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龍門發現新石器晚期遺址

距今4000多年 將龍門縣有據可考歷史向前推進1400年

考古人員在廟山遺址挖掘現場。

日前, 龍門縣博物館舉辦了廟山遺址考古發掘成果圖片展,

展覽以圖片、文字等形式展示龍門縣廟山遺址的考古發掘情況。 據悉, 廟山遺址位於龍門縣龍城街道江廈村河田村小組, 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晚期 (距今4500-4000年)、春秋時期、戰國時期、晚唐至五代、明代5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出土了較為豐富的陶瓷、石器和鐵器等文物, 是龍門縣和廣東省考古文物研究所自合作以來較為大型的一次考古發掘專案, 將龍門縣有據可考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400年左右。

龍門首個較大面積新石器晚期聚落居住遺址

2013年10月, 武深高速公路仁化至博羅段工程準備動工建設。 為配合專案的前期推進,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隊在項目動工前對武深高速公路沿線進行文物考古調查和勘探,

並在龍門縣龍城街道江廈村河田村小組發現了廟山遺址。

為保護地下古代文化遺存, 2015年3月至7月,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廟山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佈設10平方米的探方17個, 發掘面積約1700平方米。 此次考古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春秋時期、戰國時期、晚唐至五代、明代五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出土了較為豐富的陶瓷、石器和鐵器等文物。

據龍門縣博物館副館長鐘超宏介紹, 2015年發掘完畢後,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把出土的文物帶回去研究調查, 之後根據研究結果編寫了 《廣東省武深高速公路專案仁化至博羅段考古發掘工作報告》, 該部分報告內容在近期龍門縣博物館舉辦的廟山遺址考古發掘成果圖片展上展示,

讓前來參觀的群眾瞭解到廟山遺址的情況和龍門的歷史。

鐘超宏表示, 以前, 龍門縣實地考古發現最早時期為戰國時期, 也有發現過少量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物, 但廟山遺址是龍門縣至今為止發現的首個較大面積的新石器晚期聚落居住遺址, 出土了較多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物, 可以說將龍門縣有據可考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400年左右。 據此, 到目前為止可認為龍門縣最早可考究的歷史為新石器時代晚期。

遺址發現五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鐘超宏認為, 雖然經過不同時期不同程度的破壞, 但經發掘發現, 廟山遺址仍保留了數個文物堆積層次, 並發現了較為豐富的遺跡和文物。 廟山遺址考古發掘專案是龍門縣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合作以來較為大型的一次考古發掘項目,

對龍門縣的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據介紹, 廟山遺址發現的主要遺跡是墓葬、灰坑、柱洞, 文物主要有陶器、石器, 主要發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 (距今4500-4000年)、春秋時期、戰國時期、晚唐至五代、明代5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其中, 第一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存是以幾何印紋陶矮圈足器為主要特徵的一類遺存, 為本次發掘的主要發現, 共清理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灰坑8座, 土坑穴墓1座、房址1座。 遺址內出土的陶片數量眾多, 出土石器近60件, 種類豐富, 主要器形有石錛、石環、石刀、石研、礪石等。

“廟山遺址發現了五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文化遺存時間跨度超過3500年, 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

龍門地區就有人類文明存在並不斷繁衍。 ”鐘超宏表示, 這也說明龍門歷史悠久且具有連續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