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原這些消失的飲食“老字型大小”

太原有很多老字型大小, 在我印象中有幾個很有特色, 而且大受老太原歡迎, 不知什麼時候能夠把它們恢復起來。
一個是原位於橋頭街東口路北的“資誠號”糕點鋪。 該店系前店後廠, 自己就可以生產琳琅滿目的糕點和糖果, 無論花色、外觀和口味都是一流的。 儘管當時我家的經濟條件還算可以, 但由於人口多, 老鄉和親戚來得也勤, 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的, 若想讓父母給買幾塊嘗嘗, 絕對是奢望。 好在我一個小學同學的父親在那裡做糕點, 實在眼饞的時候, 就厚著臉皮與同學去廠裡看他爸, 當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主要還是想借機能品嘗一小塊花點心。
一個是位於橋頭街中段南側的“玉記”甜食店。 各式冷熱甜食、豌豆糕、驢打滾、綠豆糕等特色小吃一應俱全。 當然該店最拿手的還是紅豆粥, 一碗略有點甜味、熬得稠稠的紅豆粥下肚, 真叫個爽, 爽在只有八分錢。 所以, 平時我總是攢一些零花錢, 路過時就進去喝上一小碗。
一個是位於舊開化寺街的鴻福居飯莊。 鴻福居主要經營的是鍋貼, 一個個捏的形狀類似餃子一樣的生鍋貼放在熱紅了油的平底鏊子上, 被煎成金黃色即可食用, 味道美極了。 還有層層酥咸燒餅也是鴻福居的特色, 一兩糧票四分錢一個, 咬一口滿嘴香。 直到今天, 我找遍太原還沒有一家的燒餅能有它那個味道的。
還有它的餛飩, 一鍋始終在火爐上熱氣騰騰的大骨頭湯, 食客需要時店家會預先在碗裡放好蝦皮、紫菜、香菜、醬油和鹽, 把包好的餛飩煮進湯鍋裡, 很快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美味被端到眼前。 一碗餛飩、二兩鍋貼或一碗餛飩、兩個層層酥燒餅是最佳組合。 所以, 食客絡繹不絕, 你想吃就得耐著性子排隊。
還有一個是位於鐘樓街醬園巷南口的代代紅飯店。 一個一天從早到晚就僅經營熗鍋面的飯店。 把煮熟的手擀面放入有海帶絲、炸豆腐絲、一葉綠色蔬菜和兩大片燒肉的熗鍋湯裡, 端上來, 滾燙滾燙的, 尚未入口, 撲鼻的香味就能讓人垂涎三尺。 我當時在離家15公里之外的一所大型國企的子弟中學教書,
一大早專門騎車路過此店, 吃上一大碗熗鍋面後, 才去學校上班, 一上午都不覺得餓, 可見熗鍋面是很實惠的。 近幾年我和朋友們出去聚餐時, 也遇到過有飯店賣熗鍋面的, 但無論湯和麵條都不地道。
回憶這麼多, 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把這些老食客喜歡的老字型大小恢復起來, 因為它們是一個城市歷史飲食文化的見證。 雖然店面小了點, 但是煙火氣非常濃, 深受本地老百姓青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