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栖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

圖說:玉米蛇。 上海海洋水族館供圖

【新民網·最新報導】奇形又怪狀的動物在哪裡?在《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在《山海經》裡的遠古時代?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瞭解到,

這些生物們已在上海海洋水族館中粉墨登場, 將與遊客相約過“五一”。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 上海海洋水族館將推出“奇怪的動物在哪裡”兩栖爬行動物特展。 遊客朋友們可以看到包括傘蜥、睫角守宮、高冠變色龍等在內的多種兩栖爬行生物, 這些“怪咖”們將以奇形怪狀的外貌、獨特的生活習性, 向遊客朋友展示兩栖爬行生物奇妙的“怪異之處”。

兩栖生物是第一種呼吸空氣的陸生脊椎動物, 出現在三億七千萬年前的泥盆紀後期, 在某種意義上是恐龍的親戚, 由魚類演化而來, 在脊椎動物演化史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兩栖生物的出現代表了從水生到陸生的過渡期:在它們的生命初期有鰓,

後伴隨著成長逐漸演變為肺。

此次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栖爬行生物特展, 除讓大家感受“怪咖”的獨特魅力外, 還特別策劃了兩栖爬行生物科普知識展和豐富的趣味科普活動, 目的是讓遊客朋友們在觀賞生物千奇百怪的形態之餘, 還能對其生物特性和生存現狀有更深的瞭解和認知。

特展生物介紹

高冠變色龍(Veiled Chameleon)

高冠變色龍主要分佈於葉門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阿拉伯半島, 因其頭上長有一個高高隆起的頭冠而得名, 該頭冠隨著生物的成熟逐漸長大。 變色龍受到應激時會變色, 雌性變色龍在生殖週期也會變色。 高冠變色龍多生活在樹上及其他植被上, 以各種昆蟲為食, 偶爾也會進食植物, 屬於雜食動物。

變色龍的一個普遍現象是雄性較雌性更為長壽, 雌性一般可存活5年, 而雄性則為8年。

傘蜥(Frilled Lizard)

傘蜥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南部,名字來源於頸部周圍巨大的、像傘邊一樣的褶皺, 這種褶皺通常折疊在一起, 貼在身上。 在自然界, 傘蜥大部分時間待在樹上, 主要以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 一般可長至85釐米(含尾巴)。

睫角守宮(Crested Gecko)

睫角守宮是生活在新赫里多尼亞島上的一種壁虎, 主要吃食昆蟲和水果。 它的眼睛上方長著像睫毛一樣的突起物, 為了嚇唬捕食者, 它的尾巴可以自行斷掉。 不同於其他壁虎的是, 睫角守宮的尾巴一旦斷落無法再長出。 因此在自然界, 多數成年睫角守宮都沒有尾巴, 白天它們通常躲在高高的樹枝裡的某個安全角落呼呼大睡,

是一種夜行性的守宮。

三角枯葉蛙(Long-nosed Horned Frog)

三角枯葉蛙是一種巨型蛙類, 一般可長到10至12釐米, 生活在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半島至新加坡、蘇門答臘島及婆羅洲的雨林中。 因為頭上長著長長的、三角形的突起, 類似犄角而得名。 在自然界, 主要吃食蜘蛛、小型齧齒類動物、蜥蜴和其他蛙類。

牛奶蛙(Amazon Milk Frog)

牛奶蛙的名字來源它在受到威脅時能分泌出一種乳白色的液體, 以嚇唬掠食者。 這種大型的樹棲蛙類主要生活在南美的亞馬遜雨林中, 一般體長為6至10釐米。 成年牛奶蛙呈淡灰色, 身上分佈有棕色或黑色斑紋, 幼年時斑紋色彩更鮮明。

玉米蛇(Corn Snake)

玉米蛇是北美的一種食鼠蛇, 體長一般為61—182釐米, 在自然界通常可以活6到8年。

它因腹部的花紋類似雜色的玉米而得名, 這個名字也與它常出沒於糧倉, 捕食偷吃玉米的老鼠有關。 玉米蛇無毒, 幫助人類控制野生齧齒類動物的數量, 從而減少它們破壞莊稼、傳播疾病。

藍舌蜥(Blue-tongued Skink)

藍舌蜥分佈於澳大利亞大陸, 因長著藍色的大舌頭而得名, 它用這個顏色詭異的舌頭虛張聲勢, 嚇唬“敵人”。 在自然界, 藍舌蜥以昆蟲、花朵和水果等為食, 一般可長到45釐米。 和其他蜥蜴相比, 藍舌蜥個性羞澀, 四肢較短, 行動緩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