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俞敏洪、熊曉鴿、鄧鋒又發射一波創投金句

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表示, 中國早就是全球範圍內基金最多的國家。

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 2016年中國並購市場共完成交易 3105 起, 相比較下, 2009年中國並購市場共完成的交易數僅達 294 起。

創投領域能夠以 9 倍於以往的速度發展, 「雙創」能如此順利開展, 是因為有資本作為加速器。 創業者能迅速試錯、迅速規模化, 也是因為有資本大咖作為軍師與「副駕駛」。

4月21日-22日, 2017創新中國春季峰會Demo China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新東方董事長、洪泰基金創始合夥人俞敏洪, 北極光創投創始合夥人鄧鋒, IDG資本全球董事長、創業邦董事長熊曉鴿,

創新谷創始人朱波等參加了此次峰會, 對於創新創業的看法、趨勢等, 頻頻爆出金句。

1俞敏洪:創業要學劉邦, 不要學項羽

俞敏洪精華語錄:

任何夢想和理想都是建立在現實之上, 能忍受不堪的現實, 才能承受住夢想和理想;

任何不以掙錢為目的的創業都是耍流氓;

創業團隊內部打架一開始要有個主導者;

創業不能鑽牛角尖, 要有輸了再來的心態;

創業少談情懷, 多談模式, 堅持嘗試。

對於創業本身我有四個觀點。

第一, 放鬆一點, 遊戲心態, 輸了再來。

創業者要搞清楚, 創業的激情跟鑽牛角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所以沒有輸了再來的心態是不行的, 不要祈求創業一次成功, 一次成功通常做不到, 做到了就是個小公司。

我就是創業一次成功的, 新東方現在市值才100億美元, 阿裡巴巴現在市值2000億美金。 所以創業者不用怕第一次創業不成功, 雖然失敗過, 但是後面贏得更大。

第二, 少談情懷, 多談模式, 堅持嘗試。

創業者開始沒有為社會做貢獻就談情懷, 是沒有任何用的。

創業者需要實實在在想一下自己的商業模式怎麼走, 找什麼樣的人知道你的商業模式, 投資你的商業模式讓自己先活下去, 這是首先要考慮的事。

另外, 對商業要有深刻的理解。 比如很多人沖進教育行業, 用互聯網思維顛覆教育沒錯, 但如果你對教育不理解, 互聯網顛覆教育就不對, 只有兩者結合才能產生新的教育領域的模式, 這也是沖進教育的投資人, 突然發現教育領域原來也不是好玩的事情。

在我看來, 創業項目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個人是否靠譜, 最初的創業就是挑人, 這個人穩重靠譜有團隊精神就變成我們重要的投資物件。

第三, 商業模式要獨樹一幟, 不要跟風, 差異競爭。

如果很多人去跟風, 能不能取勝就成了問題。 為什麼不去尋找一個可能還沒有人做的, 或者做得人比較少的, 或者還沒有打開的, 或者現成商業模式可以被顛覆的商業模式來做。

拿新東方來講, 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打拼成中國最大的外語教育培訓機構。 這是我們打法差異化的結果。

對手天天推廣告, 而我天天講座, 對方做宣講會, 我給學生上課。 高科技發展下, 不同差異化的競爭越來越複雜, 靜下心來想一下, 怎麼用最省錢的方法把客戶挖過來。

第四, 主導局面, 樹立威望, 組建強大隊伍。

避免內部糾紛, 唯一的辦法就是一開始就要有個主導者, 最後主導者說了算。 我們不能學項羽只有一個人打天下, 要學劉邦, 他和團隊中的韓信、張良也打架, 但劉邦是處於絕對主導地位的。

在新東方我個性隨和, 但是在團隊威望是非常高的。 我跟團隊說得很簡單, 你們誰敢給公司負責任?負最終的責任?如果最終責任必須我來負, 那最終就是我說話算數。 你必須有這種強勢, 這樣公司才會長久。

2鄧鋒:自私的創業者,北極光絕對不投

鄧鋒精華語錄:

北極光不看風口,而是講趨勢或賽道,因為風口來的時候就應該退出了,那個時候再投就晚了;

新科技創業時代到來,北極光更看好精英創業;

創業者的價值觀是北極光看重的,自私的創業者北極光絕對不投;

Q: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是下一個風口,你怎麼看?

鄧鋒:首先我覺得不要講風口,應該是趨勢或賽道,因為風口來的時候應該退出,那個時候再投就晚了。

再說人工智慧,這個大方向我非常看好。這個行業剛剛開始,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落地解決,新的模式、演算法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更重要是資料,這個需要時間積累。

第二不要把人工智慧看成獨立的東西,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相輔相成,而且大資料最好是自己的資料。否則你能拿到的資料,別人也能拿到。最後通過自己獨有的資料打造物聯網。

比如為醫生服務,現在全世界每年出這麼多新的技術和新藥,醫生根本沒有時間培訓自己。如果能整理出一個知識庫,幫醫生翻譯新的文獻,讓醫生不斷培訓自己,幫助他診斷,這就很有意義。但是這個又回到前面提到的——需要資料。

Q:具備哪些素質的創業者可以在未來把科技做得更好?

