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蘇聯擁有440多萬軍隊,歷經10年,都奈何不了阿富汗

關鍵字:中亞地區的形勢、阿富汗遊擊隊、蘇聯機械化軍團、美國的作用

1979年12月25日, 蘇聯出動10多萬軍隊, 兵分六路進入了自己的中部鄰國阿富汗。 蘇聯軍隊佔領阿富汗的過程並不複雜, 蘇聯本以為就此就可以收手。 但是沒想到這場戰爭打了10年的時間, 蘇聯深陷阿富汗戰爭的泥潭之中, 極大的消耗了蘇聯的國力。 蘇聯擁有440多萬軍隊, 為何就是奈何不了阿富汗呢?

一、阿富汗的地形十分便於遊擊戰, 蘇聯軍隊施展不開

阿富汗的地形對遊擊戰來說非常有利, 阿富汗全國80%以上的國土都是山地和丘陵地區組成的。 這樣的地形是天然的遊擊戰場, 那些阿富汗遊擊隊通常隱蔽在山區裡, 蘇聯的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施展, 那些重型武器也運不上去。 因此, 蘇聯軍隊只能派出步兵部隊進山圍剿。 這就存在很大的問題, 蘇聯軍隊對山區的地形不瞭解, 兵力也可能不如對方,

想取勝比較困難。 即便是取得了勝利, 那些遊擊隊可以迅速消失在山區裡。 由於阿富汗遊擊隊飄忽不定, 所以蘇軍想全面圍剿十分困難。 在80年代中期, 蘇聯軍隊的總兵力一直維持在440多萬。 但是蘇聯需要顧及的方面太多, 東歐、中亞、遠東都需要軍隊。 所以駐紮在阿富汗境內的蘇聯, 一直都只有10多萬人。

阿富汗遊擊隊擁有多少人呢, 最少在30萬以上。 從戰鬥力來說, 阿富汗遊擊隊當然幹不過強大的蘇軍。 問題是這些遊擊隊依靠有利的地形, 讓蘇軍根本打不著。 一旦發現小股的蘇軍部隊, 阿富汗遊擊隊就會集中數倍於敵的兵力, 消滅這種小部隊。 蘇軍在阿富汗戰場上, 每一場戰鬥損失的人數都不多。 可是戰鬥的頻率太高, 這樣積少成多, 蘇聯軍隊有的撐不住了。 由於蘇軍隊當地情況不瞭解, 因此不得不雇傭一些當地人。 很多當地人會向遊擊隊通風報信, 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一旦蘇軍大部隊出動, 那些阿富汗遊擊隊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 等蘇軍撤離之後,

無休止的襲擾又開始了, 蘇軍正是疲於應對。 在阿富汗戰爭中, 遊擊戰也是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援助, 阿富汗遊擊隊自己的特色

在阿富汗戰爭中, 確實發現了美英法德等西方國家的影子。 當時蘇聯依靠石油的豐厚利潤,

在國力上達到了鼎盛時期, 而美國則處於戰略守勢。 在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 美國開始大規模援助阿富汗遊擊隊。 美國計畫利用阿富汗戰場, 進一步消耗蘇聯的國力。 英法德日等國家出於自己利益的需要, 也加入了援助的行列之中。 蘇聯軍隊曾經繳獲了阿富汗遊擊隊的一些生活物資, 發現遊擊隊使用的被褥是美國製造的、鞋子和衣服是德國生產的、藥品則全部來自日本。 說這是一個巧合恐怕沒有人相信, 但當時這樣的事情, 就是這麼發生了。 當時出現了一個很逗的情況, 蘇軍繳獲的那些物資, 通常都是蘇軍士兵自己用。 因為這些東西的品質比蘇軍自己的還好, 蘇聯的輕工業水準可見一斑。

不要以為阿富汗遊擊隊只會偷襲,他們的戰法非常科學(從哪學的,這個你們猜)。阿富汗境內沒有鐵路,全國只依靠兩條大公路通行。阿富汗境內的蘇聯軍隊運輸物資也是依靠這兩條公路,阿富汗遊擊隊不用幹其他的事情,只需要守在公路兩側伏擊蘇軍的撤退就可以了。蘇聯軍隊失去了後勤補給,就只能等待新一輪的補給,在等待的期間,由於物資不足,蘇軍什麼也幹不了。這一招非常高明,當年李雲龍團長經常使用。除了這一招以外,阿富汗遊擊隊還學會了圍點打援和地雷戰。利用地雷對付蘇聯傘兵,蘇聯十分頭疼。蘇聯在阿富汗先後折騰了10年,但始終沒有徹底控制這個國家。1989年,蘇聯開始從阿富汗撤軍,長達10年的戰爭極大的消耗了蘇聯的國力。

不要以為阿富汗遊擊隊只會偷襲,他們的戰法非常科學(從哪學的,這個你們猜)。阿富汗境內沒有鐵路,全國只依靠兩條大公路通行。阿富汗境內的蘇聯軍隊運輸物資也是依靠這兩條公路,阿富汗遊擊隊不用幹其他的事情,只需要守在公路兩側伏擊蘇軍的撤退就可以了。蘇聯軍隊失去了後勤補給,就只能等待新一輪的補給,在等待的期間,由於物資不足,蘇軍什麼也幹不了。這一招非常高明,當年李雲龍團長經常使用。除了這一招以外,阿富汗遊擊隊還學會了圍點打援和地雷戰。利用地雷對付蘇聯傘兵,蘇聯十分頭疼。蘇聯在阿富汗先後折騰了10年,但始終沒有徹底控制這個國家。1989年,蘇聯開始從阿富汗撤軍,長達10年的戰爭極大的消耗了蘇聯的國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