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說:請在生活中製造儀式感,創造專屬於你的獨家記憶

人們常說, 生活中必須要有一些儀式, 儀式感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緻又有樂趣, 那什麼是儀式和儀式感呢?

比如戀愛的儀式有表白、分手, 結婚的儀式有提親、定親、婚禮, 屬於寶寶的儀式有三天、滿月、一百天、周歲。

比如屬於全體國人的年節儀式有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國慶、春節等。

比如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會為一些有特殊意義的事件舉行儀式, 比如升職加薪、久別重逢、生日時的聚會慶祝。

比如一些特殊的時刻也會有讓人記憶深刻的儀式, 相遇時的握手, 離別時候的擁抱和親吻等。

又比如每天我們會在一些特定的時間去做一些特定的事情,

這些習慣, 其實也是一種儀式。

所謂儀式感, 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那為什麼生活中要有儀式感呢?

借用《小王子》裡, 小狐狸的話來說, 就是:“你每天最好相同的時間來,

比如說, 你下午四點鐘來, 那麼從三點鐘起, 我就開始感到幸福, 時間越臨近, 我就越感到越幸福。 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

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 但是, 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 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

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

小狐狸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詮釋了儀式感的重要性, 那就是, 儀式感能讓我們明顯感覺到某些不同, 它能喚醒我們對內心的尊重, 能給我們莊重感和宿命感, 給我們信心, 從而去尊重生活。

儀式, 會把人們內在的情緒感受對外呈現出來, 並且和其他人進行分享, 從而讓人們獲得安全感和神聖感。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 儀式可以讓個人有歸屬感, 可以確認個人身份標籤和集體標籤的匹配與認同。

從個體心理學角度來看, 儀式可以讓個人生命劃分出一個個有特殊意義的節點, 在漫長的生命時光中賦予事件特殊的意義。

就像喜歡和愛的區別, 大約是因為愛有儀式感, 正式承認愛時會有表白, 愛修成正果時會有婚禮, 正式承認失去愛時會有分手, 而喜歡幾乎什麼儀式也沒有。

就像每年過年, 我們都會和家人一起團聚, 每家每戶都會放鞭炮放煙火, 會準備很多好吃的菜, 會做很多讓大家都高興的事, 過年就是和其他普通的日子不一樣, 過年時的記憶和情感也與其他普通的日子不同, 這也許就是儀式的力量。

生活中怎麼能少了驚喜和儀式感呢?

有人說, 只要開心, 天天都過情人節, 天天都過生日。

確實, 我們活著最重要的是內容, 而形式是次要的, 但在一些時候, 生活又需要有一些儀式感。

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也許是人類的一種特殊情感, 聽上去似乎很無聊, 但實際上卻很可愛。

從某種意義上說, 所謂的講究生活情趣不就是懂得製造各種儀式感麼?

而我們常說的習慣, 其實也不過是讓生活有了更多的儀式感。

讓儀式感成為一種習慣, 能讓自己更加自律、積極、樂觀。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不順心的事情已經夠多了, 如果我們能稍微用點心, 就能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更開心, 就能往我們的記憶中增添各種專屬特性, 何樂而不為呢?

人活著總要有一些儀式感的,不然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

這並非形式上的刻意、心理上的較真,只是為了能讓我們擁有更多難忘的獨家記憶而已。

我是明月,每天堅持做原創,可愛勤勞的心理諮詢師一枚,既然有緣相遇,關注我可好?

人活著總要有一些儀式感的,不然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

這並非形式上的刻意、心理上的較真,只是為了能讓我們擁有更多難忘的獨家記憶而已。

我是明月,每天堅持做原創,可愛勤勞的心理諮詢師一枚,既然有緣相遇,關注我可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