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撕裂”的法國造就“撕裂”的大選

法國雖然離我們很遠, 但是最近鬧得轟轟烈烈的大選卻頗受大家關注。

這是為啥呢?

有人說, 候選人勒龐是“法國最危險的女人”!有人說, 這恐怕是法國史上最難預測的大選!有人說, 可能會改變歐洲格局!

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場撲朔迷離的法國大選背後的故事……

“留歐”VS“脫歐”?

先來看看23日晚出爐的法國大選第一輪結果:

第一名:馬克龍, 男, 中間立場

第二名:勒龐, 女, 極右翼

第三名:菲永, 男, 傳統右翼共和黨

第四名:梅朗松, 男, 極左翼

這也就意味著, 前兩名候選人順利進入第二輪投票, 將在5月7日進行終極PK!剩下兩位則無緣總統寶座。

為了阻止“法國最危險的女人”問鼎總統, 左翼候選人菲永和阿蒙出局後, 立即呼籲支持者在第二輪投票中支持中間派馬克龍。

在今天的法國, 毋庸置疑, 勒龐的支持率還會增加。

但在與馬克龍的PK中, 她也存在著顯著的劣勢。 原因就在於她的極右翼色彩會成為自己的“玻璃天花板”。

落選的左翼候選人菲永公開說, “國民陣線的歷史充斥著暴力和無知, 極端主義只會給法國帶來不幸和分裂。 除了投票反對極右勢力之外, 我們別無選擇。 ”

歷史是如此相似。

15年前, 勒龐的父親老勒龐先生與希拉克競選的過程中,

頭一輪出局的社會黨候選人若斯潘果斷號召支持者把選票投向傳統右翼的候選人希拉克, 最終打敗了老勒龐。

在關於猶太人的言論上, 老勒龐經常有一些為世人所不容的奇談怪論, 在當時能夠取得如此戰績, 著實足以震驚世人!

而今, 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 勒龐不惜與其父背道而馳。

在2011年繼任“國民陣線”主席之後, 大幅修正了老勒龐的一些言論, 從而使得其所在政黨贏得了更多的支持。

對比一下勒龐和其他幾個候選人的綱領, 可以發現他們都存在明顯的“右轉”趨勢。

勒龐主張“法國優先, 推行保護主義和再工業化;限制移民;降低小企業的工資稅和所得稅等。 尋求歐盟鬆散化, 取消單一貨幣和無邊界地區。

如果不成將推動全民公投脫歐”。

而她最大對手馬克龍, 雖然堅持維護歐盟, 含糊其辭地說自己代表了法國的“愛國主義”, 而非“反歐盟的民族主義。 ”可馬克龍的歐盟政策卻是建設一個具有“保護性”的歐洲:

為了保護歐盟的戰略產業, 推動建立外來投資監管機制, 並將歐盟公共採購市場留給那些至少一半生產都位於歐洲的企業。 只是在移民問題上相對溫和, 但是也承諾將採取限制措施。

這在本質上也是一種大而化之, 將保護主義從法國一國推及歐盟整體的態度。

其他兩位相對高票的候選人中, 梅朗松雖然代表了極左翼立場, 但是真的細究經濟政策, 其實與勒龐並無太大差異, 一樣主張——經濟保護主義是法國更加強大的基礎。

並且, 也提議重新談判法國與歐盟的關係, 如果談判不盡人意, 那麼將選擇脫離歐盟。

因此, 不論是勒龐支持“脫歐”, 還是馬克龍支持“留歐”, 其內核都是一樣的。

“撕裂”的法國造就了“撕裂”的大選

“撕裂”的法國造就了“撕裂”的大選:極左翼和極右翼候選人都能有不俗的表現, 絕非偶然。

這充分說明法國社會出現了嚴重的“撕裂”, 作為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社會認同”再一次遭遇挑戰。

綜合分析可以發現, 勒龐和梅朗松的支持者中, 有41%的人主張實行直截了當的貿易保護主義, 加上“非左非右”的馬克龍“含糊”保護主義的24%選民, 就成了絕大多數人都贊成“保護主義”!

對於移民採取嚴厲措施, 不再同意“多元文化”的有勒龐和菲永支持者總計占44%。

因此,我們不妨認為:這次法國大選四個主流候選人,哪個也沒有逃過“民粹”主義的影響!

在這次法國大選中,所有傳統政黨及早出局,但從左翼自立門戶的馬克龍,憑著轉向“中間立場”,就能夠克服從政經驗不足的劣勢,異軍突起?勒龐和梅朗松更是以黑馬的姿態出現,為什麼法國會如此“右轉”?

首先,當然是近年來歐洲經濟衰退增長乏力所致。只是有人歸咎於“傲慢的精英”,有人歸咎于自由資本主義。

即便這次勒龐無力贏得最後勝利,但是她的政治綱領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將其他候選人向右拖拽了很遠。很難說下一次選舉她不會捲土重來。

其次我們需要審視的是,在上一輪全球化中,西方國家普遍遇到的問題。

既往世界經濟發展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依靠新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一方面實現了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可以從國際經貿中獲得大量的利潤,而後通過國內社會再分配管道,確保自己國民福利維持在較高水準,從而使得自己社會矛盾得到了較大緩和。

隨著產業佈局在全球範圍內的調整和新興工業化國家興起,這個經濟迴圈模式無以為繼。

而他們主張的“多元文化”,原本是依靠自己對於資本主義制度和較高社會發展水準的信心,相信外來的移民和異質文化能夠較好的融入社會,實現整體國家認同。

偏偏事與願違,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競爭和歐洲的經濟衰退,使得社會矛盾再次尖銳化——對於異質文化的融合和移民的身份認同問題更是無力解決。

