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記靜海鎮孫家場村黨支部書記李桂華

天津網訊天津日報記者呂薇她把村裡的事當成自家的事, 把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 全心全意為村民解難題、辦實事, 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她就是靜海鎮孫家場村黨支部書記李桂華。

今年51歲的李桂華是土生土長的靜海鎮人。 2000年, 她開始經商, 經過幾年打拼事業蒸蒸日上。 2006年3月份, 經過“兩推一選”, 她以高達95%的得票率當選村支部委員。 從此, 她毅然將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店鋪交給家人代管, 全身心地投入村裡的工作。

基層工作事情多、情況複雜, 李桂華常年奔走於田間地頭, 穿梭于街坊鄰里之間, 村裡的大事小情無不牽動著她的心。

2010年正值農忙, 李桂華因患心肌缺血需要到衛生院輸液治療。 每次輸完液, 她都瞞著家裡人趕到田裡, 察看全村莊稼長勢。 有一次雨後道路泥濘, 她仍堅持去看玉米的出苗情況, 意外摔倒在地裡, 導致半月板損傷。 受傷後, 李桂華顧不上休息, 依然在田間忙碌。 她總說:“收成關係到每個農戶的利益, 這可是頭等的大事, 馬虎不得。 ”

2011年夏天的一個大雨天, 村裡的一對年輕夫妻發生爭執, 男子情緒極端不穩定, 從妻子懷裡搶走了四歲大的孩子乘車就走。 李桂華得知後果斷報警, 並和民警一起冒雨將父子倆安全送回家。 在李桂華的勸說下, 夫妻兩人和好如初。 有人過後問李桂華當時會不會害怕, 她笑著說:“當時哪有時間考慮這個問題啊,

一心想著快點追上他們, 確保孩子平安, 別釀成悲劇。 ”村裡的老人都說:“桂華有顆菩薩心, 村裡的事都當成自己的事。 ”

聾啞人張鳳明是村裡的五保戶, 住的地方比較簡陋。 李桂華像照顧自己的家人一樣時常幫他收拾屋子, 噓寒問暖。 雖然張鳳明說不出話, 但是每次見到李桂華都開心得手舞足蹈。 李桂華把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 對於有問題有困難有需要的, 都親自去看望、辦低保手續、去醫院照顧、上醫療保險……時間久了, 村裡的困難老黨員、五保戶、獨生子女戶、低保戶等都把李桂華當成自家人。

2009年12月, 李桂華當選孫家場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伊始恰逢靜海鎮北環工業園區建設, 需要徵用村裡的部分土地,

很多村民都不理解鬧情緒。 面對群眾的不理解, 李桂華沒有被困難嚇倒。 她和鎮、村幹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 遇到意見大的村民, 耐心勸說, 有時到深夜十一、二點鐘也是常有的事。 李桂華說:“大夥不理解沒關係, 我為大家多講講, 多去串幾次門, 慢慢就把工作做通了。 ”就這樣,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 終於啃下“征地”這塊硬骨頭, 村民從不理解轉為支援, 沒耽誤園區的建設。

李桂華消瘦了, 但心裡是喜悅的。 2010年3月, 靜海北外環建設仍需要徵用村裡的土地,一次性補償占地戶14年青苗費;2011年靜海鎮勝利路拓寬涉及拆遷房屋, 一次性按平米補償所有拆遷戶;2014年靜海區建汙水處理廠徵用土地80多畝……一件件棘手的大事都壓在李桂華的肩上,

她卻把壓力當成動力, 全心全意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 村民都為她豎起大拇指, 說李桂華是“正直的代表”。

孫家場村靠什麼發展, 怎樣發展?要想給大夥謀福利就要發展產業、招商引資。 在李桂華的帶領下, 孫家場村充分利用離城區近的地理優勢, 大力發展美容美髮、餐飲、仲介、修理、房屋租賃、綠色蔬菜種植業、養殖業等個體私營經濟, 帶動村裡的經濟發展, 解決村民就業問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 村民富裕了, 村裡也有了更多的資金用於民生工作。 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領到50元的生活補貼, 逢年過節每人還可領到500元的過節費。 一項項興村富民的舉措, 像陽光般照亮了孫家場村每個人的心。 而這一切,

都飽含了李桂華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

紮根基層服務鄉親, 李桂華從不考慮個人得失, 始終把村民的幸福、村子的發展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始終用行動生動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贏得了村民的讚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