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采棵蘭花要坐牢,野生植物能碰嗎?丨玉米熊放學小報No.230

這兩天關於三棵蘭花等於坐牢三年的事情被炒得火熱, 究竟該不該判刑, 判刑的依據又在哪兒?但是要回答這些問題, 我們至少應該知道, 究竟什麼是蕙蘭, 什麼是蘭花, 它們為什麼會成為重點保護植物呢?此文約2000字, 閱讀時間約7分鐘。

睜大眼睛, 看清蘭花

要想說清楚蕙蘭, 那咱們還是需要先認識一下什麼叫蘭花。 千萬不要以為, 叫蘭的都是蘭花, 什麼吊蘭、馬蘭、君子蘭、虎尾蘭、二月蘭通通都不是蘭花。 蘭花特指的是蘭科家族的成員。 這個家族很龐大, 全世界有蘭科植物20000多種, 絕大多數蘭花都有三個共同特徵,

合蕊柱、花粉塊和特化的唇瓣。

上圖:合蕊柱, 以蝴蝶蘭為例。 攝影/史軍

上圖:蕙蘭的花粉塊。 攝影/史軍

蘭花的分佈範圍極廣, 從熱帶雨林到溫帶草原都有分佈。 但是人類喜歡的蘭花種類是有限的, 比如中國人喜歡的就是國蘭, 春蘭、蕙蘭、墨蘭和建蘭是傳統意義上的四大國蘭。

上圖:野生春蘭, 拍攝於貴州。

四大國蘭各具特色, 春蘭以開花早, 釋放幽香取勝;大多數墨蘭的色澤接近墨色;建蘭花朵與蕙蘭最相似, 但略顯清秀。 而蕙蘭則比較壯實, 不管是植株還是花序, 甚至是花朵甜香味兒都多少有幾分肌肉感。

那什麼樣的國蘭才值錢呢?

奇花才值錢

國蘭欣賞分奇花和葉藝兩部分。 發燒級的愛蘭者對於國蘭植株的審美也有一套體系。 首先就要看葉片的姿態。 不過, 其中的優劣則多以人們的喜好而定——有人喜歡立葉形(企劍), 也有人喜歡平葉形(軟劍)。

但通常來說, 近代要求國蘭的葉姿應以短、矮者為上品, 而高大者則是多是等外植物了。 除了整株的身姿, 葉片的形狀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 按現代的觀點來衡量, 應以達摩葉、圓鈍葉、杓子葉為上, 廣葉、中葉、細葉者為下。 至於扭曲葉、燕尾葉者則入奇葉類。

上圖:蘭花葉藝(圖片來自網路)

除了葉片形態, 蘭花愛好者欣賞的還有國蘭葉片的“線藝”, 簡單來說就是葉片上出現的、綠色之外的、穩定的非病態斑點。 這些因為葉綠素缺失形成的斑點, 倒是在國蘭的綠色葉片上描繪了異樣的風景。 不同形態的斑紋, 構成了國蘭不同的“線藝”。 時至今天, 中國蘭花的葉藝可以說是變化萬千, 多姿多彩, 但總的可以概括為複輪、縞、虎斑、蛇皮斑四大類。 按其色澤的不同, 常見的有所謂金邊、銀邊。 至於少見乃至稀見的葉藝, 如玳瑁斑、蛇皮斑、矢箸虎斑等, 價值就更好了。 當然再好的葉子還是需要花來搭配的。

一般情況下, 蘭屬植物的花是由外輪形態相同的3個萼片, 內輪的1個唇瓣和兩個花瓣以及1個合蕊柱構成。 如果在花發育過程中萼片、花瓣或者唇瓣發生了變化,就會跟大量野生兄弟產生差異,也就出現了市場上追捧的奇花。

上圖:正常的普通蕙蘭,可見只有一個帶斑點的唇瓣。拍攝於貴州。

以蝶瓣為例,大多是內輪生長的兩個花瓣變成了唇瓣的模樣,讓整朵花有了個蝴蝶的模樣,不過總體來說還是有蘭花的樣子;而牡丹瓣則是多長出了兩個以上的唇瓣;至於菊瓣,則是所有的花瓣、萼片都變成了統一的“模樣”,這兩種類型的花朵已經沒有一點蘭花的影子,而活脫脫就像菊花和牡丹了。如此這般變化之後,就產生了可以讓蘭花愛好者眼睛放光的奇花,關鍵的好處還在於花瓣的“奇”,也就是跟絕大多數野生個體有了差異。

這裡說明一下,花結構的變異,並非蘭花獨有。花朵的變異還成就了很多著名的觀賞花卉。比如我們看到很多雍容華貴、花瓣層層疊疊的牡丹品種,在多數情況下,就是因為雄蕊形態“花瓣化”引起的,如果有機會見到那些與他們同宗的,但是花瓣單薄的野生牡丹,你就會深刻理解這種變異對觀賞花卉的重要性了。

