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點贊」她們的青春,伴著軍旗飛揚

青春是什麼顏色?“90後”的她們一定有著不同的答案, 但相同的是身上那抹軍綠和體內燃燒沸騰的紅色。

這是一群90後女孩的成長印記, 從稚氣未脫到踏進軍營一步步成長;這是一群中國女兵的青春記憶, 她們的青春足跡也許就在你的身邊, 也許你就是她。 有人羡慕她們手握鋼槍的英姿颯爽, 但卻不知道身後的摸爬滾打;有人認為女兵只有苦與汗, 卻不曾見過她們擁有的愛與美。

我們看到了軍營如何把這些普通女孩, 變成優秀的女兵, 她們以堅強自信的姿態, 書寫著巾幗築夢追夢圓夢的軍旅華章。

讓我們一起為這份迷彩青春鼓掌。

1系在降落傘上的特戰夢

巾幗拋頭膽氣豪, 壯士更要敬天嬌。 自古英雄女傑有, 現今女豪更逍遙。 陸軍第21集團軍某特戰旅女兵楊麗就是那個誓與男兵爭高下的“女中豪傑”。 當兵5年, 楊麗被集團軍表彰為“踐行強軍目標標兵”,

榮立三等功1次。 創造了女兵第一次高原跳傘、女兵第一次跳翼傘、女兵第一次大飛機跳傘3個全軍首次。

夢想總是要有的, 萬一就實現了呢。 楊麗原是一名通信兵, 每天都穿梭在機房和宿舍, 偶爾的訓練, 對這個戰鬥性十足的“女漢子”來說小菜一碟, 於是她每天給自己“加餐”:比別人多做100個深蹲, 別人跑3公里她要跑5公里負重。 身旁的戰友都會說, “女孩就別這麼拼命了”。 她總是一本正經地說著, “嘿, 我可是要當‘特戰尖兵’的, 鑽火圈, 爬泥潭, 那多過癮。 ”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一個普通的下午, 單位領導告訴她, 特種部隊要選拔首批女特戰隊員, 有興趣去競選嗎?“有”, 楊麗斬釘截鐵地說道, 那個下午變得不再普通。 經過嚴苛的篩選, 激烈的角逐, 楊麗脫穎而出, 如願來到了被譽為“天狼突擊隊”的某特戰旅。

駐地位於西北某地, 這裡的冬天寒冷又漫長, 風吹在臉上, 像刀割一樣。 幾天下來, 這個渾身是膽的“女漢子”已被殘酷的訓練、惡劣的氣候折騰得沒有了“膽氣”。 當她看見一批進來的女兵還在一直堅持時,

她又開始責備自己, 別人都能堅持, 我為什麼不能堅持。 心裡面一直告訴自己:“自己選的路我要笑著走下去”。

訓練時, 攀登她第一個爬, 滑降她第一個上, 泥潭她第一個跳……訓練倒功時, 因為不得要領, 每倒一動都摔得渾身疼, 滿嘴滿臉的沙子。 不知道身上摔出多少淤青, 才順利通過。 靠著這份堅持, 她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20多個特戰課目, 成為一名優秀特種兵。

跳傘, 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勇敢者的遊戲”。 這一課目本不是女兵的必訓內容, 但楊麗還是向上級遞交了“請戰書”。 傘降動作看上去並不複雜, 只有幾個簡單動作, 可每個動作要達到熟練的程度, 都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訓練。

2014年8月, 楊麗隨單位一道開赴被稱為“世界屋脊”“生命禁區”的青藏高原, 開展高原傘降訓練。 楊麗是這一組傘降隊員中唯一一名女隊員。

飛機爬升到1200米預定高度時, “嘀……”綠色信號燈閃亮, 尾門打開, 高空勁風吹得她的衣袖獵獵作響。

檢查氧氣面罩, 含胸, 收腹, 屈腿, 重心向前, 雙手抱緊備份傘, 做好離機準備。“跳!”放傘員一聲令下,楊麗跟隨前面的男隊員躍出尾門。

耳邊傳來呼嘯的風聲,身體迅速下墜,引導傘牽引傘繩“嘩嘩”的聲音在她頭頂響起。直到傘開了,懸著的心才放回了肚子。她迅速調整坐帶,雙手抓住操縱棒,開始尋找著陸中心點。

