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化妝品零售霸主屈臣氏的衰落是因為犯了什麼錯

在過去的二十幾年裡, 屈臣氏作為集化妝品, 個人護理和美容產品為一體的商業生態, 一直以來都標榜著國際化零售形象。 在一開始的時候, 屈臣氏以迅猛之勢, 攬獲一群忠實的買家, 在亞洲地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好景不長, 屈臣氏的發展在近幾年開始進入衰退道路, 究竟屈臣氏遭到什麼困阻又能給各位商家帶來什麼借鑒, 這篇文章將會詳細闡述。

一、產品的定位失策

在屈臣氏的發展過程中,它既想向買家樹立專賣國外大品牌產品的店鋪形象, 又想謀取更過利潤從而讓大量國內品牌入駐該店鋪。 從而導致屈臣氏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品牌形象因其對利益的盲目追逐而開始受損, 這是它作繭自縛的第一步。

很多屈臣氏的買家都是女性用戶, 她們對於臉部都是很捨得下重本去投資的, 特別一二線城市的買家。 本來密集分佈的屈臣氏門店是她們的最佳選擇,

但是屈臣氏在後期缺乏國際新品和有價值的彩妝, 導致了買家的大量流失。

在後期屈臣氏更多的利潤是來自於自有品牌, 對於一家成熟的零售業來說通過自有成品來加深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可取的, 但是屈臣氏過於“山寨式”的產品卻引起了很多買家的詬病。 比如屈臣氏的一款自有護髮素模仿潘婷的, 男士洗面乳模仿曼秀雷敦, 美白麵膜模仿我的美麗日記等等不勝枚舉。 屈臣氏不僅模仿, 還將兩種不同品牌但外觀相似的產品放在一起售賣, 在自有品牌上標上“熱賣”的字眼, 用這種不入流的投機取巧的方式來獲取利潤, 它已經將自己的原先的高端形象摒棄, 這樣的自我摧毀是屈臣氏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二、沒有考慮用戶體驗

去屈臣氏購買產品經常有一個熟悉的場景, 就是導購員會在你周圍一直問你要購買的產品, 然後開始滔滔不絕地為你推薦一堆產品, 完全擾亂你的思維, 有種近乎強迫的做法去讓你跟她達成交易。 自主購物的模式就是提供一個自由的氛圍和豐富的產品區域讓買家盡情的選購, 但是屈臣氏在這兩點上都很欠缺。

第一點我們已經提出, 至於提供豐富的產品方面, 屈臣氏在後期的發展過程中, 通過各種各樣的連接費、促銷費、條碼費、進場費, 向進駐商家肆意收取費用。 商家在這樣的長久模式下就會覺察到收入與獲利不對等而選擇退出, 這樣的結構會讓B端和C端同時受傷,

只剩屈臣氏獲利。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 買家可以通過多種線上途徑瞭解更多的產品, 她們也容易受網紅和一線潮流資訊的影響去做購買的決定。 買家對品質好的產品的欲望是無法估量的, 這也就要求線下商傢俱有柔性供應鏈系統, 若是只和固定商家進貨, 那無法滿足用戶的購物需求, 若是故步自封, 只著眼於眼前利益, 那發展定不長久。

屈臣氏的衰落預示著國內化妝品零售的發展出現了下降趨勢, 這值得每位正在從事化妝品行業的商家的覺醒。 商家們應該堅持自己的品牌理念, 切勿鼠目寸光只貪婪眼前的利益, 商家一開始可以適當地引導買家的購物方向, 但不能以為買家是“可控制”的,

在資訊流越來越豐富的當下, 還是要注重買家的購物體驗和情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