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北京首鋼: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北京首鋼臨時召開的新聞通氣會只為傳達一個主題:與馬布裡談判中, 我們的“仁義”到位了;與馬布裡解約後, 我們的仗義也到位了。

履新的俱樂部副總謝海田一再表達了在談判過程中本方誠意“可以打滿分”, 充分滿足了四年三冠、功勳球員馬布裡提出的各種有理及無理要求。 比如, 俱樂部從“希望馬布裡出任教練”到“確認馬布裡出任教練”再到“同意馬布裡出任球員兼教練”, 讓步幅度非常明顯。 但遺憾的是, 俱樂部始終無法在其薪水供應問題上給予滿足, 以致最終談崩。

球迷舉起李根的一號隊服

即便散了買賣, 俱樂部依然自認“誠意達標”, 尊重了馬布裡“想繼續打球的意願”, 主動放棄優先續約的權益, 解除和馬布裡的合約。

最後, 謝海田以一個高姿態收尾, 結束了首秀:“我們仍然希望馬布裡能留在北京隊執教, 這裡永遠是馬布裡的家。 ”

歸根結底,

首鋼的意思表示是:在給予馬布裡充分榮譽的問題上, 咱們都有得談;在充分給予馬布裡金錢的問題上, 那基本都沒得談。

2

這是首鋼與合同到期球員談判時的常用手法:講究局氣體面, 給對方把面兒留足, 以此襯出自己敞亮大度, 顯得特別拔份兒。 乍聽上去沒毛病, 但細品起來全是瑕疵。

最大的瑕疵就是, 當北京首鋼需要向球員展示最大誠意的時候, 他們每每不願通過金錢的方式來展示。 通常情況是, 他們嘴邊只掉客套話, 不掉錢。

我之前寫了兩篇有關首鋼“臭毛病”的文章, 談到了其在與李根續約談判過程中所展現出的是“雞賊”而非“真誠”。 在《誰來給李根認個錯》一文中, 我指出首鋼俱樂部在得到李根“希望留下”的口頭承諾後,

行事怠慢並打壓合同。

2015年3月, CBA賽季結束, 李根合同到期。 奪冠的北京隊傳言給他開了400萬年薪。 最新說法來自新疆俱樂部董事長侯偉, 他近日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 當年李根的工資連孫悅的一半都達不到。 ), 而這顯然並不匹配李根的身價——孫悅當時在北京拿700萬。 一位元CBA記者曾披露:北京隊沒有很快敲定續約, 是因為他們在小前鋒的人選上在觀望廣東隊員周鵬的情況, 當時後者也處於續約談判中。

我在《不斷表忠的馬布裡給北京隊下了個套》一文中又指出, 首鋼明明知道李根在隊中的戰略重要性, 卻始終心存薪資空間“能省則省”的僥倖心理, 不肯將合同金額一步提檔到位——等李根被別人家大合同拐跑了, 又煽動輿論痛駡人家不厚道。

有北京球迷就說了, 罵李根是因為他通知俱樂部不續約太晚, 干擾了球隊來年的引援計畫和調配部署。 我就想問你了:既然李根如此重要, 那你們還磨嘰啥啊, 趕緊給他個滿足他胃口的大合同讓他落筆簽字啊。 可別給孫悅700萬,

只給李根400萬讓他心理不平衡呀。

也有明事理的北京球迷在該文的留言區把我說得都感動到了。 他說:“可以談感情, 我相信當時李根對北京是有感情的, 說那些是有感而發, 但是感情不是北京壓人家合同的理由。 憑什麼孫悅可以拿700萬, 北京第一次給李根的報價連一半都沒有, 難道就是因為李根說了要留隊就可以沒有下限嗎?”

3

憑藉在合同問題上與李根不斷軟磨硬泡,憑藉在合同薪金問題上與李根反復約見勾兌,北京首鋼努力把自個兒塑造成了三顧茅廬求賢若渴、仁至義盡終不悔的道德標兵。

你看,我三番四次找他磨合同,最後都傾其所有咬著後槽牙把合同價碼開到年薪1200萬了,真的很夠意思了。相比之下,李根這人太沒良心,不忠於咱;這人心眼也多,還不止跟咱一家在談。

這套展示“誠意滿滿”的套路同樣適用于馬布裡:你看我仁至義盡了吧,該給老馬的地位啊、職務啊、尊重啊我都給了,最後他要價太高,咱們實在滿足不了。但沒關係,咱還敞著懷抱等他回來做教練呢。

想到前北京國安俱樂部總經理高潮一段經典語錄:“北京人什麼樣?局氣、有理有面兒。”

北京首鋼一直在簽約問題上有著雙重標準:在對待李根的簽約問題上——面對他們用金錢留不住的人,他們就打感情牌——這讓北京隊顯得局氣;在對待馬布裡的簽約問題上——面對他們不想用金錢留下的人,他們就打規則牌——這讓北京隊顯得有理。