離地面越來越近,參照物也越來越清晰,腳下的大地被迅速放大。目測距離100米左右時,楊麗調整好方向,並緊雙腿,做好著陸準備。30米、20米、10米……她及時減速,輕盈落地。她又一次在“腳踏實地”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2高原格桑花的蛻變

23歲的童曉嬌還清晰記得來阿裡的那條路。她和4名自願申請赴阿裡高原組建話務女兵班的女兵一起乘坐運輸車穿越新藏線,一路顛簸,途經海拔4280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園,官兵下車拜謁為保衛和建設邊疆而獻身的105名烈士。當童曉嬌看到墓碑上鐫刻的烈士犧牲時年齡比自己還小時,她的心靈被深深震撼,為了祖國安寧和人民幸福,烈士年輕的生命永遠在雪域高原守衛著。翻過一座又一座達阪,蹚過一道又一道冰河,千余公里的道路足足跋涉了4天,終於來到了海拔4300米的阿裡軍分區駐地獅泉河。

2月的阿裡高原寒氣逼人、呵氣成霜,早晨九點,起床、出操,伴隨著響亮的口號聲,女兵們一天的生活開始了。

4年前,不滿20歲的青澀女孩童曉嬌走進軍營。對於自己的軍旅生涯,她一無所知,對於環境惡劣的阿裡更是從未瞭解。但是童曉嬌說:“當初申請上阿裡高原時,班長就告訴我,阿裡高原上是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的惡劣環境,要做好心理準備。”

可在童曉嬌看來,既然是選擇來當兵的女孩,就絕對不是嬌女子,來到部隊就意味著做好了吃苦的準備。選擇上阿裡,就是要在惡劣的環境中歷練自己,這才是當兵最重要的意義。

至今,童曉嬌對4年前阿裡軍分區話務女兵班組建初期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腦功活、耳功清、口功熱、手功巧”,這些對於話務女兵最基本的業務,在高寒高海拔的阿裡高原,顯得如此苛刻。

女兵們幾乎每天都是起得最早的,她們起床後一邊一絲不苟地疊被子,一邊嘴裡不停地背記著號碼、代碼,為了便於記憶她們還編了不少的故事和順口溜。到了晚上也不敢有一絲懈怠,夜很深了,女兵們還在學習室溫習白天所學的內容。

為了提高訓練水準和業務能力,童曉嬌為戰友們進行“記憶訓練”,發明了“聯想記憶法”“故事記憶法”“歌詞記憶法”,把枯燥、繁雜的號碼獨具匠心地串成順口溜、改成歌詞、故事來幫助記憶。

話務女兵班每年的兵源中都會有西藏本地的女兵入伍,由於入伍前在家基本都用藏語交流,雖然在學校也學習漢語知識,但是因為生活中說漢語的機會太少,普通話不標準成為這些女兵走上話務員崗位的“攔路虎”。針對這個情況,童曉嬌建立了漢語學習小組,利用《新華字典》和電腦打字軟體,説明藏族女兵學習中文拼音讀法,在長期不懈的堅持下,藏族女兵們的語音、語速、語調、音色、音量和音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名名女兵成為“巾幗傳令兵”。

2013年6月10日,在女兵班的共同努力下,阿裡軍分區話務女兵班正式建成。那一天,她們正式從男兵的手中接過話機,開始擔負總機值班任務。

4年後的今天,童曉嬌已成為一名優秀的班長,在高原強烈的紫外線長時間照射下,她們的皮膚沒有了往日的白皙,但她們卻說現在的樣子更健康,這是高原色,更是軍人本色。她們在“生命禁區”阿裡高原之上,攜手並肩,共同克服惡劣環境帶來的種種困難,用實際行動立起了高原話務女兵的好樣子。

3我的舞鞋是迷彩綠

臥倒、持槍、匍匐,在鐵絲網下穿越“火線”,身手矯健毫不拖泥帶水。硝煙味兒十足的南京政治學院第28屆軍事體能技能運動會上,新聞系九隊的大四學員唐婷婷的表現格外搶眼。曾在入學新訓時“一舞成名”的新疆姑娘,如今因為取得了戰術第一名並刷新了學院歷史紀錄再次成為焦點。看著鞋面磨光的迷彩鞋,可以想見這穿過舞鞋的雙腳為了化繭成蝶克服了多少困難。