上圖:蕙蘭,蝶瓣花(圖片來自網路)

花盆是奇花的最好歸宿

對於新奇花色和花型的追求,是每個養蘭人的至高境界。但是蘭花雖多,奇花難求,它們發生變異的幾率太低了。以至於,那些有著獨特花瓣或者顏色的花朵都被貼了天價的標籤。雖說像關進了籠中的金絲雀,但狹仄的花盆是為這些花瓣奇異的蘭花,提供了更好的延續香火、擴大自己後代規模的空間。

按理說,普通的蕙蘭根本就賣不上價錢,在山上尋找奇花也不會影響蘭花種群的繁衍,因為那些花朵本身就是畸形的,不適於野外的傳粉和自然繁殖的。

在野外,蘭花跟他們的傳粉昆蟲,有著精妙的配合,如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春蘭為例,它有一片像舌頭一樣的特殊花瓣,這是為傳粉工作的蜜蜂提供的踩踏降落平臺。在特殊的變異後,這個花瓣的形狀變得和其他花瓣一樣,喪失了原有的功能。花瓣形狀的改變,無異于關上了昆蟲傳粉的大門,也就讓這些蘭花個體斷了香火。把這些變異的花朵進行人工種植,反而是解決了延續香火的問題。

普通蕙蘭也會遭遇滅頂之災

但是,在蘭花生意火熱的年代,很多投機商人,創造了一種新的交易模式,就是不管貴賤,一個山頭甚至一個地區的蘭花,通通收回來,這叫躉貨。收回來的蘭花,經過粗篩之後就種到苗圃裡面,等待開花。如果有奇花,那就加以培育。至於其餘的蘭花植株就悲慘了,被裝到便宜的盆裡賣掉的,還算是幸運兒,大多數都會像爛菜葉子一樣被扔掉。

我親身經歷了這種數量上的巨大變化,在西南的某保護區,2005年我剛剛開始野外觀察工作的時候,蕙蘭和莎葉蘭隨處可見,但是,在2008年結束工作的時候,已經難覓蹤影了。而那三年,恰恰是國蘭生意最火熱的三年。

另外,蘭花遇到的更大問題就是棲息地的喪失,絕大多數蘭花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比較高。這也沒辦法,這些植物都是挑了別的植物地盤上的夾縫來生存的,比如樹幹、石壁,甚至還有一些枯枝落葉中。按理說,這些選擇是讓蘭花有了更強的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但是反過頭來說,卻讓很多蘭花失去了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更可怕的是,一些蘭科植物被貼上了神奇的藥用標籤,通通都被送進了煲湯罐子。特別是一些石仙桃屬和石豆蘭屬的植物,成了煲湯的調料。這種行為帶來的破壞,甚至要高於為了花卉而進行的採集行為。

於是,早在10多年前,就有學者呼籲儘快出臺野生蘭科植物的保護法律和條例,但是到今天為止,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條例或者法律來解釋蘭科植物的保護地位,以及對應的處罰。法律的滯後和缺位,也是蘭科植物保護的一大問題。

上圖:野生蕙蘭植株,拍攝于貴州

蘭花保護面臨困境

說起來,尋找和人工培育奇異蘭花本是件好事,可是這些特殊的傢伙只有在開花之時才能被認出來。在蘭花生意最火爆的時候,滿山的蘭花都被挖至山下的苗圃裡,開出奇花的被裝入高檔花盆,而相貌平平的則被當爛草一樣拋棄了。就像人群越小,找到帥哥美女的數量越少一樣,失去了蘭花群體的支持,要找奇花就更難了。為了保證得到奇花,採挖更是變本加利,以至於奇花隨著開普通花朵的兄弟姐妹一起消失了。

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要有成熟的市場規範。相較於法律,成熟的市場的作用更大,如果擠壓出蘭花市場中的炒作因素,讓蘭花重歸花卉的行列,其實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總之一句話,蘭花是用來賞的,不是用來炒。只有把“炒”字從蘭花市場中剝離,野生蘭花才能獲得一線生機。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放學小報。感謝作者史軍,我是主播小魚。

如果在花發育過程中萼片、花瓣或者唇瓣發生了變化,就會跟大量野生兄弟產生差異,也就出現了市場上追捧的奇花。

上圖:正常的普通蕙蘭,可見只有一個帶斑點的唇瓣。拍攝於貴州。

以蝶瓣為例,大多是內輪生長的兩個花瓣變成了唇瓣的模樣,讓整朵花有了個蝴蝶的模樣,不過總體來說還是有蘭花的樣子;而牡丹瓣則是多長出了兩個以上的唇瓣;至於菊瓣,則是所有的花瓣、萼片都變成了統一的“模樣”,這兩種類型的花朵已經沒有一點蘭花的影子,而活脫脫就像菊花和牡丹了。如此這般變化之後,就產生了可以讓蘭花愛好者眼睛放光的奇花,關鍵的好處還在於花瓣的“奇”,也就是跟絕大多數野生個體有了差異。