鄧鋒:我覺得是精英創業群體,他們年紀稍微大一點,大概三四十歲,在行業裡有人脈,有資源,有經驗積累,對某一領域的發展規律、技術、產品、客戶需求有深刻認識。草根創業,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非常高,以後這種機會會有,但是少。

草根,或者剛畢業的大學生可以不要上來就做 CEO ,最好先加入一些創業公司,從頭做起,培養一下自己再出來創業,你走的彎路會少。

第二要有快速學習快速反覆運算的能力,不怕犯錯誤。

第三是價值觀,如果你是自私的人我們不會投。你不懂得分享,怎麼帶好團隊?還要有責任感、有堅持的能力,如果船要沉我是不是最後跳船的?做事能不能堅持到底?

所以經歷、經驗、能力,包括價值觀這些關鍵點都好的話,就是未來企業家成功的關鍵。

3熊曉鴿:靠忽悠投資人謀求發展的公司,我們不吃這一套

熊曉鴿精華語錄:

一家企業的成功在於説明你的客戶成功,但是如果你把你投資人當作你的客戶了,對不起,我們不吃這一套;

現在市場上的基金多了以後,好的專案數量卻並沒有成長,所以好的項目價格被炒上去了,這樣對創業來說最大的壞處就是他忘記了這個公司是幹什麼的;

任何一個時代,創業想得到風險投資,必須還是要投到當時引導性的技術中。

Q:您為什麼在中國做了第一個風險投資?

熊曉鴿:其實很簡單,我不是學金融的,我也不是創業者出身。當年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矽谷當記者,那個時候看到了矽谷有很多的創業者,在風險投資支持下成長起來。但回到中國發現國內沒有人做這個事情,我碰巧做了這個事情。

我們正好趕上了這個時代,有一個好的環境。另外,我們趕上了中國對外開放、加入WTO,互聯網技術也隨之發展起來。

所以,任何一個時代,創業者想得到風險投資,你必須還是要具備當時引導性的技術。比如美國的比爾·蓋茨,約伯斯,趕上PC時代他們成功了;像穀歌和Facebook則是趕上PC互聯網時代,國內的BAT也是。今天的創業者也非常幸運,因為剛好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Q:現在IDG資本所處的環境同二十幾年前相比,重點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熊曉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就是基金多了。基金多是好事,說明錢多了。但是也是個壞事,基金多了以後,好的專案數量並沒有成長。好項目的價格就被炒上去了,這樣對創業者來說最大的壞處就是他很容易忘記這個公司是幹什麼的了。

任何一個公司的任何服務面對的是都你的客戶,產品和服務都是要説明你的客戶,這樣的企業才能成功。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人把服務客戶的本事拿去忽悠投資人了,把投資人作為了客戶。我就是不吃這一套,靠忽悠投資人謀求發展的公司我們是不投的。

我們關心的還是你客戶需要什麼東西,你能夠提供什麼東西,你是否把你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都用在這個上面。

4朱波:很多不靠譜的BP主要來自兩類人

朱波精華語錄:

兩類失敗的BP,第一類是完全沒有創業經驗,沒有任何經歷的人,想改變這個世界;第二類是重複別人已經失敗過的教訓和經驗;

如果今天創業者還在想著互聯網的免費模式,還想著獲取免費流量,然後用商業模式變革來達到馬太效應,這個路會越走越窄;

如果你找的這個投資人連市場和痛點都不知道,那就不是你想要的,不見也罷;

好事情一定要找到對的人,在對的時刻講正確的語言,我覺得你的成功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半。

1、失敗BP的兩種模式

我想說的是,很多不靠譜的BP主要來自兩類人。

第一類是完全沒有創業經驗,沒有任何經歷的人,想改變這個世界,往往是剛畢業的學生。今天我們都不投O2O的,但還在不斷收到大學生給我發過來的BP,說要去做一個送外賣的平臺,要去做一個某某服務。這些還是圍繞著他自己固有的思維做事情。

不能說他奇葩,但至少很多人沒有與時俱進,也沒有看到整個創投界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在跟他們聊的時候特別有耐心,希望他們能夠真正地認識到,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做的事情。

第二類是重複別人已經失敗過的教訓和經驗,很多是專家教授。

這裡不是批評教授,我收到過很多奇葩的BP是來自專家教授,基本上了些年紀。我不是說上年紀的人不好,但他們發的很多東西都有著一個固有的思維模式,一直認為他過往的一些經驗是正確的。

所以往往會形成自己的思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他認為他的科技、發明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卻從來不從商業化的角度去考慮,是否能夠被應用到市場?怎麼在市場當中快速掙到錢?

