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最新體育服務行業全景分析,尋找潛在的“千里馬”

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以來, 中國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加快, 一方面賽事IP紛紛湧現, 全國馬拉松賽就從2014年的50場激增至2016年的328場, 另一方面國內職業聯賽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2015年中超聯賽版權就暴漲20倍, 賣出5年80億元的天價。 在體育市場供給端不斷優化的同時, 消費升級也給體育消費帶來結構性的增長。 80後成為體育消費主力, 此部分人群有較強的健身意識、願意為體育服務買單, 如購買健身房課程、參加體育培訓、付費觀看體育賽事等。

我國體育產業存在結構失衡, 在2015年1.7萬億的體育市場規模中, 體育用品製造占比達65.7%,

而體育服務行業僅占22.38%, 遠遠低於美國體育服務業57%的市場比重。 假設到2025年中國體育行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目標, 體育服務業占比達50%, 屆時體育服務行業將有相比於當前約4倍的市場空間。

接下來, 本文將沿著體育IP、體育行銷、體育媒體、健身服務、體育培訓這幾個板塊, 來分析探討體育服務行業的投資機遇。

1. 體育IP板塊

行業背景:IP是競技體育價值鏈的起點, 包括賽事、俱樂部和體育明星。 頂級IP的培育時間長, 具有稀缺性、壟斷性、穩定性, 近年來不少產業巨頭和A股上市公司大量投資海外俱樂部。

海外案例:國外足球俱樂部上市最為常見, 按成長類型可以分為兩種不同類型。 一種是俱樂部運營期久遠、管理結構較完善、球隊成績長期穩定, 比如歐洲頂級聯賽中的德國多特蒙德、英國曼聯、義大利尤文圖斯、拉齊奧都是成功案例。 另外一種是“暴發戶”型俱樂部, 進入21世紀來, 在金錢攻勢下, 大批的小俱樂部實現了“彎道超車”, 俄羅斯富豪阿布拉莫維奇入主切爾西、阿聯酋富豪曼蘇爾入主曼城、卡達財團入主巴黎聖日爾曼,

這些俱樂部在3到5年內取得的成績可媲美傳統強隊幾十年的成就, 不排除未來安排上市可能性。

國內機遇:恒大淘寶屬於國內財團投資成功的典型案例, 通過引入一線球員和外籍教練, 實現了中超六連冠, 並史無前例的贏得了中國的第一個、第二個亞冠聯賽冠軍。 目前恒大淘寶已在新三板掛牌, 2015年營收3.8億、淨利潤虧損9.5億;2016年上半年營收2.5億, 淨利潤虧損3.12億;隨著球隊成績提升, 俱樂部營收、盈利逐步改善。 中超其他俱樂部也紛紛獲得了資本投資, 開始效仿恒大淘寶的模式:2014年, 上海綠地集團斥資2億入主申花聯盛足球俱樂部;2015年, 華夏幸福地產收購河北中基, 更名為華夏幸福;2016年,

中赫集團以35.5億人民幣的代價獲得北京國安64%的股權。

2. 體育行銷板塊

行業背景:由於體育賽事的高關注度, 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商開始青睞體育行銷, 尤其是與世界頂級賽事的合作, 成為眾多中國品牌國際化的首選, 2016年陸續有萬達戰略合作國際足聯、阿裡巴巴冠名世界盃、海信贊助歐洲杯的經典案例。

然而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 體育行銷在中國企業行銷支出所占比例仍然較低, 未來仍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海外案例:大多數世界頂級賽事資源已經被幾大國際體育行銷巨頭瓜分, 包括國際管理集團、盈方體育、拉加代爾體育等, 它們與相關賽事權益方有長期深入的合作,為其提供不止於體育行銷的、多元化的服務。例如,全球第一大體育行銷公司國際管理集團以明星經紀業務起家,後拓展至體育贊助、賽事節目製作和分發、世界級體育訓練學院、場館運營等。

國內機遇:國內體育行銷還處於起步階段,一方面資本巨頭通過國際化並購佈局頂級賽事資源,如萬達體育於2015年收購了盈方體育80%股權,2016年收購了拉加代爾體育的耐力部門;樂視體育於2016年以7500萬美元收購了世界體育集團(拉加代爾體育亞洲)20%股權。

