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電影中看地球,它那麼美!

這是我們的地球

它那麼美!

或許你我無法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

看這些電影吧

隨著鏡頭感受地球的美!

難道我們不該愛它麼?

去愛它, 保護它。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熊貓回家路(2009)

這是一部真人(動物)電影, 講述跟母親失散的大熊貓幼仔在森林裡歷經艱難險阻, 最終被一個孤兒解救的故事。

導演俞鐘表示, 影片中的每個鏡頭都得到了保護區的允許, 現場每只小熊貓都有三、四個專人保護,

不允許有一點點傷害動物的事情發生。 而且, 這些小熊貓的戲份, 也是史無前例的多。 "影片150場戲, 熊貓就占到了130多場, 比以往任何一部拍熊貓的影片都多。

我們誕生在中國(2016)

《我們誕生在中國》是迪士尼跨國團隊製作的野生動物題材的大電影。 影片以中國獨有的三個野生動物家庭為主線:四川大熊貓、雪豹、川金絲猴,

以交叉剪輯的方式講述了各自在神秘的自然保護區出生、成長的感人故事。 影片在幽默和歡笑中也隱藏著成長的不舍和感動。 嚴酷的自然環境、天敵的威脅, 都無法阻擋這些野生動物從出生伊始就追隨自己種族千萬年的生命軌跡, 完成自然的輪回。

陸川認為, 孩子們應該看到自然界的生死, 所以更應該去保護那些看上去很厲害的動物, 同時也應該關照自己的生命, 所有東西都是在有限度的時候才珍貴。

鯊魚海洋 Sharkwater (2006)

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的紀錄片, 關於海裡的惡霸, 鯊魚的故事。 由於傳媒、電影的宣傳及口耳相傳, 人們對鯊魚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 那冰冷的眼神與鋒利的牙齒令人恐懼, 人們同時希望鯊魚與恐懼的存在, 這成了殺戮最好的藉口, 也掩蓋了獵殺背後豐厚可觀的經濟利益。

未來的人們, 不會羡慕或尊敬當下的文明, 因為我們消耗了夠幾代人使用的資源, 剝奪了他們本該感受到的世界。

我們無視這樣的真相:鯊魚是海洋生物鏈中最重要的一環, 70%的氧氣來自海洋, 滅絕了鯊魚, 就會徹底毀掉海洋的生態系統。 少數人的努力帶來了改變, 但那仍是微小的, 成千上萬的鯊魚依然被割去雙鰭, 扔進大海, 很多人依然無知地相信鯊魚是兇殘的動物, 虛榮地在婚宴上端出高價的魚翅。 這到底對嗎?聽聽這部電影怎麼說。

垃圾場 Waste Land (2009)

《垃圾場》不是一部激烈直接的環保片,它用藝術家維克的鏡頭、畫筆,最真實地展現垃圾工人的生活哀樂。深愛卻不得不接受失戀,面對人群中挑剔的鼻子,各種厭惡的表情,可他們仍是可愛的人,滄桑中仍有天真,希望用這一輩的艱辛換得下一輩的幸福。

以工人桑切斯為模特的《馬拉之死》垃圾場版,在倫敦拍出了28000英鎊,維克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垃圾工人,為他們贏得了關注與尊重。影片做到了真實而富有力量的反思。幾十年後,全球有50億人居住在城市,垃圾處理將成為更棘手的社會環境問題,而許多人仍不清楚,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間的區別。

遷徙的鳥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遷徙的鳥》的拍攝是一場浩大的工程,影片通過高科技空中拍攝系統全程追蹤候鳥南遷北徙的壯舉,帶領著觀眾體驗候鳥“遷居”的艱辛過程,同時也捕捉到了各式各樣候鳥的奇趣生態。拍攝期間,攝製組跨越了險峻的高山,飛越了太平洋、大西洋,由春至冬穿梭了30多個國家。無論是沙漠、冰川、湖泊、森林,還是平原、河流、懸崖、島嶼都盡收眼底,這或許不但是一部展現候鳥生活習性的紀錄片,它還將大自然中的各種地理環境攝入到鏡頭之中。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2007)

這部紀錄片由好萊塢著名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擔任旁白及製作,即便卡特裡娜颶風摧垮了新奧爾良,我們對自然仍缺乏敬畏,自然依然是旅遊明信片上吸引人們去觀光的消費品。我們早已忘記了源于自然歸於自然的根本,習慣了被城市、社區、房屋、車子包圍,隔斷與自然的聯繫,對事物的感受力也隨之蛻化,看不到環境惡化間的密切聯繫,拼命地工作,為了能有更多的錢去購物。

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僅是酸雨、垃圾、大氣污染、土地鹽鹼化、全球變暖,本質上是思考方式、教育以及整體的所謂文明。只有從內心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利用綠色能源、可持續發展才是可以被開展並長久堅持下去的希望。

行星地球 Planet Earth (2006)

製作時間5年,耗資達2500萬美元,跨越了62個國家,傾注了71名攝像師的努力。高清版DVD銷售紀錄打破《無間行者》,把《加勒比海盜:聚魂棺》也拋在後面。為什麼一部紀錄片會在全球受到這麼多的青睞?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行星地球》執行監製,同時也是該片導演阿拉斯泰爾·福瑟吉爾的話:“這是我所知道的,下一代不會看到的地球景象了。再也不會有人投入和本片同樣程度的資源,拍攝到同樣的電影了。”

海洋Océans (2009)

海洋是一片神秘而聖潔的疆域,它的豐富浩瀚不亞於宇宙的震撼力。而《海洋》是部睿智的電影,它並未一開始就說教,而是在平緩地展示了海洋無可替代的美和作用後,才讓我們看到困在漁網裡的海龜,金槍魚、海豚、鯊魚,被丟棄的各種垃圾:罐頭、超市購物車,因為製造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摧毀了給人看,而人正是一切的導演。

海豚灣The Cove (2009)

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將海豚圈養起來,供很容易就無聊的人取樂,沒人覺得有問題,沒人去想失去呼吸自由空氣的海豚,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這裡,我們只能看到象徵死亡的魚槍,踩在海豚屍體上的冰冷的腳和數著錢的猙獰笑臉。在這裡,人們沒有起碼的良知與同情,人們如面對自然的瘋狂般,對待這些與我們一樣擁有自我意識的智慧動物。

海豚灣,代表著海豚的噩夢,還是人類泯滅的良知?

