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育良告訴你道德教育應該如何做

近日熱播的《人民的名義》一劇, 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慢慢暴露出其腐化墮落的一面。 劇中也用大量的時間展示高育良心中的掙扎, 想從祁同偉和趙瑞龍他們的“破船”上下來, 可是一上賊船則再也下不來了。 利用權力對侯亮平進行打壓報復, 使得他在違法犯罪的路上漸行漸遠。

當侯亮平鞠躬向昔日才華橫溢、德高望重的高育良鞠躬道別的時候, 也讓我們在反思, 是什麼使得這樣一位法學教授逐漸喪失了基本的道德準則而走向墮落的?

剛好近期有107篇學術論文被撤稿, 有人說是小學老師道德教育沒有教好, 使得這些人才會有道德瑕疵。 甚至不少搞德育的專家也事事必提從娃娃抓好。 誠然, 小時候進行道德觀念的教育, 確實會讓小孩子養成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講禮貌、遵守一定的行為規範。 而且我們的小學教育在這方面做的非常多。

而結果呢?卻是連高育良這樣曾經德高望重的教授, 都免不了墮落。

可見道德行為, 絕對不是觀念灌輸能夠勝任的。 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道德滑坡”的社會, 我們的道德, 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權力的增大、地位的增加而滑坡。


我們的小朋友會謹記“紅燈停, 綠燈行”, 但是他們看到的是老師、家長, 這些年齡大的人可以“闖紅燈”, 而教師和家長們遵紀守法, 可是看到的是卻是校長、領導弄虛作假。 我們會發現,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特權社會, 隨著權力的增加, 就會做一些普通人不被允許做的事情。

在我們教育界, 事事從娃娃抓起的時候, 卻不得不面對“道德滑坡”的嘲笑, 當我們把學術不端行為歸因為小學教師道德教育沒有做好的時候, 事實上對“道德形成”的規律沒有認識清楚。 每每看到我們的德育專家們不遺餘力的“從娃娃抓起”, 而不去思考“道德形成”理論研究也不去想方設法改變“道德形成”環境的時候, 就感到無比的痛心。 難道讓我們小學教師一直為“道德滑坡”背鍋?這鍋究竟背到幾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