創投行業最終還是要有資本的回報。雖然投資人有很多的夢想,希望自己可以成就很多人,但是還是希望夢想能夠插上商業的翅膀飛到彼岸,不可能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做。

2、正確的事講給正確的人聽

幾年前我們喜歡用商業模式來驅動創新,可如今的人口紅利、移動互聯網紅利、流量紅利已經基本被用盡了。今天的流量是最貴的。如果創業者還在想著互聯網的免費模式,還想著獲取免費流量,然後用商業模式變革來達到馬太效應,這個路會越走越窄。

今天的創業要站在新的起點上來看問題,比如如何用科技和人工智慧的兩個輪子作為創業的發動機,在這波創業浪潮當中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平衡點。

投資人很歡迎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但很多BP發過來的時候有長長的40、50頁。其實,我覺得創業者只要回答三個問題就夠了。

你是誰?把背景、團隊、過往的經歷講一講。

你解決了什麼事情?如何解決的?

公司的現狀,是概念期還是初創期?

創業者不需要花大筆墨去講這個市場的空間有多大,長篇大論講行業痛點,還有競爭對手。如果你找的這個投資人連市場和痛點都不知道,那就不是你想要的,不見也罷。投資機構如果不是專門投人的,那都有行業分析師,其實他比你懂得多。

我們經常講,如果一個創業者在5分鐘之內不能把事情講清楚,如何讓投資人投你?其實沒有什麼奇葩BP,只在於你有沒有真正按照你的心願去講故事,是不是講給正確的人聽。

如果不是跟你同一方向的人去講,那麼講了也是白講。好事情一定要找到對的人,在對的時刻講正確的語言,我覺得創業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半。

投資界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2鄧鋒:自私的創業者,北極光絕對不投

鄧鋒精華語錄:

北極光不看風口,而是講趨勢或賽道,因為風口來的時候就應該退出了,那個時候再投就晚了;

新科技創業時代到來,北極光更看好精英創業;

創業者的價值觀是北極光看重的,自私的創業者北極光絕對不投;

Q: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是下一個風口,你怎麼看?

鄧鋒:首先我覺得不要講風口,應該是趨勢或賽道,因為風口來的時候應該退出,那個時候再投就晚了。

再說人工智慧,這個大方向我非常看好。這個行業剛剛開始,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落地解決,新的模式、演算法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更重要是資料,這個需要時間積累。

第二不要把人工智慧看成獨立的東西,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相輔相成,而且大資料最好是自己的資料。否則你能拿到的資料,別人也能拿到。最後通過自己獨有的資料打造物聯網。

比如為醫生服務,現在全世界每年出這麼多新的技術和新藥,醫生根本沒有時間培訓自己。如果能整理出一個知識庫,幫醫生翻譯新的文獻,讓醫生不斷培訓自己,幫助他診斷,這就很有意義。但是這個又回到前面提到的——需要資料。

Q:具備哪些素質的創業者可以在未來把科技做得更好?

鄧鋒:我覺得是精英創業群體,他們年紀稍微大一點,大概三四十歲,在行業裡有人脈,有資源,有經驗積累,對某一領域的發展規律、技術、產品、客戶需求有深刻認識。草根創業,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非常高,以後這種機會會有,但是少。

草根,或者剛畢業的大學生可以不要上來就做 CEO ,最好先加入一些創業公司,從頭做起,培養一下自己再出來創業,你走的彎路會少。

第二要有快速學習快速反覆運算的能力,不怕犯錯誤。

第三是價值觀,如果你是自私的人我們不會投。你不懂得分享,怎麼帶好團隊?還要有責任感、有堅持的能力,如果船要沉我是不是最後跳船的?做事能不能堅持到底?

所以經歷、經驗、能力,包括價值觀這些關鍵點都好的話,就是未來企業家成功的關鍵。

3熊曉鴿:靠忽悠投資人謀求發展的公司,我們不吃這一套

熊曉鴿精華語錄:

一家企業的成功在於説明你的客戶成功,但是如果你把你投資人當作你的客戶了,對不起,我們不吃這一套;

現在市場上的基金多了以後,好的專案數量卻並沒有成長,所以好的項目價格被炒上去了,這樣對創業來說最大的壞處就是他忘記了這個公司是幹什麼的;

任何一個時代,創業想得到風險投資,必須還是要投到當時引導性的技術中。

Q:您為什麼在中國做了第一個風險投資?