180°以南 180° South(2010)

相對於環保電影,這更像是一部個人旅行日誌,它用一種浪漫的手法震懾人心。美國探險家傑夫·詹森為了實現登頂科爾科瓦多山的夢想,一路向南。旅程加深了他對人與自然的深刻理解,還有什麼比海鷗飛過頭頂,與海浪一起賓士更好的生命體驗呢?

不要以為這些離你很遠

往往在你還不自知的時候

危險便已悄然來臨

所以,請愛護我們的地球

愛護自己的生命

文明綿陽 陶洋

根據網路資訊彙編

責編:小寧

《垃圾場》不是一部激烈直接的環保片,它用藝術家維克的鏡頭、畫筆,最真實地展現垃圾工人的生活哀樂。深愛卻不得不接受失戀,面對人群中挑剔的鼻子,各種厭惡的表情,可他們仍是可愛的人,滄桑中仍有天真,希望用這一輩的艱辛換得下一輩的幸福。

以工人桑切斯為模特的《馬拉之死》垃圾場版,在倫敦拍出了28000英鎊,維克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垃圾工人,為他們贏得了關注與尊重。影片做到了真實而富有力量的反思。幾十年後,全球有50億人居住在城市,垃圾處理將成為更棘手的社會環境問題,而許多人仍不清楚,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間的區別。

遷徙的鳥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遷徙的鳥》的拍攝是一場浩大的工程,影片通過高科技空中拍攝系統全程追蹤候鳥南遷北徙的壯舉,帶領著觀眾體驗候鳥“遷居”的艱辛過程,同時也捕捉到了各式各樣候鳥的奇趣生態。拍攝期間,攝製組跨越了險峻的高山,飛越了太平洋、大西洋,由春至冬穿梭了30多個國家。無論是沙漠、冰川、湖泊、森林,還是平原、河流、懸崖、島嶼都盡收眼底,這或許不但是一部展現候鳥生活習性的紀錄片,它還將大自然中的各種地理環境攝入到鏡頭之中。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2007)

這部紀錄片由好萊塢著名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擔任旁白及製作,即便卡特裡娜颶風摧垮了新奧爾良,我們對自然仍缺乏敬畏,自然依然是旅遊明信片上吸引人們去觀光的消費品。我們早已忘記了源于自然歸於自然的根本,習慣了被城市、社區、房屋、車子包圍,隔斷與自然的聯繫,對事物的感受力也隨之蛻化,看不到環境惡化間的密切聯繫,拼命地工作,為了能有更多的錢去購物。

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僅是酸雨、垃圾、大氣污染、土地鹽鹼化、全球變暖,本質上是思考方式、教育以及整體的所謂文明。只有從內心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利用綠色能源、可持續發展才是可以被開展並長久堅持下去的希望。

行星地球 Planet Earth (2006)

製作時間5年,耗資達2500萬美元,跨越了62個國家,傾注了71名攝像師的努力。高清版DVD銷售紀錄打破《無間行者》,把《加勒比海盜:聚魂棺》也拋在後面。為什麼一部紀錄片會在全球受到這麼多的青睞?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行星地球》執行監製,同時也是該片導演阿拉斯泰爾·福瑟吉爾的話:“這是我所知道的,下一代不會看到的地球景象了。再也不會有人投入和本片同樣程度的資源,拍攝到同樣的電影了。”

海洋Océans (2009)

海洋是一片神秘而聖潔的疆域,它的豐富浩瀚不亞於宇宙的震撼力。而《海洋》是部睿智的電影,它並未一開始就說教,而是在平緩地展示了海洋無可替代的美和作用後,才讓我們看到困在漁網裡的海龜,金槍魚、海豚、鯊魚,被丟棄的各種垃圾:罐頭、超市購物車,因為製造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摧毀了給人看,而人正是一切的導演。

海豚灣The Cove (2009)

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將海豚圈養起來,供很容易就無聊的人取樂,沒人覺得有問題,沒人去想失去呼吸自由空氣的海豚,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這裡,我們只能看到象徵死亡的魚槍,踩在海豚屍體上的冰冷的腳和數著錢的猙獰笑臉。在這裡,人們沒有起碼的良知與同情,人們如面對自然的瘋狂般,對待這些與我們一樣擁有自我意識的智慧動物。

海豚灣,代表著海豚的噩夢,還是人類泯滅的良知?

180°以南 180° South(2010)

相對於環保電影,這更像是一部個人旅行日誌,它用一種浪漫的手法震懾人心。美國探險家傑夫·詹森為了實現登頂科爾科瓦多山的夢想,一路向南。旅程加深了他對人與自然的深刻理解,還有什麼比海鷗飛過頭頂,與海浪一起賓士更好的生命體驗呢?

不要以為這些離你很遠

往往在你還不自知的時候

危險便已悄然來臨

所以,請愛護我們的地球

愛護自己的生命

文明綿陽 陶洋

根據網路資訊彙編

責編:小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