李根,別走了,我們打的是兄弟籃球。

馬布裡,別留了,我們打的是職業籃球。

有意思的是,那年得知李根要走,馬布裡還曾諷刺他加盟新疆只是“想拿更多的錢”。如今真輪著自己挨這一刀了,馬布裡也知道喊疼了。

4

馬布裡走人後,北京球迷在來年面對“叛將”李根時,五棵松群情激憤的“傻x”之聲或許會顯得氣短,那種對“情感背叛”同仇敵愾的唾棄氛圍顯然有點站不住腳了。罵李根“不厚道”,似乎總容易照見自個兒俱樂部的影子。

當然我也相信,當馬布裡另覓良枝重返五棵松球館時,迎接他的,不會是萬人齊罵而會是萬人鼓掌。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北京球迷面對球隊主動捨棄的球員時,他們總是爆發出超乎尋常的善意與熱情。

這也是我對北京球迷文化最新的思考與總結。我發現,當首鋼俱樂部不想要的或者足可被取代的球員走了,球迷就會送上誠摯祝福,眼淚汪汪表達不舍。當棄將回來打比賽時,他們就仿佛迎接親人一般把自己感動到不行。比如首鋼原老隊長陳磊,2015年與首鋼隊合同到期後,這位32歲的老將因失去主力加上巔峰期已過,轉會到了江蘇男籃。

2011年,陳磊代表江蘇隊回到五棵松。有京媒這樣描述動人一刻:賽前介紹雙方首發球員,當喊道:“22號,陳磊”,陳磊穿過半場來到北京隊替補席這邊,像過去15年一樣,和首鋼的老戰友一一擊掌,全場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更是達到高潮。現場球迷看到陳磊一直未出場,甚至善意地喊起:“換陳磊。”也許是球迷的呼聲得到回應,第二節比賽開始不久,陳磊披掛上陣,觀眾席響起了歡呼聲。

你們看看,北京球迷已經熱情到要干預江蘇教練員的戰術部署了。

干預客隊戰術部署,這是北京球迷對棄將持歡迎態度的特殊表達方式。

次日有京媒打出拱火煽情的標題:“溫情一幕!陳磊回京請首鋼吃飯。@李根,你怎麼看?”

再舉一例:2014年李學林和北京隊的合同到期,北京男籃最終選擇引進張慶鵬來彌補李學林的空缺。

據內部人士爆料,李學林當時要價70萬美金,這讓北京隊難以接受。

李學林2016年代表上海隊重返五棵松,在進入垃圾時間後,現場連續多次響起“換李學林”的喊聲。李學林持球推進時,北京主場球迷再次響起歡呼聲。

我一位北京媒體朋友很沉迷于這種你儂我儂的互動:必須要為北京球迷、北京人說幾句。他曾在朋友圈寫道:必須要為北京球迷、北京人說幾句。球迷噓李根,是因為他走嗎?這兩年離開北京隊的球員有多少?李學林、常林、解立彬,甚至包括老隊長陳磊,他們誰代表客隊回到北京,“享受”到與李根同樣的待遇了?

在這裡,他偷換了一下概念。

的確,上述球員都不曾“享受”到李根的待遇,但在此處,我要敲一下黑板——因為上述球員,要麼是不被俱樂部需要的,要麼是很容易被俱樂部替換掉的。而一旦俱樂部想要的人走了又一時半會找不到替代品,那對不起,迎接他的必然是五棵松一萬八千人整齊劃一的謾駡和噓聲——這種球員就能“享受”到李根的待遇。

恕我直言,北京首鋼隊周邊似乎總是充斥著一股蠻橫的氛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五棵松體育館,只願截取球員人生的精華片段。只有當球員對他們的要求表現出百依百順時,他們才會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與善意。他們管這種帶有附加條件的歡呼叫“敞亮”,管這種滿足附加條件後的善意叫“局氣”。

但通常情況下,人們管這種,叫“自私”。

他們學會了怎樣出擊,該滅的是誰,該誇的是誰,對什麼人塞炸藥,對什麼人送玫瑰,心裡清清楚楚。表現上壯懷激烈,嫉惡如仇,顯得特道義、特真誠,實際上那點小尾巴總是於不經意中一覽無餘。

3

憑藉在合同問題上與李根不斷軟磨硬泡,憑藉在合同薪金問題上與李根反復約見勾兌,北京首鋼努力把自個兒塑造成了三顧茅廬求賢若渴、仁至義盡終不悔的道德標兵。

你看,我三番四次找他磨合同,最後都傾其所有咬著後槽牙把合同價碼開到年薪1200萬了,真的很夠意思了。相比之下,李根這人太沒良心,不忠於咱;這人心眼也多,還不止跟咱一家在談。

