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自駕游跑了幾萬公里,才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麼

自駕遊是會上癮的。 站在樓房裡的窗前, 看著外面樹梢上漸濃的綠意, 總會有一種抓起車鑰匙就走的衝動。 春光乍泄, 萬物生機萌發, 你不愉快地投身其中, 站在窗前扮什麼呆萌?

這是一次長途自駕遊的後遺症。 清明節前出發, 從石家莊一路向南, 從湖南轉向西南, 從北海南渡到海口, 環島一周後向北回歸。 9天多的時間, 5000多公里, 一天最多跑過1300多公里。 跑著跑著, 心就野了——人早已回家, 心還在遊蕩, 總覺得關在房間、關在樓群、關在城市裡不是一種正確的姿勢。

開車一路狂奔, 跟陶淵明老先生回歸田園時“舟遙遙以輕颺, 風飄飄以吹衣”的優美pose相比, 當然完全不在一個境界, 但“久在樊籠裡, 複得返自然”的自由和暢快, 於我心有戚戚焉。

汽車是現代人的一個好福利, 這種可以高速奔跑的私家機械, 可以讓你隨隨便便就可以超越古人的“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一天兩千里的物理位移也不在話下。

說起來, 在現代交通工具中, 私家車的效率也就平平常常, 跟航空、高鐵相比, 速度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但人們癡迷自駕遊, 並覺得這是一種旅行的“高級形態”, 無非是因為飛機和高鐵是公共交通工具, 而私家車由自己掌控, 可以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而“自由”, 不就是外出旅行最想要的感覺嗎?

幾年下來, 東北、西北、東南、西南, 幾個方向、每次數千公里的自駕遊也有過幾次, 不敢說經驗, 心得體會還是有一點的。

自駕遊, 最大的樂趣就是自由的感覺。

所有的旅遊, 都有目的地, 或風景、或名勝、或古跡、或美食、或休閒。 跟別的旅遊方式不同的是, 自己開車外出, 旅途本身, 可以跟旅行目的地一樣有吸引力。 乘坐飛機或是高鐵, 我們難免會感覺到旅途的枯燥, 一心只想快點到達, 而自駕過程中, 也許一天要在路上奔波十幾個小時, 但卻很少會感到煩躁不安。

對於長途旅行而言, 多數私家車的車內空間都不寬敞, 舒適度跟高鐵相差甚遠。

但就是在這麼一個狹小的空間內, 駕乘者卻能忍受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 就連兒童乘客也只是偶爾抱怨一句。

這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是因為汽車跟窗外的風景距離更近嗎?是因為自己可以決定汽車在需要的時候停下來嗎?是因為車上的空間完全屬於自己而感覺更放鬆嗎?

我說不清楚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大家願意呆在這個快速移動的小空間內, 就我個人而言, 這個小空間好象是太空中脫離母艦的小飛行器, 雖然不夠舒適, 但卻因為可以隨心所欲地航行, 而成為一種自由的象徵。 (寫到這裡, 想起某航空公司的宣傳語“隨心起航、快樂飛翔”。 每當久困機艙, 終於等到了那個不確定的起飛時刻, 聽到廣播裡這種不鹹不淡的話, 要不是看在空姐美麗的面子上, 真有壓不住火的可能

雷諾汽車前總裁路易·施偉澤在一本書中, 提到過雷諾公司總結的“人為什麼在駕車時感到快樂”的4種因素。 第一種是駕車者在自己的車裡, 會感覺是自己的天地, 是在房子以外的家裡, 所以會很放鬆;第二種是車能給人以“外出”的感覺,多數人的天性是喜歡旅行的;第三種和第四種樂趣,是有關駕駛本身的。對於自駕游的乘客來說,可以獲得前兩種樂趣,而駕駛樂趣,則是對駕駛者的額外獎勵。

我們平時都被單位、學校、工作、學習緊緊約束在一個固定的軌道上,所以只要從軌道上掙脫出來單飛,就有重獲自由的喜悅,而自駕遊,無疑是更充分地利用了自由,讓旅途更加自由自在。