另一方面,一些本土的體育行銷公司開始借力資本市場加速多元化進程,如雙刃劍體育於2016年被上市公司當代明誠並購,此後陸續收購了西甲格拉納達俱樂部98.13%股份、美國NBA森林狼隊5%股份,今年以超4億美元的價格獲得2018-2021賽季歐冠賽事在中國內地地區的全媒體版權;歐迅體育自2014年掛牌新三板近年以來擴張頻繁,獲得超過8家中超和中甲足球俱樂部的門票經營權,佈局了青少年足球、馬拉松、網球等領域的賽事運營,與阿裡體育合作推出德州撲克的體育競技版遊戲,與山東魯能合作進行球迷和衍生品運營、收購埃肯諮詢30%股權佈局體育經紀。

當前國內體育行銷最火爆的領域是足球和籃球,而在馬拉松、網球、自行車、斯諾克等逐步興起的運動領域,相關賽事的行銷價值還有待挖掘,在這些領域深耕的體育行銷公司有望成為細分龍頭。

3. 體育媒體板塊

行業背景:央視掌握了國內90%賽事資源和國外80%國際賽事轉播權,這種特有的“央視獨大”的體育格局導致我國的體育賽事轉播權收入偏低,在體育產業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一般賽事轉播權轉讓收入占比在40%-50%左右,但在我國的賽事運營收入結構中,收入的絕大部分來自於贊助收入。隨著46號文打破了央視對賽事轉播權的壟斷,各類體育媒體對知名體育賽事轉播權的競爭在加劇,由此打開了國內賽事轉播權收入增長空間。

海外案例:在付費觀看體育賽事已經成為主流的美國,體育傳媒憑藉其擁有的體育賽事的獨家版權,吸引體育迷支付訂閱費,從而實現盈利。在傳統媒體時代,ESPN憑藉眾多的賽事版權壟斷成為美國最大的體育傳媒,擁有近9000萬的付費用戶。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興起,Twitter、Facebook、Youtube、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都在佈局體育直播,尤其是今年2月Youtube TV體育板塊問世,聚合了ESPN、Fox、NBC等13家體育電視臺,只需35美元的套餐月費就可以收看美國80%的體育賽事,極大的改變了體育賽事轉播市場格局。

國內機遇:早期中國體育迷通過CCTV5免費觀看體育賽事,在互聯網大趨勢下,各大體育平臺也通過免費直播的方式吸引使用者,廣告收入屬於盈利重要來源,整體上都屬於“賠本賺吆喝”。目前版權爭奪大戰已趨於明朗化,加上各體育賽事間的差異性很大,職業賽事運營要求高,當各家體育平臺明確自己主打領域後,都在考慮通過用戶付費加快實現盈利。如騰訊、樂視、新英體育在NBA、中超、英超的轉播中有所嘗試。

但是從免費到付費,無論哪個國家觀眾都會有一定的適應過程,高價收購版權、高費用的市場推廣、用戶卻只能緩慢增加,這是所有體育轉播平臺面臨的挑戰。國內不乏失敗先例,2007年,當時的天盛傳媒耗資五千萬美元從ESPN手中搶來英超在三年版權,並且十分堅定地只在自己的收費頻道上進行獨家轉播,甚至連集錦都不允許各大衛視頻道播出,而訂閱價格為188一個月,1880全賽季的價格也顯得異常高冷而不親民,最終只能以轉手寥寥收場。

4. 健身服務板塊

行業背景:無論是去健身房接受私教指導,還是在家跟隨運動APP上的視頻健身,抑或是帶上運動手環戶外跑圈,中國人已經將健身運動視為一種時尚潮流的生活方式。但是與美國相比,國內的健身人口數量和滲透率均有較大的差距,據美國健身協會IHRSA資料顯示,中國健身人群數量390萬,健身房滲透率(健身房數量和15-60歲人口總數的比例)0.04%,遠低於亞太地區3.84%的平均水準,未來中國健身服務有數倍增長空間。

