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物流如何轉型供應鏈?必備條件和6大方案

如今, 物流業轉型與創新要向更加高級的形態進化, 向分工更加複雜化、結構更加合理化前行, 因此, 物流向供應鏈轉型是促進物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本文分別從物流企業向供應鏈轉型的必要性以及轉型的方法進行初步的探討。

物流推動供應鏈發展, 供應鏈是物流的外延

供應鏈究竟是什麼?

供應鏈是通過對資訊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 從採購原材料開始, 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 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 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供應鏈管理是物流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產物, 而物流服務是供應鏈模式中產品流和服物流的主要載體。 總而言之, 供應鏈是物流企業沿著價值鏈進行毗鄰擴張的有效外延和首要選擇, 是引導物流企業脫離紅海駛向藍海的航標燈。

① 扭轉企業經營下滑局面, 發掘新的利潤增長點。

向供應鏈轉型是物流企業應對現有的市場競爭和未來功能的綜合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內在要求。

現在的局面大體是這樣的, 物流企業經營不景氣, 大型國企連年虧損, 中小企業經營舉步維艱;物流費用占GDP的比例下降緩慢。

② 塑造新的核心競爭力, 擴張發展的新外延。

物流轉型供應鏈, 既有利於增加市場份額, 提高盈利能力, 又可以從根本上重新界定核心業務, 提供自我增長的機會。

③ 降低流通成本, 增強綜合競爭力。

據美國物流諮詢公司研究, 一個企業如果借助協力廠商物流規模效應可節省成本5%, 如果從協力廠商物流延伸至整個供應鏈, 可節省10%-20%的成本。

④ 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智慧科技的成熟應用, 為物流企業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 平臺模式、O2O等新型商業模式的興起, 為供應鏈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物流向供應鏈轉型, 是物流的結構形態、運作模型和從業人員的觀念發生根本性轉變的過程。

轉型的6大方法

(1)明確企業總體定位, 提出未來發展的價值主張

供應鏈本質是連結一切, 降低系統成本, 實現快速交付。

供應鏈企業的類型可分為專業服務型、專案型、管道型、集成型、平臺型、生態型等, 從所服務供應鏈環節可分為生產型、流通消費型、終端零售型和全程供應鏈服務型等。

企業可以基於已有的資源以及新增能力, 確定轉型後的價值定位。

(2)構建良好的產業內外系統, 實現流程一體化

物流是銜接供應、生產和需求的中間紐帶, 具備開展供應鏈業務的先天優勢。 物流向供應鏈轉型可從橫向、縱向和空間三個維度進行拓展。

縱向方向拓展:前向可以提供採購執行、生產執行、研發等服務, 後向可以提供銷售、分銷執行、市場行銷等服務,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

橫向拓展:挖掘潛在資產的價值, 提供供應鏈金融、信用評價、風險評估、跨境電商、商品溯源等服務, 通過減少環節、節點優化, 進行集成化運營, 實現物流與資金流、商流、資訊流、人流的有機融合。

空間上:結合既有物流網路的分佈, 開展供應鏈服務,伴隨“一路一帶”戰略落地實施,要勇於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打造全球價值鏈、全球供應鏈和全球產業鏈。

轉型的過程,就是打造形成一個跨界整合、平臺共用、共融共生的O2O供應鏈商業生態圈。在服務過程中實現增值、增量、增利、增效。

(3)優化資源配置,重塑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物流與供應鏈運作需要兩種截然不同的資源和能力。

物流服務:重在資產運用和人員操作。

供應鏈資源:更側重於知識資本,關鍵在於系統地規劃、設計,在運營過程中的協同、集成、綜合匹配能力的打造。

利用技術

供應鏈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人的能力和資訊系統。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智慧科技等領先技術,契合供應鏈行業特點,研發滿足各類需求的資訊系統,實現全程移動互聯化,促進業務高效運作。

人才培養

調整團隊結構,加大金融、大資料、投資、風控、法律等供應鏈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吸引,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宣導知識和資本的合夥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來推動一個企業的轉型。

(4)宣導和合文化,進化形成推動供應鏈發展的內在基因

供應鏈是一種全新的產業組織理念和組織模式,它不是從技術角度實現供應鏈上各個企業的效益,而是從精細組織生產和流通角度,減少企業在其中產生的各種額外費用和資金積壓,實現鏈條企業系統整體的資源使用效率提升。

良好的供應鏈生態環境是每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需要每個個體分享,又靠所有個體共建。

