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工信部:將有序放開汽車產業合資企業股比限制

工信部今日在官網發佈《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稱, 將完善內外資投資管理制度, 有序放開汽車產業合資企業股比限制。

由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印發, 這份規劃旨在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 實現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

針對外資方面, 規劃稱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 鼓勵利用外資及引進相關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 加強與國外企業的戰略合作, 全面提高合作水準。 加強政策引導, 促進合資合作品牌與中國品牌共同發展, 共同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鼓勵合資合作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提高當地語系化開發車型比例。 鼓勵合資合作企業與內資企業加強技術和人才交流。

關於是否放開50:50股比底線一直存在爭議。 正方觀點認為, 開放才能夠讓本土企業真正成長, 而反方認為, 現在階段放開產業政策, 將擠壓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空間, 對自主品牌發展產生致命打擊。

股比開放倒計時

我國現行的汽車企業合資股比限制已經施行了二十餘年。 1994年發佈的《汽車產業政策》設置了持股比50%的上限, 此外還要求外國企業同一類整車產品不得在中國建立兩家以上合資合作企業。

在去年的中國汽車論壇閉門峰會上, 工信部部長苗圩就曾透露, 股比放開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長則8年, 短則3-5年就會放開”。

這是中國首次透露汽車合資企業股比放開時間表。

中國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也在去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政府正在考慮取消50%的外資持股上限。

 爭議不斷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不斷發展壯大, 放開合資股比限制的呼聲也日漸高漲。

2013年11月, 商務部提出, 未來將進一步放開汽車等一般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 包括放寬外資在註冊資本、股權比例、經營範圍等方面的限制。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14年在德國《世界報》上發表的文章中也提到, “中方將積極考慮德國大眾汽車提高在一汽-大眾合資企業中股份比例的請求。 ”

支持者認為, 開放股比限制, 通過競爭倒逼自主品牌成長, 同時也希望通過外國資本的進入,

達到“市場換技術”的目的。

但業界仍對汽車股比放開表示擔憂。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就曾多次呼籲, 本土品牌仍需保護, 不要放開合資股比, 董揚稱, ”如果放開股比限制, 中國品牌汽車將會面臨滅頂之災。 ”

據《汽車縱橫》報導, 在去年7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的關於汽車行業有關股比問題的專題座談會上, 董揚表示, 放開股比不利於中國品牌的發展, 將使中國品牌失去最後的保護屏障。 董揚認為, 現在的股比政策使合資企業可以有機會以資金、人才等形式支持自主品牌的發展, 如果放開股比, 面對全外資企業, 我們甚至沒有機會與其討論汽車產業的“國產化方向”等原則性問題。

董揚建議延緩放開股比,

即使放開, 也至少需要再推遲8年的時間, 要分梯次、分領域地放開。

大勢所趨

去年6月, 在中美兩國進行的第25輪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BIT)中, 也涉及了車企股比問題。 在特朗普力導的強硬貿易政策立場面前, 中方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開放股比是未來大勢所趨。

據財新此前報導, 也有企業事實上已經突破了50:50的底線。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股份)2015年年報中的公司架構顯示, 戴姆勒持有北汽股份10.08% 股份, 北汽股份持有北京賓士(北汽與戴姆勒合資車企)51%股份。 折算下來可發現, 戴姆勒實際持有北京賓士的股份已超過5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