海外案例:國外健身氛圍濃厚,並且已有多家上市連鎖健身俱樂部,如Life Time Fitness(2015年被私有化)、Planet Fitness、ClubCorp等,分別針對不同人群市場,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服務。Life Time Fitness主要針對中產階級,提供專業健身、美容養顏、營養護理在內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並設有兒童健身娛樂中心,重視面向會員家庭所有成員提供服務。Planet Fitness致力於打造健身行業的麥當勞,取消了高強度的運動器材、不常使用的健身項目和果汁吧等不必要的配套項目,保持有氧+固定式的基礎設施,以超低會費吸引大眾客戶。

國內機遇:國內健身房市場化競爭激烈,在一線城市已經出現了區域性的龍頭連鎖健身俱樂部品牌,如上海的威爾士(貴人鳥擬以10億收購100%股權)和一兆韋德、北京的浩沙健身、深圳的中航時尚(掛牌新三板),除浩沙健身定位大眾市場外,其餘家均面向中高端市場。中國健身行業主要收入依靠會員卡和私教培訓課程,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場地+教練在產值結構中占比超過8成,而國外的結構更加多元化,美國場地+教練的產值比不到20%,食品(健康餐)、補劑(膳食營養補充劑)、減肥消費(降脂課程與訓練營)、服裝器材(一線品牌及自主品牌)等合計占比70%。

據中國產業資訊網,2015年行業前十大健身品牌的市場份額僅16.4%,一些初創企業開始以創新的模式切入細分市場。例如以樂刻、超級猩猩和光圈豬為代表的新興健身俱樂部,通過降低收費門檻、控制運營成本、將教練解放回教學,為大眾用戶提供高性價比健身服務;健身工作室則以專業教練為特色,為高端客戶提更私密和個性化的服務。在風投資本的助力下,這些新進入者有望通過差異化的產品服務、更優的使用者體驗,獲得更快速的擴張。同時涉及健身食品、補劑等細分領域的企業未來將成為健身市場的新亮點。

5. 體育培訓板塊

行業背景:隨著國內二胎政策的放開和家長觀念的改觀下,越來越多的孩子走到戶外參加體育運動,加上國家對青少年體育教育以及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關注,使其頒佈了許多有利於體育教育發展的政策。據德勤2016年的教育產業報告,2015年中國K12(從幼稚園到高三)培訓產業市場規模達到1800億元,目前體育培訓僅占K12培訓產業的5.5%,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是一片新藍海。

國內機遇:體育培訓市場對於創客的吸引力,在於它的高利潤率和無限想像空間,萬國體育就是一個成功標杆,於2016年6月掛牌新三板,僅僅在擊劍培訓這個細分領域,其2016年上半年的營收就超過了億元,毛利率達到70%,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擊劍培訓機構,未來將把擊劍培訓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體育項目培訓上,並且利用綜合性運動場館資源優勢,實現從單一青少年培訓到親子家庭和全面健身的服務升級。

影響體育培訓的主要有四大因素:充足的場地、優質的教練資源、科學的訓練體系、管道建設及品牌推廣。其中場地資源目前來看是限制性最大的因素,在市場活躍的一二線城市中,場地資源匱乏,短期內政府無法提供足夠的體育場資源,搶佔場地資源成了各個培訓公司首要任務,並且不少企業探索出新的合作方式,像索福德(五人制足球、社區足球的主要推動者)與紅星美凱龍合作,未來在全國建設1000家“天空球場”。

目前市場上體育培訓公司大大小小算起來有數百家,受資本市場追捧的公司主要集中在足球、籃球、游泳、羽毛球等熱門運動上,隨著青少年體育培訓需求趨於多元化,可關注滑雪、棒球、馬術等新興小眾領域的機遇。

總結

方創研究院認為,以上5個體育服務細分領域都有足夠大的市場體量和潛力,但是從相關企業的變現能力分析,體育IP和體育媒體領域面臨較長的市場培育期,短期內較難實現盈利,而體育行銷、健身服務和體育培訓領域的盈利模式更清晰,值得重點關注。

本文作者:方創Leona

聯繫郵箱:leona@favalue.cn

它們與相關賽事權益方有長期深入的合作,為其提供不止於體育行銷的、多元化的服務。例如,全球第一大體育行銷公司國際管理集團以明星經紀業務起家,後拓展至體育贊助、賽事節目製作和分發、世界級體育訓練學院、場館運營等。