2013年,能歌善舞的唐婷婷考進了軍校。“這嬌滴滴的丫頭能行嗎。”家人不僅擔心她荒廢了舞蹈,更擔心她是否能吃得了部隊的苦。事實證明唐婷婷沒有讓親友們失望。在新訓晚會上,唐婷婷落落大方的優美舞姿一掃學員們百里拉練的疲倦,風吹日曬的黑皮膚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對她的認可。

唐婷婷懷著對部隊的嚮往成功考入軍校,但她並沒有因為進入到理想的校園而滿足,能文能武的女戰士是她成長路上的新目標。為了強化體能基礎,每天正課結束後,為自己強訓體能1小時,她用汗水澆灌了訓練場,更用汗水收穫了成長。先後榮獲了優秀學員、嚴高鴻獎學金、解放軍報獎學金等系列獎項。“我要像阿甘一樣,用堅持不懈贏得所有人的尊重。”她講出自己的心聲——借這個機會檢驗自己,展示自己。

每年10月的軍事體能技能運動會,是檢驗學員訓練成果的大校場,而唐婷婷選擇了對女學員來說難度係數最高的戰術比賽。這對於沒有基層部隊訓練生活經歷的姑娘而言,挑戰可想而知。但唐婷婷絲毫不懼,咬咬牙紮起頭髮、紮緊褲腿,滾進障礙場的泥土中開始備戰。

盛夏的南京如同火爐,毫無遮蔽的障礙訓練場如同蒸籠,每跑一趟下來都是煎熬。身背彈夾、手持步槍,汩汩流下的汗水濕透衣服,把沾在身上的塵土變成泥土,蓋住了身上的傷痕。每訓練完一動,她首先不是擦汗,而是徑直跑向教員請教問題所在,跟著示範動作一遍遍琢磨。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她磨壞了兩條迷彩褲,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手腕被步槍磨得血肉模糊,讓人看著都心疼,第二天依舊照常訓練。“我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軍人。”每當有人表達憐惜之情時,她總是報之樂在其中的燦爛一笑。

4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初入軍營的小丫頭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共和國女軍官,逝去的是稚嫩,留下的卻是堅毅。順利通過考核並被保送研究生的她,放下舞鞋腳踏迷彩,英武的身姿已然是名優秀的戰士。

4有一種“折騰”叫成長

國家二級運動員、校禮儀隊隊長、舞蹈社成員、平面模特、戰士、學員、軍官……幾個名詞記錄下了陸軍第14集團軍某炮兵旅排長郭桐羽的成長歷程。從地方大學生到部隊女軍官,郭桐羽用行動演繹了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

大學期間,她是眾人心目中的“女神”。作為校禮儀隊隊長,只要有她參加的活動一定是人氣爆滿。大二下學期,她兼職當起了一名平面模特,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的她卻偏要靠才華。2011年仲夏,臨近畢業的郭桐羽,因為學習成績優異,加之在實習期間表現出色,一家私企向她拋出了橄欖枝,並給出了豐厚的待遇。正當同學們都羡慕她不用為前途而擔憂時,她卻做了一個在大家看來很“另類”的選擇——去當兵。

對郭桐羽而言,軍營是上過抗美援朝戰場的外公口中的故事;是照片上當兵的表哥魁梧的身姿和剛毅的眼神;是汶川地震時,廢墟中的小男孩給人民子弟兵敬的禮。軍營夢,在她的眼前越來越清晰。登車前往部隊的那天,父母到車站送她,她忍住淚水,和爸爸說道:“爸,等我以後身體練好了,家裡的水我來扛。”家住6樓,每次換水爸爸都會累得氣喘吁吁,離別前的千言萬語變成了一個簡單而又溫暖的承諾。

不斷地奮鬥就會走上成功之路。郭桐羽一直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初到軍營的郭桐羽有點“水土不服”,做什麼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導致別人總說她這個頂著各種頭銜進來的大學生“不太行”。這讓小暴脾氣的郭桐羽受不了了,為此,她奮起直追,不是在訓練場揮灑汗水,就是對著鏡子練佇列,要不就是在班裡整理那床“豆腐塊”。慢慢地,她用行動將“不太行”變成了“她真行”。她的照片貼上了連隊的榮譽牆,她是內務標兵、還是訓練標兵。新訓快結束時組織文藝匯演,她以自己的經歷為藍本,自編自導自演了舞蹈《女兵》,贏得了在場官兵如潮水般的掌聲。

