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新零售的風口下,線下店鋪將比電商更有優勢,為何?

自從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後, 傳統零售變革、便利店風口, 就成為大家熱衷討論的事情。 然而線上上、線下融合的過程中, 電商與實體店雙方各自的挑戰在哪裡?誰更有優勢, 誰起到主導作用?

對於線下實體店而言, 最大的障礙顯然是思維的改變, 需要認同年輕人對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需求。 之前, 很多傳統零售人士對此不認同, 不認同就會變成障礙, 更不可能引領這次變革。

除此之外, 實體店還需要搭建線上的系統, 來進行會員、供應鏈等管理, 從而將線上的資訊低成本溝通機制(消費者與賣家之間)複製到線下實體店的銷售、庫存管理方面。

相比之下, 如果線上電商進行新零售轉型, 則需要搭建倉庫、供應鏈管理、開設線下店鋪, 而這相比于傳統實體店的新零售轉型而言, 涉及到大量基礎設施建設, 可謂困難重重。

正是上述原因, 造成了新零售這場變革, 真正的優勢方、主導方是線下的實體店, 並不是線上電商, 這也使得之前純粹立足線上零售市場的淘寶、天貓在轉型過程中一路坎坷。 這或許正對應了馬雲的那句話:“未來沒有電子商務, 只有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 這基本上是在承認淘寶、天貓這種以前的電子商務平臺,

已經不再適合歷史潮流。

對此, 零售行業專家楊德宏也有同樣的認識。 他在接受《中外管理》的訪談中說到, 在新零售這盤棋中, 真正佔優勢的是實體店而不是電商, 這是因為:

(1)實體店已有店面, 而電商沒有。 假設實體店原來是100家店,

關了20家, 還剩80家店, 但電商卻連20個店都沒有。

(2)實體店對消費者的體驗、會員的運營、對商品的掌控也更有經驗, 而電商只有線上的經驗, 至於商品如何陳列, 都不知道, 而到店的供應鏈更長更複雜, 所以難度也更大。

(3)實體店最不缺乏所謂的流量。 實體店天然有廣告優勢, 每天大量消費者進出, 推廣更容易, 比如給一個5元的大禮包, 就會有消費者掃二維碼, 關注實體店的線上, 這比電商去樓道找流量的地面推廣更容易。

因此, 只要實體店能夠轉變思想, 就有很大機率借著新零售的勢頭突飛而起。 以中久農業為例, 幾年前在意識到“新零售”這一變革趨勢之後, 迅速轉變思路, 成立互聯網技術團隊, 開發出“中久商家版APP”、“中久管理版APP”、“中久店叢APP”等互聯網工具, 幫助快消品領域內的廠家/供應商更方面的銷售產品, 讓便利店老闆更容易的訂貨賣貨, 從而快速成長為快消品領域知名的新星。

對於線上電商來說,完全重建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幾近不可能。如何與線下擁有一定基礎設施的傳統零售商合作,大家共同用好、改造好現有的基礎設施,是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融合方式。在這一過程中,也將説明大量的傳統實體店完成新零售轉型,從而實現共同致富。

對於線上電商來說,完全重建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幾近不可能。如何與線下擁有一定基礎設施的傳統零售商合作,大家共同用好、改造好現有的基礎設施,是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融合方式。在這一過程中,也將説明大量的傳統實體店完成新零售轉型,從而實現共同致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