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企業資訊孤島,“明算科技”想用離散型系統破局

我們先來理解下什麼是離散型系統。 過去的資訊系統都有自己的結構, 結構就是模組和模組之間的關聯關係。 假設一個系統有A、B兩個模組, 各自有自己代碼, AB之間若要相互調用資料, 則要再加上A→B、B→A兩段代碼。 也就是說, 當模組有n個, 系統內部需要實現 n(n-1)種網路關係, 這就導致, 隨著模組數量的增加, 系統內部工作量遠大於系統本身的對外功能。 所以, 市面上的成熟大系統, 不僅少, 而且貴。

後來企業管理資訊系統的MIS理論就誕生了, 意在生產萬用模組, 實現高度可配置化。 但實際落地比較困難, 賀劍敏分享了兩個巨頭公司在這方面的嘗試。

一個是IBM, 一直想把應用獨立化, 專案嘗試了5年, 最終在前年小組解散。 另外一個是Google, 他在發佈Google Play的時候, 本來計畫同時上線To B、To C兩個區塊來對抗蘋果App Store, 可惜失敗, 導致Google Play比蘋果App Store晚上線兩年。 不過, 他們在To B端, 都是相對缺失的。

在這些的基礎上, 明算科技成立於2009年, 最初切市場是以智慧預算管理為核心。

明算的解決方案是, 把資訊系統的模組分成了兩類:一類是面向用戶提供功能的, 另一類是各模組之間的支援協作功能。 “如果工程師只做對外功能, 那產品複雜度會簡化很多, ”賀劍敏表示, 明算做了一個標準連接件, 原來是各模組n(n-1)次關係, 現在統一連接到中介軟體上, 工程師只需要寫好對應的語言介面。

“這樣一來, 任何在明算平臺(IASP)上的模組, 就能實現不寫代碼, 直接安裝。 ”

而對於企業遺留系統, 明算可以做一個連結APP, 一端連接遺留系統, 一端連接標準件。 不用肢解系統, 當一個整體大單元, 這樣遺留系統就可以稱為平臺上的零部件。

此外, 賀劍敏還強調, SOA的是面向服務的結構, 偏向應用層;MOA是面向模型的結構, 相對底層;而明算是最底層的DOA架構, 面向資料, 成本最低。

至於盈利模式, 明算目前的業務模式分三種:第一, 與“垂直門戶”不同, 明算做的是全功能SaaS;第二, 是個性化產品, 客戶可以選擇他能用的VMIS, 提供個性化的虛擬軟體;第三是智慧財務, 是把管理會計的東西標準化。 這些業務中, 明算的主要盈利來自私有雲, 大企業可以拿到非常靈活的系統,

支援全國採購模組。 目前的客戶均屬於軟體定制類客戶, 專案金額在50萬至2億之間, 根據專案規模而定。

據瞭解, 明算科技創始人賀劍敏曾就職於國家統計局, 是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主要創始人。 1992-1993年, 參與了中國國家國際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四方合作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Project Link專案, 獨立主持並完成多項子課題。 從1995至2005年, 先後就職於北大青鳥, 參與創辦北京信中利投資集團、江蘇盛世網路傳媒、北京唐古拉網路科技、明算科技等多家機構。 團隊現在有50多人, 研發為主, 分佈在北京、新疆、北美等公司。 公司已啟動下一輪融資, 估值在6-8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