紅裝要穿得美麗動人,武裝要穿得英姿颯爽。自那以後,郭桐羽成了大夥學習的榜樣。在舞臺上,她是那個幽默風趣、能歌善舞的“女神”;在訓練場上,她是那個敢於拼搏、直面挑戰的“鏗鏘玫瑰”。

成長的道路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一直有個軍官夢的郭桐羽,當兵第二年迎來了屬於她的機會,從大專畢業生士兵中招收本科層次生長幹部學員考核考試。然而這一次,她並未如願,微弱的分差,使她與軍官夢失之交臂。這個時候,距離退伍還有不到5個月的時間,郭桐羽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繼續留在部隊服役,來年再考,還是脫掉心愛的軍裝。她突然找不到方向了,整天無精打采。苦惱之際,母親打來電話,“桐桐,做一名軍人是你一直以來的夢想,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夢想。今年考不上,明年咱們再來!”聽著母親語重心長的話語,郭桐羽紅了眼眶。原來,母親得知了郭桐羽考學失利的消息和她近日的狀態,特意打電話過來給她加油打氣。這一刻,她為自己這段時間的不懂事而自責,她感恩戰友家人對她的包容。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當再一次面對考學機會的時候,郭桐羽沒有讓它從手中溜走。她成了近十年來全旅唯一一個考取專升本的戰士,以在原軍區專升本考學第一名的成績被重慶通信學院錄取。

2016年8月,郭桐羽結束了軍校學習,回到部隊繼續工作。她告訴記者:“這次回來,雖然身份變了,但是初到軍營的那份決心沒變,我現在在女兵排當排長,我的目標就是把她們都帶成能上舞臺、會爬戰術的‘鏗鏘玫瑰’!”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我們的動力就是您的點贊

來源 | 中國國防報

作者 | 王婧淩 李審榮 孫振者 劉曉東 楊季鑫

攝影 | 李傲然 劉曉東 丁 鵬 付司宇

本期編審:錢曉虎

值班編輯:杜麒麟李 華孫繼偉

做好離機準備。“跳!”放傘員一聲令下,楊麗跟隨前面的男隊員躍出尾門。

耳邊傳來呼嘯的風聲,身體迅速下墜,引導傘牽引傘繩“嘩嘩”的聲音在她頭頂響起。直到傘開了,懸著的心才放回了肚子。她迅速調整坐帶,雙手抓住操縱棒,開始尋找著陸中心點。

離地面越來越近,參照物也越來越清晰,腳下的大地被迅速放大。目測距離100米左右時,楊麗調整好方向,並緊雙腿,做好著陸準備。30米、20米、10米……她及時減速,輕盈落地。她又一次在“腳踏實地”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2高原格桑花的蛻變

23歲的童曉嬌還清晰記得來阿裡的那條路。她和4名自願申請赴阿裡高原組建話務女兵班的女兵一起乘坐運輸車穿越新藏線,一路顛簸,途經海拔4280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園,官兵下車拜謁為保衛和建設邊疆而獻身的105名烈士。當童曉嬌看到墓碑上鐫刻的烈士犧牲時年齡比自己還小時,她的心靈被深深震撼,為了祖國安寧和人民幸福,烈士年輕的生命永遠在雪域高原守衛著。翻過一座又一座達阪,蹚過一道又一道冰河,千余公里的道路足足跋涉了4天,終於來到了海拔4300米的阿裡軍分區駐地獅泉河。

2月的阿裡高原寒氣逼人、呵氣成霜,早晨九點,起床、出操,伴隨著響亮的口號聲,女兵們一天的生活開始了。

4年前,不滿20歲的青澀女孩童曉嬌走進軍營。對於自己的軍旅生涯,她一無所知,對於環境惡劣的阿裡更是從未瞭解。但是童曉嬌說:“當初申請上阿裡高原時,班長就告訴我,阿裡高原上是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的惡劣環境,要做好心理準備。”

可在童曉嬌看來,既然是選擇來當兵的女孩,就絕對不是嬌女子,來到部隊就意味著做好了吃苦的準備。選擇上阿裡,就是要在惡劣的環境中歷練自己,這才是當兵最重要的意義。

至今,童曉嬌對4年前阿裡軍分區話務女兵班組建初期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腦功活、耳功清、口功熱、手功巧”,這些對於話務女兵最基本的業務,在高寒高海拔的阿裡高原,顯得如此苛刻。