熊曉鴿:其實很簡單,我不是學金融的,我也不是創業者出身。當年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矽谷當記者,那個時候看到了矽谷有很多的創業者,在風險投資支持下成長起來。但回到中國發現國內沒有人做這個事情,我碰巧做了這個事情。

我們正好趕上了這個時代,有一個好的環境。另外,我們趕上了中國對外開放、加入WTO,互聯網技術也隨之發展起來。

所以,任何一個時代,創業者想得到風險投資,你必須還是要具備當時引導性的技術。比如美國的比爾·蓋茨,約伯斯,趕上PC時代他們成功了;像穀歌和Facebook則是趕上PC互聯網時代,國內的BAT也是。今天的創業者也非常幸運,因為剛好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Q:現在IDG資本所處的環境同二十幾年前相比,重點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熊曉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就是基金多了。基金多是好事,說明錢多了。但是也是個壞事,基金多了以後,好的專案數量並沒有成長。好項目的價格就被炒上去了,這樣對創業者來說最大的壞處就是他很容易忘記這個公司是幹什麼的了。

任何一個公司的任何服務面對的是都你的客戶,產品和服務都是要説明你的客戶,這樣的企業才能成功。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人把服務客戶的本事拿去忽悠投資人了,把投資人作為了客戶。我就是不吃這一套,靠忽悠投資人謀求發展的公司我們是不投的。

我們關心的還是你客戶需要什麼東西,你能夠提供什麼東西,你是否把你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都用在這個上面。

4朱波:很多不靠譜的BP主要來自兩類人

朱波精華語錄:

兩類失敗的BP,第一類是完全沒有創業經驗,沒有任何經歷的人,想改變這個世界;第二類是重複別人已經失敗過的教訓和經驗;

如果今天創業者還在想著互聯網的免費模式,還想著獲取免費流量,然後用商業模式變革來達到馬太效應,這個路會越走越窄;

如果你找的這個投資人連市場和痛點都不知道,那就不是你想要的,不見也罷;

好事情一定要找到對的人,在對的時刻講正確的語言,我覺得你的成功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半。

1、失敗BP的兩種模式

我想說的是,很多不靠譜的BP主要來自兩類人。

第一類是完全沒有創業經驗,沒有任何經歷的人,想改變這個世界,往往是剛畢業的學生。今天我們都不投O2O的,但還在不斷收到大學生給我發過來的BP,說要去做一個送外賣的平臺,要去做一個某某服務。這些還是圍繞著他自己固有的思維做事情。

不能說他奇葩,但至少很多人沒有與時俱進,也沒有看到整個創投界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在跟他們聊的時候特別有耐心,希望他們能夠真正地認識到,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做的事情。

第二類是重複別人已經失敗過的教訓和經驗,很多是專家教授。

這裡不是批評教授,我收到過很多奇葩的BP是來自專家教授,基本上了些年紀。我不是說上年紀的人不好,但他們發的很多東西都有著一個固有的思維模式,一直認為他過往的一些經驗是正確的。

所以往往會形成自己的思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他認為他的科技、發明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卻從來不從商業化的角度去考慮,是否能夠被應用到市場?怎麼在市場當中快速掙到錢?

創投行業最終還是要有資本的回報。雖然投資人有很多的夢想,希望自己可以成就很多人,但是還是希望夢想能夠插上商業的翅膀飛到彼岸,不可能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做。

2、正確的事講給正確的人聽

幾年前我們喜歡用商業模式來驅動創新,可如今的人口紅利、移動互聯網紅利、流量紅利已經基本被用盡了。今天的流量是最貴的。如果創業者還在想著互聯網的免費模式,還想著獲取免費流量,然後用商業模式變革來達到馬太效應,這個路會越走越窄。

今天的創業要站在新的起點上來看問題,比如如何用科技和人工智慧的兩個輪子作為創業的發動機,在這波創業浪潮當中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平衡點。

投資人很歡迎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但很多BP發過來的時候有長長的40、50頁。其實,我覺得創業者只要回答三個問題就夠了。

你是誰?把背景、團隊、過往的經歷講一講。

你解決了什麼事情?如何解決的?

公司的現狀,是概念期還是初創期?

創業者不需要花大筆墨去講這個市場的空間有多大,長篇大論講行業痛點,還有競爭對手。如果你找的這個投資人連市場和痛點都不知道,那就不是你想要的,不見也罷。投資機構如果不是專門投人的,那都有行業分析師,其實他比你懂得多。

我們經常講,如果一個創業者在5分鐘之內不能把事情講清楚,如何讓投資人投你?其實沒有什麼奇葩BP,只在於你有沒有真正按照你的心願去講故事,是不是講給正確的人聽。

如果不是跟你同一方向的人去講,那麼講了也是白講。好事情一定要找到對的人,在對的時刻講正確的語言,我覺得創業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半。

投資界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