該強化開放、自由的貿易和投資的多邊體系, 共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 加速全球貿易和投資。 ”

中國將防範系統性風險

今年, IMF在幾份旗艦報告中對中國的快速信用擴張和期限錯配風險予以高度關注。

IMF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中提及, 中國的銀行資產總額已經是GDP規模的3倍, 信貸擴張速度仍然較快, 其中擴張最快的要屬城商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其他地方性小銀行。 同時, 其他非銀機構也加速擴張, 同時通過短期批發性融資來增加杠杆,

提升了對手方風險, 且資產和負債端存在嚴重的期限錯配問題。

中國銀行業資產擴容速度。 來自:IMF

作為回應, 周小川此次表示, “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覆蓋率保持充足, 不良貸款占比維持低位。 中國十分有信心防範系統性風險。

2016年下半年開始, 中國央行推進金融去杠杆的決心十分堅定, 其持續在公開市場進行收短放長的操作, 此後更是提升了中期接待便利(MLF)的中標利率, 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機構加杠杆的成本, 同時也導致債券收益率飆升, 債券投資機構承受損失, 也加劇了債券拋售潮。

IMF認為, 之所以去杠杆造成了如此大的市場波動, 這說明了中國金融系統的複雜性不斷提升, 且缺乏透明度, “很多金融機構高度依賴批發性融資, 同時資產和負債之間存在嚴重的期限錯配問題。 ” 所謂的批發性融資就是指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融通, 最常見的銀行間資金融通是同業拆借, 同業存款、同業存放、質押式回購、大額可轉讓存單(CD)等,

都屬於批發性融資的範圍內。

周小川表示, 央行會繼續使用一整套貨幣政策工具來保持流動性總體穩定, 引導市場利率維持在合理水準, 強化傳導機制, 幫助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進入實體經濟。 “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會進一步改善, 強化宏觀審慎管理, 以此來抑制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

目前, 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金投向基本上都已經納入央行MPA考核的廣義信貸統計範疇, 除了各項貸款、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存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款項等五個項目, 還增加了表外理財資金運用專案。 央行希望可以全面掌握金融部門投放的資金到底有多大規模, 以防範系統性風險, 加強宏觀審慎管理。

同時, “大資管統一監管”的勢頭日趨明顯。

除了央行,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上任不滿兩個月, 已經連續出臺了四個指導檔、啟動兩個專項整治與一次問責處罰, 可見強監管節奏已然加快, 混業資管、影子銀行、同業泡沫正在迎來最強效監管。

尤其是銀監會的46號文和6號文兩個檔, 目前引發銀行同業、資管與負債條線人士廣泛討論, 這兩大文件正是強調了去嵌套、降杠杆、破空轉、限通道、禁騰挪等防風險措施, 與MPA形成了微觀配合宏觀的監管局面。

“如果說此前MPA考核是宏觀審慎監管的大框架, 那麼未來直接針對同業鏈條的監管政策將逐步落地, 杠杆操作、同業擴張、監管套利等行為將受到約束。 ” 華創固收分析稱。

更好權衡去杠杆和穩增長

對於中國以及全球各國而言,改革和穩增長這二者之間似乎存在著天然矛盾。由於中國信貸增速仍然較快,IMF也建議,中國必須要在保持高增速和去杠杆這兩個任務中做出權衡。

周小川也表示,中國將在二者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今年中國政府的重點仍將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提及,中國經濟增趨穩,2016年GDP增速為6.7%,為全球增長貢獻了30%。2016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超出預期;價格維持穩定,CPI增速為2%。

“這種較強的增長動能在2017年一季度維持,2017年一季度GDP增速同比6.9%,通脹1.4%,投資增速和貿易穩步復蘇,消費穩步增長,就業大致保持穩定,預計今年能夠實現6.5%的經濟增速。”他稱。