這裡說明一下,花結構的變異,並非蘭花獨有。花朵的變異還成就了很多著名的觀賞花卉。比如我們看到很多雍容華貴、花瓣層層疊疊的牡丹品種,在多數情況下,就是因為雄蕊形態“花瓣化”引起的,如果有機會見到那些與他們同宗的,但是花瓣單薄的野生牡丹,你就會深刻理解這種變異對觀賞花卉的重要性了。

上圖:蕙蘭,蝶瓣花(圖片來自網路)

花盆是奇花的最好歸宿

對於新奇花色和花型的追求,是每個養蘭人的至高境界。但是蘭花雖多,奇花難求,它們發生變異的幾率太低了。以至於,那些有著獨特花瓣或者顏色的花朵都被貼了天價的標籤。雖說像關進了籠中的金絲雀,但狹仄的花盆是為這些花瓣奇異的蘭花,提供了更好的延續香火、擴大自己後代規模的空間。

按理說,普通的蕙蘭根本就賣不上價錢,在山上尋找奇花也不會影響蘭花種群的繁衍,因為那些花朵本身就是畸形的,不適於野外的傳粉和自然繁殖的。

在野外,蘭花跟他們的傳粉昆蟲,有著精妙的配合,如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春蘭為例,它有一片像舌頭一樣的特殊花瓣,這是為傳粉工作的蜜蜂提供的踩踏降落平臺。在特殊的變異後,這個花瓣的形狀變得和其他花瓣一樣,喪失了原有的功能。花瓣形狀的改變,無異于關上了昆蟲傳粉的大門,也就讓這些蘭花個體斷了香火。把這些變異的花朵進行人工種植,反而是解決了延續香火的問題。

普通蕙蘭也會遭遇滅頂之災

但是,在蘭花生意火熱的年代,很多投機商人,創造了一種新的交易模式,就是不管貴賤,一個山頭甚至一個地區的蘭花,通通收回來,這叫躉貨。收回來的蘭花,經過粗篩之後就種到苗圃裡面,等待開花。如果有奇花,那就加以培育。至於其餘的蘭花植株就悲慘了,被裝到便宜的盆裡賣掉的,還算是幸運兒,大多數都會像爛菜葉子一樣被扔掉。

我親身經歷了這種數量上的巨大變化,在西南的某保護區,2005年我剛剛開始野外觀察工作的時候,蕙蘭和莎葉蘭隨處可見,但是,在2008年結束工作的時候,已經難覓蹤影了。而那三年,恰恰是國蘭生意最火熱的三年。

另外,蘭花遇到的更大問題就是棲息地的喪失,絕大多數蘭花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比較高。這也沒辦法,這些植物都是挑了別的植物地盤上的夾縫來生存的,比如樹幹、石壁,甚至還有一些枯枝落葉中。按理說,這些選擇是讓蘭花有了更強的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但是反過頭來說,卻讓很多蘭花失去了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更可怕的是,一些蘭科植物被貼上了神奇的藥用標籤,通通都被送進了煲湯罐子。特別是一些石仙桃屬和石豆蘭屬的植物,成了煲湯的調料。這種行為帶來的破壞,甚至要高於為了花卉而進行的採集行為。

於是,早在10多年前,就有學者呼籲儘快出臺野生蘭科植物的保護法律和條例,但是到今天為止,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條例或者法律來解釋蘭科植物的保護地位,以及對應的處罰。法律的滯後和缺位,也是蘭科植物保護的一大問題。

上圖:野生蕙蘭植株,拍攝于貴州

蘭花保護面臨困境

說起來,尋找和人工培育奇異蘭花本是件好事,可是這些特殊的傢伙只有在開花之時才能被認出來。在蘭花生意最火爆的時候,滿山的蘭花都被挖至山下的苗圃裡,開出奇花的被裝入高檔花盆,而相貌平平的則被當爛草一樣拋棄了。就像人群越小,找到帥哥美女的數量越少一樣,失去了蘭花群體的支持,要找奇花就更難了。為了保證得到奇花,採挖更是變本加利,以至於奇花隨著開普通花朵的兄弟姐妹一起消失了。

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要有成熟的市場規範。相較於法律,成熟的市場的作用更大,如果擠壓出蘭花市場中的炒作因素,讓蘭花重歸花卉的行列,其實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總之一句話,蘭花是用來賞的,不是用來炒。只有把“炒”字從蘭花市場中剝離,野生蘭花才能獲得一線生機。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放學小報。感謝作者史軍,我是主播小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