既然是為了自由,那就乾脆徹底一些,不要給自駕遊太多的約束。

最初的時候,我們每次外出,都習慣於仔細參考別人的遊記,認真研究行程,選擇哪條路線、每天走多遠、住在什麼地方、吃什麼東西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最早的時候,出門時還隨身攜帶列印好的“路書”,一路走一路翻看參閱,很有些專業范兒。外出次數多了,越來越疏於計畫,最近這次,就是定了個大致目標,說走就走了,邊走邊決定下一步幹什麼。

這樣的旅途反而更輕鬆愉快。

既然這麼方便,我們就可以小小地享受一下隨意棲止。陶淵明老先生在詩中寫道:“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我們當然沒這麼詩意,但看到手機地圖上某一個感興趣的城市,索性任性盤桓一下,也未嘗不可。

這次旅行中,信陽、桂林、徐聞、株洲之類的城市就是這麼隨意到達的,走到某個地方了,累了、餓了、想住下了,也就這麼住下了。

要不是隨意住下,怎麼會吃到桂林街頭的螺螄粉、喝到徐聞小店的老鴨湯?原來光想著北海的海鮮了,走了這一趟,又覺得多吃幾個地方的當地風味兒才更有意思。

著名的旅遊景點,去亦可、不去亦可,時間充裕就仔細逛逛,時間緊張就放棄。桂林的象鼻山似乎沒有圖片中的好看,門票還不便宜,看完小後悔;博鼇是個開會的地方,本想照張“到此一遊”的相就走,不料會址已經圈起來收費,還比故宮貴多了——於是調頭就走,拐進博鼇附近的村鎮小路上閒逛,看了路邊的鳳梨地,看了掛在樹上的香蕉,順著一條小路在萬泉河邊順便合影留了念。

我等俗人,不指望像余秋雨老師那樣從旅行中思索厚重的歷史和文化,不指望像徐霞客老師那樣一路考察記錄山水地理,而陶淵明老師那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隱逸高風更是難以企及——跑出來、跑了辣麼遠,不過是為了透口氣,放鬆一下。

既然是為了放鬆,那又何必孜孜以求?每天給自己定一個嚴格的旅行計畫是不是作繭自縛?剛開始長途自駕遊的時候,內心是有些焦慮的,提前預定酒店門票,一門心思要趕路,碰上堵車或是別的小麻煩就著急上火。現在,已經非常淡定了,經常結伴出行的旅伴們也很淡定了。這次車子在某處海灘不慎陷入沙子,女人和孩子們該玩兒接著玩兒,兩個男人該想辦法就想辦法,誰都沒有抱怨、沒有焦躁不安,大家都習慣了隨遇而安。

我們平時已經習慣了按軌道運行,工作學習莫不如此;雖然渴望自由,但有時候又會擔心自由帶來的某些不確定性。確定旅行目標,詳細地計畫、準備,再努力按計劃去執行,無非是想降低旅途中的不確定性;但一次次旅行下來,又會發現,自駕遊的樂趣,往往就在這些不確定性之中,因為它們會帶給你意料之外的新鮮感。

去年開車去西寧的時候,心想既然到了西寧,不去青海湖邊照張相發朋友圈兒豈不可惜。隨口問了問酒店前臺,離青海湖也就150公里左右,於是第二天睡足了才開車過去。到了青海湖邊,又覺得拍照沒感覺,再百度一下,才知道青海湖辣麼大,好風景還在150公里外,好吧,那就跑吧;看完一個景點,覺得原路返回沒什麼意思,反正是環湖公路,接著跑吧——300多公里的環湖說跑也就跑了。

“行住坐臥,觸目隨緣”,自駕游即是自由游、自在遊。問世100多年之後,汽車作為一種私人交通工具,已經進化得非常成熟完善,可靠性、舒適性都可以滿足長途旅行的要求;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別的不說,為汽車和長途旅行服務的公路、酒店、網路、APP、移動支付是全球領先的,駕車自在旅行已經變得很輕鬆——我說得很熱鬧,但請稍安勿躁,不要激動,先不忙拿車鑰匙,我只問你一個小小的問題:你能請下幾天假?