上財高等研究院的一季度研究顯示,作為反映勞動力市場整體供求關係的重要指標,求人倍率(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的比值)為 1.13,比 2016年同期上升0.06,與上一季度持平。這說明從2016年下半年來,勞動力市場整體狀況開始逐漸好轉,預示著實體經濟狀況正在好轉,企業有更大的意願創在工作崗位。

周小川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去除過剩產能。“2016年中國在去產能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總體減少了6500萬噸鋼和2.9億噸煤,超過年度目標。一季度進展持續,煤炭產量同比下降0.3%,工業企業利潤率大幅好轉,從2015年的-2.3%同比增長上升到2016年的8.5%增長。工業企業債務水準下降,債務占資產比重在今年2月下降至56.2%。”

他表示,中國的財政政策會更為積極、有效,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保證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政府會繼續去除過剩產能,尤其是在煤炭、鋼鐵等領域,預計會再去除5000萬噸鋼鐵和1.4萬噸煤炭。”

周小川也提及,全球經濟不斷復蘇,包括中國在內,但目前復蘇仍然主要因為週期性因素。各界的共識在於,短期政策可提振中國經濟于一時,但長久發展之計還在於改革。

“進一步深化市場化導向的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國有企業從產能過剩行業、 一般性競爭行業中退出,降低國有企業杠杆率,同時在市場准入、融資條件、政府 服務等方面同等對待民營經濟,讓社會和民營企業信心不斷增強,鞏固民間投資回升的良好態勢,支撐經濟發展的長遠可持續性。”上財研究院表示。

未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應是體制機制的改革及其改革落地的執行力問題。不可否認,只有改革真能到位,才能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使實際增長率接近潛在增長率和推高潛在增長率。

對於中國以及全球各國而言,改革和穩增長這二者之間似乎存在著天然矛盾。由於中國信貸增速仍然較快,IMF也建議,中國必須要在保持高增速和去杠杆這兩個任務中做出權衡。

周小川也表示,中國將在二者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今年中國政府的重點仍將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提及,中國經濟增趨穩,2016年GDP增速為6.7%,為全球增長貢獻了30%。2016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超出預期;價格維持穩定,CPI增速為2%。

“這種較強的增長動能在2017年一季度維持,2017年一季度GDP增速同比6.9%,通脹1.4%,投資增速和貿易穩步復蘇,消費穩步增長,就業大致保持穩定,預計今年能夠實現6.5%的經濟增速。”他稱。

上財高等研究院的一季度研究顯示,作為反映勞動力市場整體供求關係的重要指標,求人倍率(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的比值)為 1.13,比 2016年同期上升0.06,與上一季度持平。這說明從2016年下半年來,勞動力市場整體狀況開始逐漸好轉,預示著實體經濟狀況正在好轉,企業有更大的意願創在工作崗位。

周小川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去除過剩產能。“2016年中國在去產能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總體減少了6500萬噸鋼和2.9億噸煤,超過年度目標。一季度進展持續,煤炭產量同比下降0.3%,工業企業利潤率大幅好轉,從2015年的-2.3%同比增長上升到2016年的8.5%增長。工業企業債務水準下降,債務占資產比重在今年2月下降至56.2%。”

他表示,中國的財政政策會更為積極、有效,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保證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政府會繼續去除過剩產能,尤其是在煤炭、鋼鐵等領域,預計會再去除5000萬噸鋼鐵和1.4萬噸煤炭。”

周小川也提及,全球經濟不斷復蘇,包括中國在內,但目前復蘇仍然主要因為週期性因素。各界的共識在於,短期政策可提振中國經濟于一時,但長久發展之計還在於改革。

“進一步深化市場化導向的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國有企業從產能過剩行業、 一般性競爭行業中退出,降低國有企業杠杆率,同時在市場准入、融資條件、政府 服務等方面同等對待民營經濟,讓社會和民營企業信心不斷增強,鞏固民間投資回升的良好態勢,支撐經濟發展的長遠可持續性。”上財研究院表示。

未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應是體制機制的改革及其改革落地的執行力問題。不可否認,只有改革真能到位,才能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使實際增長率接近潛在增長率和推高潛在增長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