女兵們幾乎每天都是起得最早的,她們起床後一邊一絲不苟地疊被子,一邊嘴裡不停地背記著號碼、代碼,為了便於記憶她們還編了不少的故事和順口溜。到了晚上也不敢有一絲懈怠,夜很深了,女兵們還在學習室溫習白天所學的內容。

為了提高訓練水準和業務能力,童曉嬌為戰友們進行“記憶訓練”,發明了“聯想記憶法”“故事記憶法”“歌詞記憶法”,把枯燥、繁雜的號碼獨具匠心地串成順口溜、改成歌詞、故事來幫助記憶。

話務女兵班每年的兵源中都會有西藏本地的女兵入伍,由於入伍前在家基本都用藏語交流,雖然在學校也學習漢語知識,但是因為生活中說漢語的機會太少,普通話不標準成為這些女兵走上話務員崗位的“攔路虎”。針對這個情況,童曉嬌建立了漢語學習小組,利用《新華字典》和電腦打字軟體,説明藏族女兵學習中文拼音讀法,在長期不懈的堅持下,藏族女兵們的語音、語速、語調、音色、音量和音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名名女兵成為“巾幗傳令兵”。

2013年6月10日,在女兵班的共同努力下,阿裡軍分區話務女兵班正式建成。那一天,她們正式從男兵的手中接過話機,開始擔負總機值班任務。

4年後的今天,童曉嬌已成為一名優秀的班長,在高原強烈的紫外線長時間照射下,她們的皮膚沒有了往日的白皙,但她們卻說現在的樣子更健康,這是高原色,更是軍人本色。她們在“生命禁區”阿裡高原之上,攜手並肩,共同克服惡劣環境帶來的種種困難,用實際行動立起了高原話務女兵的好樣子。

3我的舞鞋是迷彩綠

臥倒、持槍、匍匐,在鐵絲網下穿越“火線”,身手矯健毫不拖泥帶水。硝煙味兒十足的南京政治學院第28屆軍事體能技能運動會上,新聞系九隊的大四學員唐婷婷的表現格外搶眼。曾在入學新訓時“一舞成名”的新疆姑娘,如今因為取得了戰術第一名並刷新了學院歷史紀錄再次成為焦點。看著鞋面磨光的迷彩鞋,可以想見這穿過舞鞋的雙腳為了化繭成蝶克服了多少困難。

2013年,能歌善舞的唐婷婷考進了軍校。“這嬌滴滴的丫頭能行嗎。”家人不僅擔心她荒廢了舞蹈,更擔心她是否能吃得了部隊的苦。事實證明唐婷婷沒有讓親友們失望。在新訓晚會上,唐婷婷落落大方的優美舞姿一掃學員們百里拉練的疲倦,風吹日曬的黑皮膚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對她的認可。

唐婷婷懷著對部隊的嚮往成功考入軍校,但她並沒有因為進入到理想的校園而滿足,能文能武的女戰士是她成長路上的新目標。為了強化體能基礎,每天正課結束後,為自己強訓體能1小時,她用汗水澆灌了訓練場,更用汗水收穫了成長。先後榮獲了優秀學員、嚴高鴻獎學金、解放軍報獎學金等系列獎項。“我要像阿甘一樣,用堅持不懈贏得所有人的尊重。”她講出自己的心聲——借這個機會檢驗自己,展示自己。

每年10月的軍事體能技能運動會,是檢驗學員訓練成果的大校場,而唐婷婷選擇了對女學員來說難度係數最高的戰術比賽。這對於沒有基層部隊訓練生活經歷的姑娘而言,挑戰可想而知。但唐婷婷絲毫不懼,咬咬牙紮起頭髮、紮緊褲腿,滾進障礙場的泥土中開始備戰。

盛夏的南京如同火爐,毫無遮蔽的障礙訓練場如同蒸籠,每跑一趟下來都是煎熬。身背彈夾、手持步槍,汩汩流下的汗水濕透衣服,把沾在身上的塵土變成泥土,蓋住了身上的傷痕。每訓練完一動,她首先不是擦汗,而是徑直跑向教員請教問題所在,跟著示範動作一遍遍琢磨。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她磨壞了兩條迷彩褲,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手腕被步槍磨得血肉模糊,讓人看著都心疼,第二天依舊照常訓練。“我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軍人。”每當有人表達憐惜之情時,她總是報之樂在其中的燦爛一笑。

