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迅雷創始人程浩:共用充電寶有實際需求,目前低頻未來有機會高頻

出門在外經常會碰手機沒電的情況, 這時就會問身邊朋友:“你的充電寶能借我用一下嗎?”而這樣的場景不僅限於咖啡館。 外出旅遊、唱K、吃飯、逛商場、坐地鐵, 只要人們在戶外移動, 都隨時面臨著手機沒電的可能。

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程浩, 迅雷創始人, 現在專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 對於最近大火的共用充電寶, 很多人表示不看好:

原因一:覺得這是個偽需求, 缺乏高頻使用場景且複用率低;

原因二:擔心未來電池和快充技術的革新進步會毀掉充電寶這門生意。

但資本市場的反應卻異常嗨, 短短幾周時間,

就已發生了近10輪融資, 超20家主流機構入場。 我們沒有在這個領域投資, 算利益無關方, 在這分享一下我的幾個觀點。

1、實際需求還是存在的

真偽需求是爭議最大的一個問題, 在我們基金內部也是如此。 認為沒需求的原因是, 按充電寶的出貨量計, 現在中國人都人手近2個了, 大部分卻會棄置於家, 誰沒事還去租充電寶?還有人會說, 對於真正剛需的人群, 他們早就自備充電寶了。 現在即使有共用充電寶, 這些人也不會費時費力找地方去租。

但我想說, 沒人自願且樂意帶充電寶啊, 挺沉的而且帶了5次也不一定用上1、2次, 出個差還得單拿出來過安檢。 那麼現在他們為啥不得不帶, 恰恰說明有剛需啊。 對很多商旅人士來說,

手機沒電他們就掛了。 共用充電寶的出現, 正是要解放這些人。 那你會說現在已有共用充電寶了, 這些剛需人群為何還在自帶?

原因是現在共用的密度不夠呀!未來如果機場、車站、餐廳、酒吧、商場都普及了, 誰還會自帶充電寶?就像共用單車一樣, 如果只有國貿有車,

那大家還得用自己的自行車, 如果全北京市滿地都是了, 那就真不用買自行車了。

2、目前低頻, 未來有機會高頻

目前確實低頻且複用率低, 特別和共用單車比起來。 不過這和密度也有直接的關係。 因為不夠“密”, 所以你還會擔心手機在出行時沒電, 要麼恐慌心理迫使你在出門前都會充滿手機, 要麼就是自帶充電寶以備不時之需。 只有偶爾忘帶充電寶, 或來不及充電, 才會發生手機突發沒電的情況, 這個使用頻率當然不會高。

理論上這個頻率應該和你使用自帶充電寶充電的頻率是一樣的。 也就是你放開玩兒手機時的真實充電頻率, 而不是一到外面就估算電量, 小心翼翼的省電不敢用。 當然讓用戶放開,

前提一定是共用充電寶租借足夠方便、網點足夠密集。

3、回本週期還不錯

我看過經濟模型, 回本週期確實不長。 當然有人會挑戰:既然都紅海了, 未來肯定會各種免費或者補貼搶市場份額, 沒法賺錢啊。 但補貼是競爭手段, 我們說商業本質, 這是兩回事。 就像滴滴打車雖然補貼了那麼多錢, 但你不能說他商業模式不成立, 只是“資金效率”低一點而已。

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松談道, 共用充電寶可能比共用單車的商業模式更健康。 “首先, 充電寶的成本比單車更低。 充電寶的售價普遍低於100元, 一輛共用單車的成本至少要在300元左右。 同時, 因為使用場景在半公共場所, 甚至是商家店鋪裡面, 自然損耗程度較低, 維護費用低。 其次,

共用充電寶行業受到的政策影響較小。 ”現階段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充電寶本身租賃費用;二是押金;三是螢幕和充電寶承載的廣告收入。

袁炳松透露, 目前, 來電科技的充電寶每台每天被借出0.7~0.8次, 單日收益平均2元。 一台充電寶成本在90元左右, 迴圈使用次數約為800次。 在不考慮充電寶櫃檯成本、場地費用外, 一台充電寶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

來電科技在去年8月份便已實現盈利, 而Hi電創始人劉文源曾透露, 桌面式充電寶成本大多在100元以內, 在理想情況下, 一個月即可回本。

4、最大的風險是技術進步

一是電池密度, 未來如果出現顛覆性的電池技術使得手機7天才充一次電, 那這個生意就沒法做了, 甚至不需要7天, 如果24小時(重度使用的前提下)可以不充電,這個需求都會被大大削弱,因為晚上充滿電是大多數人的習慣。當然什麼時候實現我不知道,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現在VC們賭的就是這事沒這麼容易,畢竟手機都出現這麼多年了,電池技術都沒有革命性的突破。

