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斬首”成風!“你砍這頭我砍那頭” 臺灣已成“亞洲砍城”

最近, 臺灣有了一個新的名字——“亞洲砍城”, 你砍這頭, 我砍那頭, “斬首”成風, 聽起來著實嚇人, 到底怎麼回事?我們先來看新聞。

4月22日,

臺北市陽明山公園辛亥光復樓前的蔣介石銅像被發現遭破壞, 還噴漆寫上“228元兇”, “殺人魔”等字眼。 事後, 有名為“臺灣建國工程隊”的“台獨”團體發文稱是他們所為, 並揚言還會有下一步的行動。 他們聲稱是不滿日前前臺北市議員李承龍在烏山頭水庫斬首八田與一銅像, 故採取的報復行動。 但破壞銅像斬首方式已涉及毀損罪, 臺北市公園處也表示, 將追究責任。

近期, 臺灣各種銅像的破壞事件頻發, 先有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銅像被斷頭, 隨後, 臺北市陽明山花鐘公園旁的蔣中正銅像又被人發現遭砍頭, 並漆上“228元兇”等字眼。 加上此前“台獨”分子推倒孫中山銅像, 對各地孫中山蔣介石銅像進行破壞、潑漆等行為, 可以說, 臺灣終於把自己弄成了名聞遐邇的亞洲“砍”城。

在臺灣處處可以看見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銅像、遺像。 然而, 近年來, 由於民進黨的背地支持和縱容, 全台各地的孫中山和蔣介石銅像遭“獨派”人士破壞和潑漆的事件屢見不鮮, 僅僅最近一個月就發生了多起。

3月12日, 新北中和的蔣介石銅像遭斬首;

3月29日和4月3日, 臺北市的兩座蔣介石銅像被破壞;

4月9日, 新北新店的蔣介石銅像被斬首;

4月22日, 臺北市陽明山的蔣介石銅像同樣被“獨派”分子斬首。

而在每年的“二.二八”期間, 都是蔣介石銅像被破壞甚至被拉倒的高發期。

而孫中山銅像也同樣曾遭破壞, 2014年4月22日, “台獨”團體公投護臺灣聯盟糾集了幾十名人士, 集結在台南市區一公園內, 強行拉倒了塑立在公園裡的孫中山銅像。

連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也難逃一劫, 2015年12月, 著名影星成龍向臺北故宮南院贈送了“十二生肖銅頭”的藝術品, 卻在展出的第二天就被“台獨”分子潑了紅漆, 民進黨上臺後, 更是將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強行移除。

陽明山蔣介石銅像遭到破壞, 又是“獨派”團體報復所致, 這裡面嚴重的對立引發島內輿論的激烈討論。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強調, 在充滿誤解的社會裡, 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化解對立,雖是漫漫長路,確是必須堅持走下去的道路。問題是,以刻意、片面的角度,真的能讓我們獲得和解嗎?還是繼續讓我們的社會充滿對立與撕裂?當臺灣社會失去理性看待事物和對話的空間,最終不僅無法還原歷史,真相也將永遠被掩蓋在仇恨與片面的所謂正義之下。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則表示,這幾年在民進黨意識形態操弄下,臺灣歷史與認同都遭扭曲。民進黨執政後,更由台當局領導帶頭粗暴“去蔣”,讓臺灣內部族群仇恨對立態勢升高、裂痕擴大。郝龍斌強調,民進黨當局不斷製造仇恨、不滿與對立,以為可坐享撕裂社會後的選票利益,但這樣的社會氛圍總有一天會反撲蔡當局。蔡當局製造仇恨對立,代價遲早要還。

臺灣退役中將吳斯懷則發文指出,如果“台獨”團體與親日人士繼續破壞,挑動民族情結,破壞的將不只是八田與一銅像,所有與日本有關的圖騰,都會有人去破壞。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稱,沒有生命的銅像,卻變成臺灣不同意見的人士洩憤報復的場域,儼然成為新的“臺灣奇跡”。銅像是死的,人是活的,當權者有義務以真誠化解暴戾之氣,避免民眾陷入內戰分裂的泥淖。

臺灣《聯合報》則評論表示,在“轉型正義”大旗下,蔣介石銅像斬首如“理所當然”,而當八田與一銅像被斬首,台南市長馬上向日本“報告”修復計畫。而今再度有人對陽明山的蔣介石銅像斬首,讓人不禁要問:蔡當局何其忍心,要讓民間對立與相互斬首事件一直激蕩起來?這是一股什麼樣的社會氛圍,讓大家相繼以砍銅像為生活目標?臺灣該關注的議題不是在冷冰冰的銅像上,而是在民生議題與經濟發展上。往者已矣,當初設立銅像的目的,已隨著歷史逐漸被還原而失去了意義,但是其存廢,豈是用“砍”的方式來決定其命運呢?這樣的做法,既沒有理性也很粗暴,更是會掀起一股暴戾之氣。

臺灣《旺報》則發表臺灣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呂謦煒的評論認為,從八田與一銅像與蔣介石銅像被斬首後臺當局的不同反應可以看出,民進黨的“轉型正義”是以偏概全、雙重標準。八田與一的嘉南大圳,其實對臺灣農民貢獻有限,反而是蔣介石為臺灣打下之後蔣經國時期經濟起飛的基礎。然而現如今,蔣介石銅像斬首被無視,打倒八田與一的銅像倒有事了,臺灣難道還是日本人的殖民地嗎?

