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系列活動在江夏啟幕

長江網訊4月23日上午, “廿紀聲雷 傳震中華”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系列活動在武漢市江夏區舉行, 來自全國的眾多評論家雲集“一代宗師譚鑫培京劇藝術研討會”, 熱議譚鑫培對京劇藝術的影響力, 並對江夏打造譚鑫培京劇藝術品牌的規劃積極建言獻策。

上午10點, 在京劇譚派創始人譚鑫培的銅像前, 譚門第六代傳人譚孝曾、閻桂祥夫婦一口氣收下6位弟子, 為譚派藝術的發展再添薪火。

6位弟子中有3位專業戲曲演員, 他們分別是來自北京京劇院的白智鑫、雲南京劇院的趙利源、武漢京劇院的程亮, 其餘3位是來自天津的員警陳寬、山東的企業家陳教國、河北的大學生王金冰。 拜師儀式上, 6位弟子在譚孝曾夫婦的帶領下集體向譚鑫培銅像鞠躬, 在收到書寫著“追根尋源, 傳承譚派”的拜帖後, 正式成為譚門弟子。

晚上7點半, 在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首場演出中, 6位正式拜入潭門的弟子也先後登臺亮相和戲迷見面, 其中3位弟子更與譚孝曾一起演繹現代戲《沙家浜》的經典選段“朝霞映照在陽澄湖上”,

引來全場戲迷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武漢京劇院的青年老生演員程亮, 是此次6位弟子中唯一的武漢代表。 他獻上的一段《珠簾寨》, 扎實的功底和渾厚的唱腔博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程亮表示:“京劇界素有‘無生不學譚’的說法, 作為一個青年演員, 能夠拜在譚派門下學戲, 是對我的肯定, 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我今後一定努力學習譚派的經典, 把譚派藝術更好地傳承發揚下去, 為武漢重振‘戲碼頭’做出自己的努力。 ”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傅謹認為, 僅把譚鑫培定位於一個京劇流派的創始人是不準確的:“最能夠代表京劇劇種的是老生行當, 而在老生行當裡譚鑫培是高峰。

在他之前京劇講究唱得響亮, 而譚鑫培讓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聲腔藝術的婉轉魅力上, 同時包含了對人性的洞察。 譚鑫培對戲劇人物的演繹是無與倫比的, 因此後面的很多京劇藝術家也會從表現人物上去向譚鑫培學習。 無論青衣花旦還是醜行, 都不斷從老生行當中吸收營養, 按照老生行當的美學高度發展自己, 才有了各個行當的成就。 ”

北京戲曲評論學會會長靳飛強調, 譚派藝術對京劇藝術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 是他全面提升了中國京劇藝術的總體水準, 從而促使京劇藝術成為風行全國的劇種, 最終獲得國劇的崇高地位, 同時也提升了中國京劇藝術家的社會地位, 開創了中國表演藝術的明星制, 是中國近現代新文化的開拓者。

責編:朱德華

是中國近現代新文化的開拓者。

責編:朱德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