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轉增與拆股不屬於分紅範疇

【財新網】(專欄作家 董登新)近來, 有許多人對監管層抑制大比例轉增行為不解, 甚至混淆了一些概念, 本文特別澄清股民關心的幾個重要概念, 並解釋大比例轉增背後的動機。

一、資本公積金與盈餘公積金之區別

按照《公司法》規定, 股份有限公司以超過股票票面金額的發行價格發行股份所得的溢價款以及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列入資本公積金的其他收入, 應當列為公司資本公積金。 資本公積金不得用於彌補公司虧損, 但可以用於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轉為增加公司資本。

資本公積金的來源,

具體包括資本(或股本)溢價、接受現金捐贈、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債權人豁免的債務, 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 股權投資準備等, 不過, 在資本公積金中, 也有極少部分是不可以用於轉增股本的, 例如, 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和股權投資準備等。

與資本公積金不同, 盈餘公積金是指企業按照規定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 盈餘公積按其用途, 分為法定公積金和任意公積金。 我國《公司法》明確規定, 上市公司分紅前, 必須對稅後利潤進行兩項扣除:一是法定公積金。 應當提取當年利潤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 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註冊資本的50%以上的, 可以不再提取。 二是任意公積金。 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

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 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

法定公積金與任意公積金可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 不過, 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 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於轉增前公司註冊資本的25%。

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 在依法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 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 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 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潤。

在舊版《公司法》(1993)中還提到另一個相關概念:法定公益金。 提取利潤的5%至10%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

公司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於本公司職工的集體福利。

2006年生效的新版《公司法》修改後, 有關“法定公益金”的內容被刪除, 法律不再對公司提取公益金做強制規定, 但公司可以通過股東大會決議在稅後利潤中自願提取。 企業公益金是企業從稅後淨利潤中按比例提取的、專門用於企業職工集體福利設施開支的一項專用基金, 公益金的提取額度可連續累積, 累積的總量不限, 且可迴圈使用。

《公司法》明確規定: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後所餘稅後利潤, 才可以對股東進行“分紅”。

很顯然, 資本公積金與盈餘公積金都可以轉增股本, 但二者均不屬於“分紅”的範疇。 因為資本公積金是IPO環節形成的發行溢價收益, 而盈餘公積金則是在“分紅”前必須進行的專項扣除。

但股東分紅則只能在抵補公司虧損及提取盈餘公積金之後的淨餘額, 才能用於當年分紅。

資本公積金與盈餘公積金轉增股本, 只是純粹的“增資擴股”行為, 與“分紅”無關。 但大多數股民很容易將“轉增股本”與“送紅股”混為一談。 實際上, 上市公司分紅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派現(現金紅利);二是送紅股, 它是上市公司採用股票股利形式進行的利潤分配(分紅), 其來源是上市公司的未分配利潤。 相反, 公積金轉增資本是在股東權益內部, 把公積金轉到“實收資本”或者“股本”帳戶。 因此, 轉增股本不是利潤分配, 不屬於“分紅”範疇, 它只是公司增加股本的行為, 它的來源是上市公司的資本公積金。

二、為什麼A股不允許拆股與縮股?

在我國A股市場, “股票面值”統一固定為1元人民幣。 正因為如此, A股市場不允許拆股, 也不許縮股。 因為只要實施拆股或縮股, 就會改變固定而統一的股票面值(1元)。

相反, 在沒有統一面值規定的市場, 或是在不設股票面值的市場, 則允許拆股或縮股。 例如, 在我國香港股市, 股票面值是不固定的, 也是不統一的, 因此, 上市公司可以自由拆股或縮股, 而不必在意股票面值大小。

拆股會降低股價, 增加持股者手中的股份數量, 擴大總股本, 但不會改變持股比例, 也不會改變實有資本和總市值, 但它會攤薄股票面值、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每股未分配利潤等財務指標。 相反, 縮股則會提高股價, 減少持股者手中的股份數量,縮小總股本,但不會改變持股比例,也不會改變實有資本及總市值,但它會提高股票面值、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每股未分配利潤等財務指標。