嚴重的統獨對立已經將臺灣社會撕裂兩半,那麼未來這樣的行為是否會引發島內統獨兩派正面交鋒呢?

海峽衛視《今日海峽》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鐘厚濤表示,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從“獨派”角度來講,他們當下的任務就是要打破和清除掉國民黨與一個中國有關的任何政治文化符號,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蔣介石的銅像,未來“獨派”將會把破壞蔣公頭像作為一項政治工程來去做。從蔡當局來講,他們有可能會為“獨派”的作為提供保護傘。從統派角度來說,他們只能被迫還擊,對於蔡英文當局以及“獨派”的做法,很多島內的有識之士已經忍無可忍,那就無需再忍,被迫做出反制行動,所以未來獨派可能會變本加厲,統派也不會偃旗息鼓,而是不斷反制,未來如何面對這種社會戾氣,將是擺在蔡英文當局面前的一道難題。

海峽衛視《今日海峽》臺北特約評論員李孔智更是警告說,這樣的行為,未來有可能會持續升級,如果蔡當局處理不好,那麼未來,將會不僅是砍銅像人頭,甚至會發展到互相攻擊,身體自由的傷害,甚至會砍人頭!

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化解對立,雖是漫漫長路,確是必須堅持走下去的道路。問題是,以刻意、片面的角度,真的能讓我們獲得和解嗎?還是繼續讓我們的社會充滿對立與撕裂?當臺灣社會失去理性看待事物和對話的空間,最終不僅無法還原歷史,真相也將永遠被掩蓋在仇恨與片面的所謂正義之下。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則表示,這幾年在民進黨意識形態操弄下,臺灣歷史與認同都遭扭曲。民進黨執政後,更由台當局領導帶頭粗暴“去蔣”,讓臺灣內部族群仇恨對立態勢升高、裂痕擴大。郝龍斌強調,民進黨當局不斷製造仇恨、不滿與對立,以為可坐享撕裂社會後的選票利益,但這樣的社會氛圍總有一天會反撲蔡當局。蔡當局製造仇恨對立,代價遲早要還。

臺灣退役中將吳斯懷則發文指出,如果“台獨”團體與親日人士繼續破壞,挑動民族情結,破壞的將不只是八田與一銅像,所有與日本有關的圖騰,都會有人去破壞。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稱,沒有生命的銅像,卻變成臺灣不同意見的人士洩憤報復的場域,儼然成為新的“臺灣奇跡”。銅像是死的,人是活的,當權者有義務以真誠化解暴戾之氣,避免民眾陷入內戰分裂的泥淖。

臺灣《聯合報》則評論表示,在“轉型正義”大旗下,蔣介石銅像斬首如“理所當然”,而當八田與一銅像被斬首,台南市長馬上向日本“報告”修復計畫。而今再度有人對陽明山的蔣介石銅像斬首,讓人不禁要問:蔡當局何其忍心,要讓民間對立與相互斬首事件一直激蕩起來?這是一股什麼樣的社會氛圍,讓大家相繼以砍銅像為生活目標?臺灣該關注的議題不是在冷冰冰的銅像上,而是在民生議題與經濟發展上。往者已矣,當初設立銅像的目的,已隨著歷史逐漸被還原而失去了意義,但是其存廢,豈是用“砍”的方式來決定其命運呢?這樣的做法,既沒有理性也很粗暴,更是會掀起一股暴戾之氣。

臺灣《旺報》則發表臺灣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呂謦煒的評論認為,從八田與一銅像與蔣介石銅像被斬首後臺當局的不同反應可以看出,民進黨的“轉型正義”是以偏概全、雙重標準。八田與一的嘉南大圳,其實對臺灣農民貢獻有限,反而是蔣介石為臺灣打下之後蔣經國時期經濟起飛的基礎。然而現如今,蔣介石銅像斬首被無視,打倒八田與一的銅像倒有事了,臺灣難道還是日本人的殖民地嗎?

嚴重的統獨對立已經將臺灣社會撕裂兩半,那麼未來這樣的行為是否會引發島內統獨兩派正面交鋒呢?

海峽衛視《今日海峽》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鐘厚濤表示,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從“獨派”角度來講,他們當下的任務就是要打破和清除掉國民黨與一個中國有關的任何政治文化符號,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蔣介石的銅像,未來“獨派”將會把破壞蔣公頭像作為一項政治工程來去做。從蔡當局來講,他們有可能會為“獨派”的作為提供保護傘。從統派角度來說,他們只能被迫還擊,對於蔡英文當局以及“獨派”的做法,很多島內的有識之士已經忍無可忍,那就無需再忍,被迫做出反制行動,所以未來獨派可能會變本加厲,統派也不會偃旗息鼓,而是不斷反制,未來如何面對這種社會戾氣,將是擺在蔡英文當局面前的一道難題。

海峽衛視《今日海峽》臺北特約評論員李孔智更是警告說,這樣的行為,未來有可能會持續升級,如果蔡當局處理不好,那麼未來,將會不僅是砍銅像人頭,甚至會發展到互相攻擊,身體自由的傷害,甚至會砍人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