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俯瞰地球儀外交"捨本逐末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13日與來訪的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在首相官邸舉行會談, 雙方就以經濟合作為核心的《日本與沙特願景2030》達成協議。 分析人士指出, 這標誌著安倍的“俯瞰地球儀外交”進入一個全新時期, 未來安倍政府是否會通過“打經濟牌”方式開展外交活動, 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

行程密集

安倍此次會見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正式開啟了其繁忙的春季外交日程。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 安倍今年春季的外交排程十分密集。 本月15日與莫三比克總統紐西舉行會談,

16日會見美國務卿蒂勒森;19日啟程赴歐洲出訪德法等國。 4月與美國副總統彭斯會面, 同月出訪俄羅斯。 5月下旬出席在義大利西西里島舉行的日美歐七國集團(G7)峰會。 安倍的“俯瞰地球儀外交”在這個春天還將繼續。

實際上, 自安倍2012年當選首相以後就開始推行“俯瞰地球儀外交”政策。 安倍認為“外交不是單純地盯著周邊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 而是要像地球儀那般俯瞰全世界。 ”到2016年底, 安倍共訪問了106個國家和地區, 創造了二戰後日本首相出訪次數之最。

野心勃勃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 安倍開展‘俯瞰地球儀外交’原因眾多。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最為首要的是日本希望成為一個‘全面的’大國,

走軍事強國甚至軍事大國的路線。 其次, 日本希望不斷提高國際威望, 為其以後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奠定基礎。 第三, 日本希望通過‘俯瞰地球儀外交’, 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國進行競爭, 遏制中國的發展, 減少所謂的‘中國威脅’。 ”

分析指出, “俯瞰地球儀外交”的背後, 是日本的巨大野心。 據英國路透社報導, 日本計畫5月起在南海派遣其最大驅逐艦“出雲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巡航。 這將是二戰後, 日本在該地區進行的聲勢最大的海上實力展示。

路透社分析指出, 近年來, 特別是現任首相安倍上臺後, 日本一直在努力突破戰後和平憲法的限制。 比如在2015年, 安倍在巨大的反對聲中強推通過安保法案, 結束了日本戰後多年“專守防衛”的政策。

此外, 3月5日, 安倍所在的日本自民黨正式決定修改黨章, 將總裁任期改為最長三屆9年, 旨在確保安倍連任, 為推進修憲清除障礙。 周永生表示, 安倍正是希望通過某些外交手段與發達國家聯絡感情, 以期得到他們對其修憲意圖的理解和支持。

收效甚微

此前, 日本《朝日新聞》曾有分析指出, 安倍所推行的“俯瞰地球儀外交”實際上是一種“甜甜圈外交”, 不斷和發達國家“套近乎”, 卻忽視了其最重要的兩個鄰國――中國和韓國。 比如在對待中韓兩國都十分在意的慰安婦問題上, 日本始終保持著遮遮掩掩的回避態度, 不願正視歷史。 與周邊國家關係僵持不下, 日本卻依舊推行“俯瞰地球儀外交”, 將希望寄託於發達國家,

未免有些捨本逐末。

“儘管安倍正在積極推進‘俯瞰地球儀外交’, 但總的來說, 其在外交大方向上還是在追隨美國, 因此也難以創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外交路線。 ”周永生說, “另外, 日本經濟相對偏弱, 沒有經濟實力支撐的外交活動和國際戰略只能幫助日本外交在量上擴大影響, 並不能使其產生質的飛躍。 因此安倍想通過推進‘俯瞰地球儀外交’幫助日本打開外交新局面並不容易。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