一般地,拆股有利於降低高價股的股價,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資者參與交易,比方,蘋果、百度,拆股前,它們的股價分別高達六、七百美元,買一手需要六、七萬美元,這不利於小散參與交易,然而,當蘋果、百度分別實施了每股拆分7股及每股拆分10股的拆股方案後,二者的股價則分別被攤薄至90多美元和70多美元,這樣,買一手就只需要幾千美元,這有利於散戶參與交易。

相反,縮股是為了提高股價,維持一個較為體面的價格。比方,2008年金融危機後,花旗銀行從50美元跌至4美元左右,為了與“跨國銀行”的形象相適應,它進行了縮股處理:每10股縮為1股,花旗銀行股價就一下提高至40多美元,這與危機前50美元左右的股價基本相當,這也“維護”了花旗銀行的往日的股價形象及國際地位。

當然,也有垃圾股因股價跌到十分難看的地步,上市公司“忍無可忍”不得不採取縮股行動。比方,在香港上市的“南海石油”,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以來,它就實施了兩次縮股方案:第一次是2010年6月2日,當時股價已跌至0.026港元,被迫進行縮股處理:每50股縮為1股,股價提高至0.75港元;然後,4年後,其股價又跌至0.061港元,它被迫再次縮股:每10股縮為1股,將股價提高至0.55港元。不過,兩年後的今天又跌回了0.066港元,也許它又該再次縮股了!目前,“南海石油”的股票面值為0.001美元。

截止2017年4月21日(週五)收盤,香港主機板股價低於0.5港元的股票多達400多隻,其中,股價低於0.10港元的股票多達50多隻,如此眾多的超低價股,也是港股經常進行“縮股”處理的重要原因。

相反,內地A股市場股票面值固定為1元,理論上、邏輯上都不允許拆股或縮股,再加上股民不允許低價股存在,比方,目前A股股價低於2元的股票僅有一隻,這就是垃圾股*ST新億,上週五收盤仍高達1.87元。因此,A股市場沒有縮股的必要,但一些無名小股卻想拆股而不能,於是,它們被迫走上了“大比例轉增”。有時,做低股價的目的不是為了便於小散參與交易,而是誘騙小散盲目跟風炒作,並最終買單,唯一目的就是配合大股東、大機構、定增股減持拋售走人。

三、為什麼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不搞大比例轉增?

眾所周知,世界第一高價股是巴菲特(WarrenBuffett)控股的公司,名叫Berkshire Hathaway,它的A股(股票代碼:BRK-A)在紐約證交所(NYSE)掛牌,上週五收盤價為24.555萬美元/股,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巴菲特入主並掌控該公司以來,除進行過唯一的一次現金分紅以來,它從不分紅、不拆股,但它以極高的股價成長性作為對股東的回報。這樣的股票,世界上不存在第二隻,也是無人可複製的。

巴菲特公司的總股本僅有165萬股,總市值卻高達403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8萬億人民幣,大大超過了中國任何一家A股公司的總市值。去年攤薄後每股收益高達14645美元,每股淨資產高達172063美元,上週五收盤市盈率卻只有16.77倍。

巴菲特之所以數十年間既無現金分紅,又不進行股份拆細,是因為他希望通過高股價構築高門檻,歡迎機構投資者成為它的戰略投資者,形成長期而穩定的投資群體。相反,他不希望小散成為他的“股東”,也不歡迎小投資者對其股票進行短炒投機。因此,巴菲特採用既不分紅、也不拆股的獨特方式,不斷有意識地做高其股價,進而不斷地放棄小投資者,留住或吸納大投資者。

中國貴州茅臺正在效仿,不過,它卻不敢不分紅,這大概正是貴州茅臺與巴菲特公司的不同之處。

中國監管層打擊“大比例轉增”的物件,僅僅只是那些為了配合大股東、大機構、定增股逃跑而進行變相股價操縱的行為。這是對中小投資者的必要保護,而非其他。

最後特別說明,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講的世界上沒有第二個股市大比例轉增至“10送30”的離譜做法,這是完全準確的判斷。但有些人將每10股轉增30股,理解為“拆股”,這才是錯誤的。■

作者為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減少持股者手中的股份數量,縮小總股本,但不會改變持股比例,也不會改變實有資本及總市值,但它會提高股票面值、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每股未分配利潤等財務指標。