國內機遇:國內體育行銷還處於起步階段,一方面資本巨頭通過國際化並購佈局頂級賽事資源,如萬達體育於2015年收購了盈方體育80%股權,2016年收購了拉加代爾體育的耐力部門;樂視體育於2016年以7500萬美元收購了世界體育集團(拉加代爾體育亞洲)20%股權。

另一方面,一些本土的體育行銷公司開始借力資本市場加速多元化進程,如雙刃劍體育於2016年被上市公司當代明誠並購,此後陸續收購了西甲格拉納達俱樂部98.13%股份、美國NBA森林狼隊5%股份,今年以超4億美元的價格獲得2018-2021賽季歐冠賽事在中國內地地區的全媒體版權;歐迅體育自2014年掛牌新三板近年以來擴張頻繁,獲得超過8家中超和中甲足球俱樂部的門票經營權,佈局了青少年足球、馬拉松、網球等領域的賽事運營,與阿裡體育合作推出德州撲克的體育競技版遊戲,與山東魯能合作進行球迷和衍生品運營、收購埃肯諮詢30%股權佈局體育經紀。

當前國內體育行銷最火爆的領域是足球和籃球,而在馬拉松、網球、自行車、斯諾克等逐步興起的運動領域,相關賽事的行銷價值還有待挖掘,在這些領域深耕的體育行銷公司有望成為細分龍頭。

3. 體育媒體板塊

行業背景:央視掌握了國內90%賽事資源和國外80%國際賽事轉播權,這種特有的“央視獨大”的體育格局導致我國的體育賽事轉播權收入偏低,在體育產業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一般賽事轉播權轉讓收入占比在40%-50%左右,但在我國的賽事運營收入結構中,收入的絕大部分來自於贊助收入。隨著46號文打破了央視對賽事轉播權的壟斷,各類體育媒體對知名體育賽事轉播權的競爭在加劇,由此打開了國內賽事轉播權收入增長空間。

海外案例:在付費觀看體育賽事已經成為主流的美國,體育傳媒憑藉其擁有的體育賽事的獨家版權,吸引體育迷支付訂閱費,從而實現盈利。在傳統媒體時代,ESPN憑藉眾多的賽事版權壟斷成為美國最大的體育傳媒,擁有近9000萬的付費用戶。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興起,Twitter、Facebook、Youtube、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都在佈局體育直播,尤其是今年2月Youtube TV體育板塊問世,聚合了ESPN、Fox、NBC等13家體育電視臺,只需35美元的套餐月費就可以收看美國80%的體育賽事,極大的改變了體育賽事轉播市場格局。

國內機遇:早期中國體育迷通過CCTV5免費觀看體育賽事,在互聯網大趨勢下,各大體育平臺也通過免費直播的方式吸引使用者,廣告收入屬於盈利重要來源,整體上都屬於“賠本賺吆喝”。目前版權爭奪大戰已趨於明朗化,加上各體育賽事間的差異性很大,職業賽事運營要求高,當各家體育平臺明確自己主打領域後,都在考慮通過用戶付費加快實現盈利。如騰訊、樂視、新英體育在NBA、中超、英超的轉播中有所嘗試。

但是從免費到付費,無論哪個國家觀眾都會有一定的適應過程,高價收購版權、高費用的市場推廣、用戶卻只能緩慢增加,這是所有體育轉播平臺面臨的挑戰。國內不乏失敗先例,2007年,當時的天盛傳媒耗資五千萬美元從ESPN手中搶來英超在三年版權,並且十分堅定地只在自己的收費頻道上進行獨家轉播,甚至連集錦都不允許各大衛視頻道播出,而訂閱價格為188一個月,1880全賽季的價格也顯得異常高冷而不親民,最終只能以轉手寥寥收場。

4. 健身服務板塊

行業背景:無論是去健身房接受私教指導,還是在家跟隨運動APP上的視頻健身,抑或是帶上運動手環戶外跑圈,中國人已經將健身運動視為一種時尚潮流的生活方式。但是與美國相比,國內的健身人口數量和滲透率均有較大的差距,據美國健身協會IHRSA資料顯示,中國健身人群數量390萬,健身房滲透率(健身房數量和15-60歲人口總數的比例)0.04%,遠低於亞太地區3.84%的平均水準,未來中國健身服務有數倍增長空間。