這就要求企業在商業活動過程中,拿出自己的長板業務,和而不同,和合共生,誠信經營,攜手構建供應鏈生態的命運共同體。

(5) 做好頂層設計,建立供應鏈運行機制

物流企業轉型的關鍵在於建立起供應鏈內部運行的新機制,實現業務運作的共同化。

企業管理靠制度,平臺運行講機制。建立健全供應鏈的設立機制、協調機制、仲裁機制、利潤分配機制、激勵約束機制、退出機制,明確各方權利義務關係,形成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

供應鏈平臺服務商或供應鏈生態公司,做好自身頂層設計,構建區域、功能性的事業部集群,推動物流與金融、資訊、交易、人才、投資、大資料等業務融合發展。

以共用、共生、共同進步的理念,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採取項目整合、業務聯合、資本結合、文化融合、化合反應的策略,吸引合作夥伴,分享價值,創建供應鏈生態系統。

(6)重裝系統,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融合

無論是物流還是供應鏈服務,都是服務於具體商品和產業。小品類孕育大市場,轉型首先要進行品類定位、產業選擇,從既有物流出發,拉長產業鏈,一業深化,做大、做精、做強,在此基礎之上,不斷的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市場。

彙聚多樣化組織,構建能力互補的價值網路,以物流、金融和資訊服務業為基礎,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整合管道資源,形成覆蓋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的四流合一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從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高度進行全域設計,重裝系統,重構體系,重整重生。借助大資料和互聯網技術,為用戶和成員企業提供隨插即用的供應鏈單元化服務,實現全鏈條上的關鍵優勢資源協同發展,形成生態強大生命力,從而創造一種動態平衡的商業發展生態,讓所有參與者共用生態圈機會與成果,實現最經濟、最大限度的成長。

“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開展供應鏈服務,伴隨“一路一帶”戰略落地實施,要勇於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打造全球價值鏈、全球供應鏈和全球產業鏈。

轉型的過程,就是打造形成一個跨界整合、平臺共用、共融共生的O2O供應鏈商業生態圈。在服務過程中實現增值、增量、增利、增效。

(3)優化資源配置,重塑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物流與供應鏈運作需要兩種截然不同的資源和能力。

物流服務:重在資產運用和人員操作。

供應鏈資源:更側重於知識資本,關鍵在於系統地規劃、設計,在運營過程中的協同、集成、綜合匹配能力的打造。

利用技術

供應鏈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人的能力和資訊系統。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智慧科技等領先技術,契合供應鏈行業特點,研發滿足各類需求的資訊系統,實現全程移動互聯化,促進業務高效運作。

人才培養

調整團隊結構,加大金融、大資料、投資、風控、法律等供應鏈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吸引,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宣導知識和資本的合夥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來推動一個企業的轉型。

(4)宣導和合文化,進化形成推動供應鏈發展的內在基因

供應鏈是一種全新的產業組織理念和組織模式,它不是從技術角度實現供應鏈上各個企業的效益,而是從精細組織生產和流通角度,減少企業在其中產生的各種額外費用和資金積壓,實現鏈條企業系統整體的資源使用效率提升。

良好的供應鏈生態環境是每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需要每個個體分享,又靠所有個體共建。

這就要求企業在商業活動過程中,拿出自己的長板業務,和而不同,和合共生,誠信經營,攜手構建供應鏈生態的命運共同體。

(5) 做好頂層設計,建立供應鏈運行機制

物流企業轉型的關鍵在於建立起供應鏈內部運行的新機制,實現業務運作的共同化。

企業管理靠制度,平臺運行講機制。建立健全供應鏈的設立機制、協調機制、仲裁機制、利潤分配機制、激勵約束機制、退出機制,明確各方權利義務關係,形成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

供應鏈平臺服務商或供應鏈生態公司,做好自身頂層設計,構建區域、功能性的事業部集群,推動物流與金融、資訊、交易、人才、投資、大資料等業務融合發展。

以共用、共生、共同進步的理念,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採取項目整合、業務聯合、資本結合、文化融合、化合反應的策略,吸引合作夥伴,分享價值,創建供應鏈生態系統。

(6)重裝系統,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融合

無論是物流還是供應鏈服務,都是服務於具體商品和產業。小品類孕育大市場,轉型首先要進行品類定位、產業選擇,從既有物流出發,拉長產業鏈,一業深化,做大、做精、做強,在此基礎之上,不斷的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市場。

彙聚多樣化組織,構建能力互補的價值網路,以物流、金融和資訊服務業為基礎,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整合管道資源,形成覆蓋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的四流合一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從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高度進行全域設計,重裝系統,重構體系,重整重生。借助大資料和互聯網技術,為用戶和成員企業提供隨插即用的供應鏈單元化服務,實現全鏈條上的關鍵優勢資源協同發展,形成生態強大生命力,從而創造一種動態平衡的商業發展生態,讓所有參與者共用生態圈機會與成果,實現最經濟、最大限度的成長。

“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