一般地,拆股有利於降低高價股的股價,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資者參與交易,比方,蘋果、百度,拆股前,它們的股價分別高達六、七百美元,買一手需要六、七萬美元,這不利於小散參與交易,然而,當蘋果、百度分別實施了每股拆分7股及每股拆分10股的拆股方案後,二者的股價則分別被攤薄至90多美元和70多美元,這樣,買一手就只需要幾千美元,這有利於散戶參與交易。

相反,縮股是為了提高股價,維持一個較為體面的價格。比方,2008年金融危機後,花旗銀行從50美元跌至4美元左右,為了與“跨國銀行”的形象相適應,它進行了縮股處理:每10股縮為1股,花旗銀行股價就一下提高至40多美元,這與危機前50美元左右的股價基本相當,這也“維護”了花旗銀行的往日的股價形象及國際地位。

當然,也有垃圾股因股價跌到十分難看的地步,上市公司“忍無可忍”不得不採取縮股行動。比方,在香港上市的“南海石油”,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以來,它就實施了兩次縮股方案:第一次是2010年6月2日,當時股價已跌至0.026港元,被迫進行縮股處理:每50股縮為1股,股價提高至0.75港元;然後,4年後,其股價又跌至0.061港元,它被迫再次縮股:每10股縮為1股,將股價提高至0.55港元。不過,兩年後的今天又跌回了0.066港元,也許它又該再次縮股了!目前,“南海石油”的股票面值為0.001美元。

截止2017年4月21日(週五)收盤,香港主機板股價低於0.5港元的股票多達400多隻,其中,股價低於0.10港元的股票多達50多隻,如此眾多的超低價股,也是港股經常進行“縮股”處理的重要原因。

相反,內地A股市場股票面值固定為1元,理論上、邏輯上都不允許拆股或縮股,再加上股民不允許低價股存在,比方,目前A股股價低於2元的股票僅有一隻,這就是垃圾股*ST新億,上週五收盤仍高達1.87元。因此,A股市場沒有縮股的必要,但一些無名小股卻想拆股而不能,於是,它們被迫走上了“大比例轉增”。有時,做低股價的目的不是為了便於小散參與交易,而是誘騙小散盲目跟風炒作,並最終買單,唯一目的就是配合大股東、大機構、定增股減持拋售走人。

三、為什麼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不搞大比例轉增?

眾所周知,世界第一高價股是巴菲特(WarrenBuffett)控股的公司,名叫Berkshire Hathaway,它的A股(股票代碼:BRK-A)在紐約證交所(NYSE)掛牌,上週五收盤價為24.555萬美元/股,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巴菲特入主並掌控該公司以來,除進行過唯一的一次現金分紅以來,它從不分紅、不拆股,但它以極高的股價成長性作為對股東的回報。這樣的股票,世界上不存在第二隻,也是無人可複製的。

巴菲特公司的總股本僅有165萬股,總市值卻高達403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8萬億人民幣,大大超過了中國任何一家A股公司的總市值。去年攤薄後每股收益高達14645美元,每股淨資產高達172063美元,上週五收盤市盈率卻只有16.77倍。

巴菲特之所以數十年間既無現金分紅,又不進行股份拆細,是因為他希望通過高股價構築高門檻,歡迎機構投資者成為它的戰略投資者,形成長期而穩定的投資群體。相反,他不希望小散成為他的“股東”,也不歡迎小投資者對其股票進行短炒投機。因此,巴菲特採用既不分紅、也不拆股的獨特方式,不斷有意識地做高其股價,進而不斷地放棄小投資者,留住或吸納大投資者。

中國貴州茅臺正在效仿,不過,它卻不敢不分紅,這大概正是貴州茅臺與巴菲特公司的不同之處。

中國監管層打擊“大比例轉增”的物件,僅僅只是那些為了配合大股東、大機構、定增股逃跑而進行變相股價操縱的行為。這是對中小投資者的必要保護,而非其他。

最後特別說明,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講的世界上沒有第二個股市大比例轉增至“10送30”的離譜做法,這是完全準確的判斷。但有些人將每10股轉增30股,理解為“拆股”,這才是錯誤的。■

作者為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