這套展示“誠意滿滿”的套路同樣適用于馬布裡:你看我仁至義盡了吧,該給老馬的地位啊、職務啊、尊重啊我都給了,最後他要價太高,咱們實在滿足不了。但沒關係,咱還敞著懷抱等他回來做教練呢。

想到前北京國安俱樂部總經理高潮一段經典語錄:“北京人什麼樣?局氣、有理有面兒。”

北京首鋼一直在簽約問題上有著雙重標準:在對待李根的簽約問題上——面對他們用金錢留不住的人,他們就打感情牌——這讓北京隊顯得局氣;在對待馬布裡的簽約問題上——面對他們不想用金錢留下的人,他們就打規則牌——這讓北京隊顯得有理。

李根,別走了,我們打的是兄弟籃球。

馬布裡,別留了,我們打的是職業籃球。

有意思的是,那年得知李根要走,馬布裡還曾諷刺他加盟新疆只是“想拿更多的錢”。如今真輪著自己挨這一刀了,馬布裡也知道喊疼了。

4

馬布裡走人後,北京球迷在來年面對“叛將”李根時,五棵松群情激憤的“傻x”之聲或許會顯得氣短,那種對“情感背叛”同仇敵愾的唾棄氛圍顯然有點站不住腳了。罵李根“不厚道”,似乎總容易照見自個兒俱樂部的影子。

當然我也相信,當馬布裡另覓良枝重返五棵松球館時,迎接他的,不會是萬人齊罵而會是萬人鼓掌。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北京球迷面對球隊主動捨棄的球員時,他們總是爆發出超乎尋常的善意與熱情。

這也是我對北京球迷文化最新的思考與總結。我發現,當首鋼俱樂部不想要的或者足可被取代的球員走了,球迷就會送上誠摯祝福,眼淚汪汪表達不舍。當棄將回來打比賽時,他們就仿佛迎接親人一般把自己感動到不行。比如首鋼原老隊長陳磊,2015年與首鋼隊合同到期後,這位32歲的老將因失去主力加上巔峰期已過,轉會到了江蘇男籃。

2011年,陳磊代表江蘇隊回到五棵松。有京媒這樣描述動人一刻:賽前介紹雙方首發球員,當喊道:“22號,陳磊”,陳磊穿過半場來到北京隊替補席這邊,像過去15年一樣,和首鋼的老戰友一一擊掌,全場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更是達到高潮。現場球迷看到陳磊一直未出場,甚至善意地喊起:“換陳磊。”也許是球迷的呼聲得到回應,第二節比賽開始不久,陳磊披掛上陣,觀眾席響起了歡呼聲。

你們看看,北京球迷已經熱情到要干預江蘇教練員的戰術部署了。

干預客隊戰術部署,這是北京球迷對棄將持歡迎態度的特殊表達方式。

次日有京媒打出拱火煽情的標題:“溫情一幕!陳磊回京請首鋼吃飯。@李根,你怎麼看?”

再舉一例:2014年李學林和北京隊的合同到期,北京男籃最終選擇引進張慶鵬來彌補李學林的空缺。

據內部人士爆料,李學林當時要價70萬美金,這讓北京隊難以接受。

李學林2016年代表上海隊重返五棵松,在進入垃圾時間後,現場連續多次響起“換李學林”的喊聲。李學林持球推進時,北京主場球迷再次響起歡呼聲。

我一位北京媒體朋友很沉迷于這種你儂我儂的互動:必須要為北京球迷、北京人說幾句。他曾在朋友圈寫道:必須要為北京球迷、北京人說幾句。球迷噓李根,是因為他走嗎?這兩年離開北京隊的球員有多少?李學林、常林、解立彬,甚至包括老隊長陳磊,他們誰代表客隊回到北京,“享受”到與李根同樣的待遇了?

在這裡,他偷換了一下概念。

的確,上述球員都不曾“享受”到李根的待遇,但在此處,我要敲一下黑板——因為上述球員,要麼是不被俱樂部需要的,要麼是很容易被俱樂部替換掉的。而一旦俱樂部想要的人走了又一時半會找不到替代品,那對不起,迎接他的必然是五棵松一萬八千人整齊劃一的謾駡和噓聲——這種球員就能“享受”到李根的待遇。

恕我直言,北京首鋼隊周邊似乎總是充斥著一股蠻橫的氛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五棵松體育館,只願截取球員人生的精華片段。只有當球員對他們的要求表現出百依百順時,他們才會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與善意。他們管這種帶有附加條件的歡呼叫“敞亮”,管這種滿足附加條件後的善意叫“局氣”。

但通常情況下,人們管這種,叫“自私”。

他們學會了怎樣出擊,該滅的是誰,該誇的是誰,對什麼人塞炸藥,對什麼人送玫瑰,心裡清清楚楚。表現上壯懷激烈,嫉惡如仇,顯得特道義、特真誠,實際上那點小尾巴總是於不經意中一覽無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