4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初入軍營的小丫頭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共和國女軍官,逝去的是稚嫩,留下的卻是堅毅。順利通過考核並被保送研究生的她,放下舞鞋腳踏迷彩,英武的身姿已然是名優秀的戰士。

4有一種“折騰”叫成長

國家二級運動員、校禮儀隊隊長、舞蹈社成員、平面模特、戰士、學員、軍官……幾個名詞記錄下了陸軍第14集團軍某炮兵旅排長郭桐羽的成長歷程。從地方大學生到部隊女軍官,郭桐羽用行動演繹了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

大學期間,她是眾人心目中的“女神”。作為校禮儀隊隊長,只要有她參加的活動一定是人氣爆滿。大二下學期,她兼職當起了一名平面模特,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的她卻偏要靠才華。2011年仲夏,臨近畢業的郭桐羽,因為學習成績優異,加之在實習期間表現出色,一家私企向她拋出了橄欖枝,並給出了豐厚的待遇。正當同學們都羡慕她不用為前途而擔憂時,她卻做了一個在大家看來很“另類”的選擇——去當兵。

對郭桐羽而言,軍營是上過抗美援朝戰場的外公口中的故事;是照片上當兵的表哥魁梧的身姿和剛毅的眼神;是汶川地震時,廢墟中的小男孩給人民子弟兵敬的禮。軍營夢,在她的眼前越來越清晰。登車前往部隊的那天,父母到車站送她,她忍住淚水,和爸爸說道:“爸,等我以後身體練好了,家裡的水我來扛。”家住6樓,每次換水爸爸都會累得氣喘吁吁,離別前的千言萬語變成了一個簡單而又溫暖的承諾。

不斷地奮鬥就會走上成功之路。郭桐羽一直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初到軍營的郭桐羽有點“水土不服”,做什麼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導致別人總說她這個頂著各種頭銜進來的大學生“不太行”。這讓小暴脾氣的郭桐羽受不了了,為此,她奮起直追,不是在訓練場揮灑汗水,就是對著鏡子練佇列,要不就是在班裡整理那床“豆腐塊”。慢慢地,她用行動將“不太行”變成了“她真行”。她的照片貼上了連隊的榮譽牆,她是內務標兵、還是訓練標兵。新訓快結束時組織文藝匯演,她以自己的經歷為藍本,自編自導自演了舞蹈《女兵》,贏得了在場官兵如潮水般的掌聲。

紅裝要穿得美麗動人,武裝要穿得英姿颯爽。自那以後,郭桐羽成了大夥學習的榜樣。在舞臺上,她是那個幽默風趣、能歌善舞的“女神”;在訓練場上,她是那個敢於拼搏、直面挑戰的“鏗鏘玫瑰”。

成長的道路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一直有個軍官夢的郭桐羽,當兵第二年迎來了屬於她的機會,從大專畢業生士兵中招收本科層次生長幹部學員考核考試。然而這一次,她並未如願,微弱的分差,使她與軍官夢失之交臂。這個時候,距離退伍還有不到5個月的時間,郭桐羽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繼續留在部隊服役,來年再考,還是脫掉心愛的軍裝。她突然找不到方向了,整天無精打采。苦惱之際,母親打來電話,“桐桐,做一名軍人是你一直以來的夢想,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夢想。今年考不上,明年咱們再來!”聽著母親語重心長的話語,郭桐羽紅了眼眶。原來,母親得知了郭桐羽考學失利的消息和她近日的狀態,特意打電話過來給她加油打氣。這一刻,她為自己這段時間的不懂事而自責,她感恩戰友家人對她的包容。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當再一次面對考學機會的時候,郭桐羽沒有讓它從手中溜走。她成了近十年來全旅唯一一個考取專升本的戰士,以在原軍區專升本考學第一名的成績被重慶通信學院錄取。

2016年8月,郭桐羽結束了軍校學習,回到部隊繼續工作。她告訴記者:“這次回來,雖然身份變了,但是初到軍營的那份決心沒變,我現在在女兵排當排長,我的目標就是把她們都帶成能上舞臺、會爬戰術的‘鏗鏘玫瑰’!”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我們的動力就是您的點贊

來源 | 中國國防報

作者 | 王婧淩 李審榮 孫振者 劉曉東 楊季鑫

攝影 | 李傲然 劉曉東 丁 鵬 付司宇

本期編審:錢曉虎

值班編輯:杜麒麟李 華孫繼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