而相比社會撕裂,更加引人擔憂的正是法國社會的整體“右轉”傾向!這勢必會嚴重衝擊歐盟,給未來的國際秩序增加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法國大選或將讓世界思考新的方案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一點,那就是關於移民本身拒絕融入:隨著移民群體人數的上升,而不斷地提出更多的“求關照”要求,使得整個法國社會難以承擔。

例如,部分穆斯林移民家庭要求公立學校禁止提供“非清真飲食”,甚至要求學校的游泳課必須實行男女分開時段上課等等“非分”要求。這明顯的衝擊了在歐洲長期被引以為自豪的“政教分離,世俗國家”原則,而偏偏這個原則是歐洲經過了數百年殘酷的宗教戰爭總結出來的。

勒龐女士正是拿著這些“非分之舉”作為武器揮舞起來,召集了大量的選民追隨者,而其他候選人對於這種情況出於“政治正確”也不能明確反對,最多不過好像馬克龍先生那樣走中間路線含糊其辭。

面對世界政治經濟安全等重要議題“逆全球化”抬頭的趨勢,其實中國早就提出了解決方案,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共同體”觀念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就在向世人展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中國的主張簡而言之就是,國家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以一個公平合理的貿易規則,開始國際合作和貿易往來,摒棄發達國家僅僅將發展中國家視為原料產地和產品市場,將其人民視為“廉價勞動力”的舊思路。

“多數和少數”的差異問題是所有國家都不能忽視的問題,而唯一的解決之道在於: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實現真正團結。“尊重”必須是一種雙向的行為,“團結”也決不能夠一味的遷就。

西方國家過去在經濟繁榮期出於過度自信而提出的“少數人的權利必須得到尊重和不成比例的特殊保障”,並且將其作為所謂“現代民主原則”之一,應當引起足夠的反思了。“保障”必須根據國家的當時社會發展情況而定,不能超過社會承受的限度,設計保障制度時候更要防止少數群體中部分人可能憑藉身份對其濫用。任何保障都應當納入法治框架,不可以“法外開恩”。

法國再一次出現“黑天鵝”,世界更該思考一下,中國的方案是不是更合理。

因此,我們不妨認為:這次法國大選四個主流候選人,哪個也沒有逃過“民粹”主義的影響!

在這次法國大選中,所有傳統政黨及早出局,但從左翼自立門戶的馬克龍,憑著轉向“中間立場”,就能夠克服從政經驗不足的劣勢,異軍突起?勒龐和梅朗松更是以黑馬的姿態出現,為什麼法國會如此“右轉”?

首先,當然是近年來歐洲經濟衰退增長乏力所致。只是有人歸咎於“傲慢的精英”,有人歸咎于自由資本主義。

即便這次勒龐無力贏得最後勝利,但是她的政治綱領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將其他候選人向右拖拽了很遠。很難說下一次選舉她不會捲土重來。

其次我們需要審視的是,在上一輪全球化中,西方國家普遍遇到的問題。

既往世界經濟發展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依靠新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一方面實現了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可以從國際經貿中獲得大量的利潤,而後通過國內社會再分配管道,確保自己國民福利維持在較高水準,從而使得自己社會矛盾得到了較大緩和。

隨著產業佈局在全球範圍內的調整和新興工業化國家興起,這個經濟迴圈模式無以為繼。

而他們主張的“多元文化”,原本是依靠自己對於資本主義制度和較高社會發展水準的信心,相信外來的移民和異質文化能夠較好的融入社會,實現整體國家認同。

偏偏事與願違,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競爭和歐洲的經濟衰退,使得社會矛盾再次尖銳化——對於異質文化的融合和移民的身份認同問題更是無力解決。

而相比社會撕裂,更加引人擔憂的正是法國社會的整體“右轉”傾向!這勢必會嚴重衝擊歐盟,給未來的國際秩序增加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法國大選或將讓世界思考新的方案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一點,那就是關於移民本身拒絕融入:隨著移民群體人數的上升,而不斷地提出更多的“求關照”要求,使得整個法國社會難以承擔。

例如,部分穆斯林移民家庭要求公立學校禁止提供“非清真飲食”,甚至要求學校的游泳課必須實行男女分開時段上課等等“非分”要求。這明顯的衝擊了在歐洲長期被引以為自豪的“政教分離,世俗國家”原則,而偏偏這個原則是歐洲經過了數百年殘酷的宗教戰爭總結出來的。

勒龐女士正是拿著這些“非分之舉”作為武器揮舞起來,召集了大量的選民追隨者,而其他候選人對於這種情況出於“政治正確”也不能明確反對,最多不過好像馬克龍先生那樣走中間路線含糊其辭。

面對世界政治經濟安全等重要議題“逆全球化”抬頭的趨勢,其實中國早就提出了解決方案,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共同體”觀念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就在向世人展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中國的主張簡而言之就是,國家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以一個公平合理的貿易規則,開始國際合作和貿易往來,摒棄發達國家僅僅將發展中國家視為原料產地和產品市場,將其人民視為“廉價勞動力”的舊思路。

“多數和少數”的差異問題是所有國家都不能忽視的問題,而唯一的解決之道在於: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實現真正團結。“尊重”必須是一種雙向的行為,“團結”也決不能夠一味的遷就。

西方國家過去在經濟繁榮期出於過度自信而提出的“少數人的權利必須得到尊重和不成比例的特殊保障”,並且將其作為所謂“現代民主原則”之一,應當引起足夠的反思了。“保障”必須根據國家的當時社會發展情況而定,不能超過社會承受的限度,設計保障制度時候更要防止少數群體中部分人可能憑藉身份對其濫用。任何保障都應當納入法治框架,不可以“法外開恩”。

法國再一次出現“黑天鵝”,世界更該思考一下,中國的方案是不是更合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