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熊貓的黑白之道丨玉米熊放學小報No.191

大家好, 我是從小就喜歡動物的陳婷!

相信不少人都想過大熊貓為啥只有黑白兩色呢?一輩子只能拍黑色照片多沒意思。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動物學家們很長時間,

但最近終於有了答案了!

先別急著揭曉答案, 先來說說動物的色彩。 一般來說呢, 動物體表的顏色有許多不同的作用, 有的是為了把自己藏起來, 不讓天敵發現自己;有的是為了警示天敵我有毒, 別來吃我;有的模擬成天敵的天敵來嚇退敵人;有的是為了吸引異性;還有的是為了和同伴之間進行交流等。

前面四點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 和同伴交流的我來舉個例子, 以前人們認為變色龍是隨著環境顏色的改變而改變, 但後來科學家們發現變色龍變色更重要的一個作用是通過改變顏色來向同伴傳達一些情緒和資訊, 以此來與同伴交流。

另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通常是昆蟲、魚和鳥的顏色比較豐富靚麗, 而哺乳動物是灰、棕色系的。 這是因為昆蟲、魚、鳥通常都通過豐富的色彩來警示或吸引異性, 而哺乳動物通常是和環境顏色一致, 就連森林之王老虎也不例外。 在動物園裡看老虎, 覺得它的黃色皮毛加上黑色條紋很醒目很漂亮,

但是如果老虎身處野外的大森林中, 黃色和黑色條紋使它能很好地隱藏在叢林中, 它就可以偷偷伏擊它的獵物了。 你想啊, 如果它是顯眼的大紅色或亮藍色, 獵物老早就發現它、然後跑掉了, 老虎不就要活活餓死了嘛。

但是像大熊貓這樣有著黑與白兩種對立的顏色的哺乳動物是很少的,

尤其在它白白圓圓的大臉蛋上有兩個黑色的豎立的耳朵, 還有一對熬夜後遺症似的黑眼圈, 更是讓人費解。

在今年2月28日的《行為生態學》雜誌網路版上, Tim Caro等人發表論文《為什麼大熊貓是黑色與白色的?》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和解答。

在此之前, 科學家們對大熊貓特殊毛色的作用也有許多說法, 文中大致總結了一下:第一個, 是為了警示, 以宣告自己很好鬥;第二個, 它白色的皮毛可以把自己很好地隱藏在雪地裡;第三個, 它黑色的皮毛可以幫助它吸收和保存熱量, 以抵禦嚴寒;第四個, 大熊貓臉上黑色的耳朵和眼圈是為了和同伴進行交流。 另外, 還有特別針對大熊貓黑眼圈作用的理論,

有人認為大熊貓的黑眼圈可以減少刺眼的陽光, 還有人認為其黑眼圈是為了讓別人看不出它真實的眼睛有多大。

而該文的作者在對大熊貓身體各個部位進行分區來分別研究, 還與195種食肉動物以及熊科動物的許多種類來進行對比, 總之就是各種高大上的方法和大量的研究工作,最終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大熊貓白色的毛皮部分是為了能夠隱藏在雪地中,而黑色四肢和肩部是為了隱藏在雪地的陰影裡。但它臉上的黑色耳朵和眼圈卻並不是為了隱藏,而是為了交流。黑色的耳朵是一種信號,用來表明自己很兇猛;黑色的眼圈則是為了個體識別,能讓其他大熊貓認出自己。同時,研究也表明,大熊貓黑色的皮毛與吸熱、調節體溫並沒有什麼關係;大熊貓的黑眼圈也沒有減少刺眼陽光和隱藏真實眼睛輪廓的作用。

此外呢,該論文還對大熊貓為什麼長成這樣做出了一個解釋:大熊貓吃竹子大家都知道,但是竹子營養少,不足以讓大熊貓儲存足夠的脂肪來冬眠,於是大熊貓一年四季都要活動,生活環境從雪山到光線很暗的熱帶雨林,而大熊貓又不能通過換毛來適應不同的環境,所以乾脆整個最簡單、百搭的黑色和白色。

怎麼樣,看完本文是不是對大熊貓又有了新的認識?大熊貓的黑色雙色並不是為了賣萌,其中還有這麼多道道呢,是不是頓時感覺生命如此奇妙了呢。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放學小報。

總之就是各種高大上的方法和大量的研究工作,最終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大熊貓白色的毛皮部分是為了能夠隱藏在雪地中,而黑色四肢和肩部是為了隱藏在雪地的陰影裡。但它臉上的黑色耳朵和眼圈卻並不是為了隱藏,而是為了交流。黑色的耳朵是一種信號,用來表明自己很兇猛;黑色的眼圈則是為了個體識別,能讓其他大熊貓認出自己。同時,研究也表明,大熊貓黑色的皮毛與吸熱、調節體溫並沒有什麼關係;大熊貓的黑眼圈也沒有減少刺眼陽光和隱藏真實眼睛輪廓的作用。

此外呢,該論文還對大熊貓為什麼長成這樣做出了一個解釋:大熊貓吃竹子大家都知道,但是竹子營養少,不足以讓大熊貓儲存足夠的脂肪來冬眠,於是大熊貓一年四季都要活動,生活環境從雪山到光線很暗的熱帶雨林,而大熊貓又不能通過換毛來適應不同的環境,所以乾脆整個最簡單、百搭的黑色和白色。

怎麼樣,看完本文是不是對大熊貓又有了新的認識?大熊貓的黑色雙色並不是為了賣萌,其中還有這麼多道道呢,是不是頓時感覺生命如此奇妙了呢。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放學小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