二是快充技術。很多人奇怪快充和這個有啥關係?有關係。你出門前發現只有20%的電量了,如果你能花5分鐘沖到80%,你會在家充完再走還是出去碰運氣?用我的合夥人田鴻飛的話說——時間不是共用充電寶這類項目的朋友,因為快充技術發展會很快。

5、充電寶現有的商業模式註定被顛覆

就像共用單車普及了,買自行車的人一定少了,這是肯定的。當然有人說共用充電寶這事有可能做不起來。當然有可能,但是做不起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技術進步。但不論是電池技術的提升,還是快充技術的發展,本身都會降低使用者充電寶的需求。換句話說,充電寶不是被共用充電寶顛覆,就是被技術進步顛覆。所以所有做充電寶生意的廠商必須要有足夠的危機感,因為大多數的顛覆都發生在側翼。柯達照片破產了,不是因為有人膠捲比他做得好,而是大家都用數碼相機了。

有的充電寶廠商會反駁,以前我是賣C端,現在賣B端不行嗎?不行。你以前面對10億散戶,你有很好的定價權。未來如果共用充電寶普及了,不會有太多家運營,雖然這個生意的網路效應沒那麼強(很多人還是本地借本地還),但是VC的馬太效應很明顯,只投頭部企業,所以這個領域最後不會活那麼多家。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客戶只有10家,那就壞了,因為你失去了定價權。

就像伺服器生意一樣,過去賣給各個IT公司,日子很好過。現在都雲計算了,採購商就阿裡、騰訊、百度、華為那麼幾家,賣給他們根本賣不出任何利潤,給你生意就不錯了,而且大量的都是定制化的需求,香餑餑變成苦生意了。

多嘉嘉語:

充電寶不是被共用充電寶顛覆,就是被技術進步顛覆。所以所有做充電寶生意的廠商必須要有足夠的危機感,市場對產品的技術與品質的要求是越來越高,而且大多數的顛覆都發生在側翼。

雷軍曾提出過“飛豬理論”,意思是“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在創業圈內被廣泛流傳,創業成功的本質是找到風口,順勢而為。充電寶的風口吹起了風,共用充電寶飛了起來。能不能獲益,就看接下來大家怎麼革新了。

如果24小時(重度使用的前提下)可以不充電,這個需求都會被大大削弱,因為晚上充滿電是大多數人的習慣。當然什麼時候實現我不知道,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現在VC們賭的就是這事沒這麼容易,畢竟手機都出現這麼多年了,電池技術都沒有革命性的突破。

二是快充技術。很多人奇怪快充和這個有啥關係?有關係。你出門前發現只有20%的電量了,如果你能花5分鐘沖到80%,你會在家充完再走還是出去碰運氣?用我的合夥人田鴻飛的話說——時間不是共用充電寶這類項目的朋友,因為快充技術發展會很快。

5、充電寶現有的商業模式註定被顛覆

就像共用單車普及了,買自行車的人一定少了,這是肯定的。當然有人說共用充電寶這事有可能做不起來。當然有可能,但是做不起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技術進步。但不論是電池技術的提升,還是快充技術的發展,本身都會降低使用者充電寶的需求。換句話說,充電寶不是被共用充電寶顛覆,就是被技術進步顛覆。所以所有做充電寶生意的廠商必須要有足夠的危機感,因為大多數的顛覆都發生在側翼。柯達照片破產了,不是因為有人膠捲比他做得好,而是大家都用數碼相機了。

有的充電寶廠商會反駁,以前我是賣C端,現在賣B端不行嗎?不行。你以前面對10億散戶,你有很好的定價權。未來如果共用充電寶普及了,不會有太多家運營,雖然這個生意的網路效應沒那麼強(很多人還是本地借本地還),但是VC的馬太效應很明顯,只投頭部企業,所以這個領域最後不會活那麼多家。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客戶只有10家,那就壞了,因為你失去了定價權。

就像伺服器生意一樣,過去賣給各個IT公司,日子很好過。現在都雲計算了,採購商就阿裡、騰訊、百度、華為那麼幾家,賣給他們根本賣不出任何利潤,給你生意就不錯了,而且大量的都是定制化的需求,香餑餑變成苦生意了。

多嘉嘉語:

充電寶不是被共用充電寶顛覆,就是被技術進步顛覆。所以所有做充電寶生意的廠商必須要有足夠的危機感,市場對產品的技術與品質的要求是越來越高,而且大多數的顛覆都發生在側翼。

雷軍曾提出過“飛豬理論”,意思是“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在創業圈內被廣泛流傳,創業成功的本質是找到風口,順勢而為。充電寶的風口吹起了風,共用充電寶飛了起來。能不能獲益,就看接下來大家怎麼革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