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壽光好人”常春曉:用愛心接力,讓生命延續

人們總喜歡把醫生比喻為白衣天使, 身穿一塵不染的白衣, 做著神聖有成就感的工作, 如果醫生真是天使, 那它的兩扇翅膀, 一扇應該是醫術, 另一扇則是醫德, 只有這兩扇翅膀一齊用力飛翔, 天使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而他, 不僅是一個用兩扇翅膀一齊飛翔的“天使”, 更是熱衷公益的愛心傳承人, 他積極參與扶危濟困活動, 多次參與無償獻血, 並通過捐獻造血幹細胞, 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 為素不相識的家庭帶來生活的曙光和希望, 他就是常春曉。 常春曉 2006 年參加工作, 是侯鎮中心衛生醫院的外科主治醫師。

從醫以來, 他堅持戰鬥在外科工作第一線, 每天對病人進行接診、急診, 在手術臺上為病人進行手術, 給患者及其家屬送去了健康和溫暖。 工作中, 他兢兢業業, 視病人如親人, 是一名優秀的外科大夫。

熱衷於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扶危濟困

常春曉是同事眼中的 “熱心腸”, 不管是病人還是朋友, 遇到事情找他, 他都不會拒絕。 “雖然身材瘦小, 但他一直是我們院裡公益活動的積極分子, 每次只要院裡組織無償獻血, 他都會積極報名。 ” 在外科副院長張光玉的眼中, 常春曉是個工作熱忱、 富有愛心、 勇於奉獻的年輕人。

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 對常春曉來說, 這句話可能有著更深刻的意義。 從讀醫學院開始, 常春曉 便 經 常 參 與 無 償 獻 血 的 公 益 活動。

血是生命的源泉, 愛是生命的曙光, 無償獻血架設起了人與人之間的橋樑, 醫務人員無償獻血, 更體現了救死扶傷, 無私奉獻的人道主義精神。

本著治病救人的想法, 從醫多年後, 常春曉又在 2010 年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並在 2011 年成為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 的志願者。

捐獻造血幹細胞為延續生命“接力”

2016年的一天, 常春曉接到濰坊紅十字會的通知, 有一名白血病患者與他的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 問他是否願意給對方無償的捐獻, 當 時 常 春 曉 沒 有 絲 毫 猶 豫 便 答 應了, 他說:“你們不要有顧慮, 作為醫生能幫助到病人, 我從內心感到高興。 ”

常春曉回憶說, 當得知自己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後,

他的內心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有高興、有平靜……因為救死扶傷本身就是一個醫生的天職, 他最大的願望, 就 是 能 順 利 采 集 造 血 幹 細 胞 。 他說:“非血緣關係的造血幹細胞配對相符率非常低, 知道這個消息時, 我 的 心 裡 也 是 覺 得 跟 中 了 彩 票 似的, 想到自己可以幫助病人延續生命, 能夠給一個家庭帶來希望, 我從心底裡高興。 ”

可事實並沒有常春曉想像的那麼簡單, 由於他的體重不到 50 公斤, 比病人體重輕 20 多公斤, 雖然身體各項指標都達標, 但要捐獻造血 幹 細 胞 的 話 , 仍 需 要 他 進 行 增肥, 以減少其身體的負擔, 而同時考慮到他的身體偏瘦等因素, 常春曉的父母對捐獻一事表示了反對的態度。 “我跟妻子都是醫生,

妻子對我做的事情一直很支持, 我們倆多次給父母做思想工作, 最終老人也不再反對。 ”常春曉說。

2017 年 1 月, 常春曉在妻子陪同 下 到 濟 南 軍 區 總 醫 院 進 行 了 捐獻。 7 天的準備時間讓常春曉的情緒波動很大, 因為動員劑藥物的副作用讓他渾身酸痛, 他內心裡也有過動搖, 也想過放棄, 可一想到還有一個生命在等待, 只有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才能讓對方活下來, 他便咬牙堅持了下來。 一切準備充分後, 2017 年1 月 23 日、 24 日, 常春曉進行了兩次捐獻, 320 毫升造血幹細胞緊急送到了北京 307 醫院。 “捐獻完後, 緊繃的心也放鬆下來, 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心裡默默地祝福對方早日康復。 ” 常春曉說。

常春曉是2017年濰坊市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第1人,

濰坊市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第38人。 讓他欣慰的是, 得到捐助的患者也給常春曉寄來感謝信, 受捐者表示會延續愛心, 好好地生活下去, 把愛和生命的希望傳遞下去。 壽光日報記者 鄭小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