所以會很放鬆;第二種是車能給人以“外出”的感覺,多數人的天性是喜歡旅行的;第三種和第四種樂趣,是有關駕駛本身的。對於自駕游的乘客來說,可以獲得前兩種樂趣,而駕駛樂趣,則是對駕駛者的額外獎勵。

我們平時都被單位、學校、工作、學習緊緊約束在一個固定的軌道上,所以只要從軌道上掙脫出來單飛,就有重獲自由的喜悅,而自駕遊,無疑是更充分地利用了自由,讓旅途更加自由自在。

既然是為了自由,那就乾脆徹底一些,不要給自駕遊太多的約束。

最初的時候,我們每次外出,都習慣於仔細參考別人的遊記,認真研究行程,選擇哪條路線、每天走多遠、住在什麼地方、吃什麼東西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最早的時候,出門時還隨身攜帶列印好的“路書”,一路走一路翻看參閱,很有些專業范兒。外出次數多了,越來越疏於計畫,最近這次,就是定了個大致目標,說走就走了,邊走邊決定下一步幹什麼。

這樣的旅途反而更輕鬆愉快。

既然這麼方便,我們就可以小小地享受一下隨意棲止。陶淵明老先生在詩中寫道:“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我們當然沒這麼詩意,但看到手機地圖上某一個感興趣的城市,索性任性盤桓一下,也未嘗不可。

這次旅行中,信陽、桂林、徐聞、株洲之類的城市就是這麼隨意到達的,走到某個地方了,累了、餓了、想住下了,也就這麼住下了。

要不是隨意住下,怎麼會吃到桂林街頭的螺螄粉、喝到徐聞小店的老鴨湯?原來光想著北海的海鮮了,走了這一趟,又覺得多吃幾個地方的當地風味兒才更有意思。

著名的旅遊景點,去亦可、不去亦可,時間充裕就仔細逛逛,時間緊張就放棄。桂林的象鼻山似乎沒有圖片中的好看,門票還不便宜,看完小後悔;博鼇是個開會的地方,本想照張“到此一遊”的相就走,不料會址已經圈起來收費,還比故宮貴多了——於是調頭就走,拐進博鼇附近的村鎮小路上閒逛,看了路邊的鳳梨地,看了掛在樹上的香蕉,順著一條小路在萬泉河邊順便合影留了念。

我等俗人,不指望像余秋雨老師那樣從旅行中思索厚重的歷史和文化,不指望像徐霞客老師那樣一路考察記錄山水地理,而陶淵明老師那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隱逸高風更是難以企及——跑出來、跑了辣麼遠,不過是為了透口氣,放鬆一下。

既然是為了放鬆,那又何必孜孜以求?每天給自己定一個嚴格的旅行計畫是不是作繭自縛?剛開始長途自駕遊的時候,內心是有些焦慮的,提前預定酒店門票,一門心思要趕路,碰上堵車或是別的小麻煩就著急上火。現在,已經非常淡定了,經常結伴出行的旅伴們也很淡定了。這次車子在某處海灘不慎陷入沙子,女人和孩子們該玩兒接著玩兒,兩個男人該想辦法就想辦法,誰都沒有抱怨、沒有焦躁不安,大家都習慣了隨遇而安。

我們平時已經習慣了按軌道運行,工作學習莫不如此;雖然渴望自由,但有時候又會擔心自由帶來的某些不確定性。確定旅行目標,詳細地計畫、準備,再努力按計劃去執行,無非是想降低旅途中的不確定性;但一次次旅行下來,又會發現,自駕遊的樂趣,往往就在這些不確定性之中,因為它們會帶給你意料之外的新鮮感。

去年開車去西寧的時候,心想既然到了西寧,不去青海湖邊照張相發朋友圈兒豈不可惜。隨口問了問酒店前臺,離青海湖也就150公里左右,於是第二天睡足了才開車過去。到了青海湖邊,又覺得拍照沒感覺,再百度一下,才知道青海湖辣麼大,好風景還在150公里外,好吧,那就跑吧;看完一個景點,覺得原路返回沒什麼意思,反正是環湖公路,接著跑吧——300多公里的環湖說跑也就跑了。

“行住坐臥,觸目隨緣”,自駕游即是自由游、自在遊。問世100多年之後,汽車作為一種私人交通工具,已經進化得非常成熟完善,可靠性、舒適性都可以滿足長途旅行的要求;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別的不說,為汽車和長途旅行服務的公路、酒店、網路、APP、移動支付是全球領先的,駕車自在旅行已經變得很輕鬆——我說得很熱鬧,但請稍安勿躁,不要激動,先不忙拿車鑰匙,我只問你一個小小的問題:你能請下幾天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