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仰協建議:建設臨終關懷醫療機構服務體系

臨終關懷是指對生存時間有限(6個月或更少)的患者進行適當的醫院或家庭的醫療及護理, 以減輕其疾病的症狀、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 它是近代醫學領域中新興的一門邊緣性交叉學科, 是社會的需求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成都市委主委仰協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了一份《關於促進臨終關懷事業發展的建議》。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 臨終關懷是一個節省醫療費用的有效照料方法, 是解決瀕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難的一個重要途徑。 ”這份建議指出, 隨著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的背景下,

通過臨終關懷方式解決老人臨終階段的生活照護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不過, 建議也指出, 目前對於臨終關懷, 還存在一些問題。 譬如, 發達國家有70-80%的老人享受到了臨終關懷, 而中國99%的老人沒有享受到類似的社會關懷。

從醫院的角度來看, 條件相對較好的醫院, 既受限於自身醫療資源緊缺, 又怕影響醫院的效益, 對於臨終事業缺乏積極性。 而條件相對較差的醫院, 雖然有積極性, 但苦於國家對於臨終事業沒有相關的政策出臺, 特別是臨終事業的性質是定性為公益性還是盈利性, 他們無法開展相關工作。

為此, 全國人大代表仰協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建設臨終關懷醫療機構服務體系。 根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

參照國務院2011年印發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 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 切實落實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而的責任, 維護基本醫療衛生的公益性。 按照不同地區人口死亡率, 合理規劃臨終關懷機構的佈局、建設標準、規模結構、床位數、衛技人員的准入標準, 以及基本條件和職業要求。

二是加大臨終關懷經費投入力度。 應立足把臨終關懷視作人的基本權利來對待, 高度關注並加大臨終關懷事業的經費投入。 建立起相應的基本建設投入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 在資金來源上, 可以將臨終關懷納入醫保範圍, 爭取最大限度的社會支持, 改善現有的臨終關懷機構的醫療設施,

營造良好的醫護環境。 此外, 可以通過政府財政給予一定的補貼、慈善人士的捐助, 從而一定程度上解決經費問題。

三是建立臨終關懷醫學人才培養、培訓體系, 加強臨終關懷學科建設。 2006年衛生部門已明確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建立臨終關懷科”。 臨終關懷的人才教育、培養、培訓應與臨床醫學人才培養同步進行。 臨終關懷學科人才培養參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 並加強臨終關懷的理論研究, 指導實踐。

加強醫護人員對臨終關懷技能的培訓, 樹立科學的死亡觀, 即尊重生命的神聖性, 也不勉強延續生命, 從而浪費有限的醫療資源, 更好地為臨終患者服務。 對在校醫護學生, 開設死亡教育、臨終關懷等相關人文課程,

以適應中國臨終關懷事業發展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

四是積極地開展全民生死觀教育, 形成臨終關懷的新理念。 引導臨終患者及家屬正確地認識死亡並坦然地接受死亡, 及時地調整心態, 使臨終患者有尊嚴地度過人生的最後旅途。 大眾傳媒應付起教育社會大眾正確的死亡觀念的先導社會責任, 積極參與死亡教育和臨終關懷宣傳工作。

五是發展臨終關懷志願者服務。 要提高志願者數量、保證志願者隊伍的穩定性, 使公眾參與到臨終關懷中來。 逐步將大中小學生志願服務制度化, 尤其要在醫學院校宣導臨終關懷志願服務精神, 這是對學生進行生命倫理教育的一個良好途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