海外案例:國外健身氛圍濃厚,並且已有多家上市連鎖健身俱樂部,如Life Time Fitness(2015年被私有化)、Planet Fitness、ClubCorp等,分別針對不同人群市場,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服務。Life Time Fitness主要針對中產階級,提供專業健身、美容養顏、營養護理在內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並設有兒童健身娛樂中心,重視面向會員家庭所有成員提供服務。Planet Fitness致力於打造健身行業的麥當勞,取消了高強度的運動器材、不常使用的健身項目和果汁吧等不必要的配套項目,保持有氧+固定式的基礎設施,以超低會費吸引大眾客戶。

國內機遇:國內健身房市場化競爭激烈,在一線城市已經出現了區域性的龍頭連鎖健身俱樂部品牌,如上海的威爾士(貴人鳥擬以10億收購100%股權)和一兆韋德、北京的浩沙健身、深圳的中航時尚(掛牌新三板),除浩沙健身定位大眾市場外,其餘家均面向中高端市場。中國健身行業主要收入依靠會員卡和私教培訓課程,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場地+教練在產值結構中占比超過8成,而國外的結構更加多元化,美國場地+教練的產值比不到20%,食品(健康餐)、補劑(膳食營養補充劑)、減肥消費(降脂課程與訓練營)、服裝器材(一線品牌及自主品牌)等合計占比70%。

據中國產業資訊網,2015年行業前十大健身品牌的市場份額僅16.4%,一些初創企業開始以創新的模式切入細分市場。例如以樂刻、超級猩猩和光圈豬為代表的新興健身俱樂部,通過降低收費門檻、控制運營成本、將教練解放回教學,為大眾用戶提供高性價比健身服務;健身工作室則以專業教練為特色,為高端客戶提更私密和個性化的服務。在風投資本的助力下,這些新進入者有望通過差異化的產品服務、更優的使用者體驗,獲得更快速的擴張。同時涉及健身食品、補劑等細分領域的企業未來將成為健身市場的新亮點。

5. 體育培訓板塊

行業背景:隨著國內二胎政策的放開和家長觀念的改觀下,越來越多的孩子走到戶外參加體育運動,加上國家對青少年體育教育以及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關注,使其頒佈了許多有利於體育教育發展的政策。據德勤2016年的教育產業報告,2015年中國K12(從幼稚園到高三)培訓產業市場規模達到1800億元,目前體育培訓僅占K12培訓產業的5.5%,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是一片新藍海。

國內機遇:體育培訓市場對於創客的吸引力,在於它的高利潤率和無限想像空間,萬國體育就是一個成功標杆,於2016年6月掛牌新三板,僅僅在擊劍培訓這個細分領域,其2016年上半年的營收就超過了億元,毛利率達到70%,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擊劍培訓機構,未來將把擊劍培訓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體育項目培訓上,並且利用綜合性運動場館資源優勢,實現從單一青少年培訓到親子家庭和全面健身的服務升級。

影響體育培訓的主要有四大因素:充足的場地、優質的教練資源、科學的訓練體系、管道建設及品牌推廣。其中場地資源目前來看是限制性最大的因素,在市場活躍的一二線城市中,場地資源匱乏,短期內政府無法提供足夠的體育場資源,搶佔場地資源成了各個培訓公司首要任務,並且不少企業探索出新的合作方式,像索福德(五人制足球、社區足球的主要推動者)與紅星美凱龍合作,未來在全國建設1000家“天空球場”。

目前市場上體育培訓公司大大小小算起來有數百家,受資本市場追捧的公司主要集中在足球、籃球、游泳、羽毛球等熱門運動上,隨著青少年體育培訓需求趨於多元化,可關注滑雪、棒球、馬術等新興小眾領域的機遇。

總結

方創研究院認為,以上5個體育服務細分領域都有足夠大的市場體量和潛力,但是從相關企業的變現能力分析,體育IP和體育媒體領域面臨較長的市場培育期,短期內較難實現盈利,而體育行銷、健身服務和體育培訓領域的盈利模式更清晰,值得重點關注。

本文作者:方創Leona

聯繫郵箱:leona@favalue.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