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浦江東岸濱江下月逐步打通 陸家嘴"林間客廳"或最早開放

【新民網訊】據新聞晨報, 下月起, 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間的21公里“濱江大道”將逐步打通, 黃浦江東岸濱江開放空間將迎來送往,

成為上海居民納涼漫步的最佳去處。 置身於此, 一邊是濱江綠地, 一邊是萬國博覽群, 可飽覽浦東浦西美景。

昨天, 參與設計的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設計師表示, 本著還江於民, 還岸於民的宗旨, 黃浦江東岸濱江不僅將打通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間原有步道系統的全部29處中斷點, 還將通過對沿線船廠、雨水泵站等系統改造, 建設開放空間、慢行通道、濱水綠地等, 構成黃浦江東岸一條全新的“親水”文化聚集帶。

“林間客廳”或最早開放

據介紹, 陸家嘴“林間客廳”有望5月20日正式開放。 這是黃浦江東岸濱江開放空間貫通地段之一, 成為東昌路至張家浜段、全長約2公里、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的濱江綠地。 在這裡, 有漫步道、騎行道和跑步道。

預計該綠地是21公里貫通項目中最早開放的區段。

該段綠地原區域內, 有原上海港煤炭裝卸公司及上海第二十七棉紡廠遺址。 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將其分割為由北至南共四大功能區域。 即東昌路輪渡碼頭區域、東昌路至商城路區域——林間客廳;商城路至張楊路區域——慶典林地;張楊路至濰坊路區域——藝術港灣;濰坊路至張家浜——城市藝術客廳。

設計理念

設計者將景觀設計與碼頭遺跡、工業文化元素進行融合和重塑, 讓這一區段延續歷史文脈, 並且具有展示、交流、互動功能。 將重點服務于居民、藝術愛好者、遊客等群體, 通過轉瞬即逝的行為藝術與彰顯個性的雕塑藝術, 渲染互動多元的人文氛圍, 營造出具有特色的濱江藝術生活區段。

同時, 漫步道、騎行道和跑步道三條道以不同標高、不同的速度功能穿行于現狀林間, 為寧靜的濱江綠地帶來生機與活力。

南浦大橋下現“觀景綜合體”

位於浦東塘橋、南浦大橋附近的“E18單元南段濱江綠地”, 將於今年12月實現貫通開放。

該區域規劃用地面積1.3萬平方米, 是一條不規則的狹長空間, 周邊有塘橋輪渡站、塘橋雨水泵站、張家浜橋、地鐵4號線等重要基礎設施。

設計理念

設計師將新建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連接城市與水域景觀空間, 可貫穿全區並與周邊其他區域的慢行系統有效地聯繫, 將居民與遊客吸引至濱江綠地內部。 腹地內新增的活動區域及碼頭空間, 為聚會以及公共活動提供場地,

從單純的觀賞性濱水綠化空間向綜合互動體驗的現代城市濱水景觀綜合體轉型。

歷史船塢保留形態成為地景

E20單元中段也是濱江綠地。 它規劃用地面積為10901平方米, 該區域結合濱江公共綠地建設, 將成為具有工業文化元素與現代造船文化相結合的對社會公眾開放的船塢博物館及航運文化廣場。

據介紹, 區段內有上海歷史上第一個船塢——原外輪修理廠船塢, 具有很強的工業文化歷史獨特性。 設計團隊對船塢採用幹塢形式予以改造, 保留其形態, 揭示歷史片層, 使船塢本身成為地景。

設計理念

設計者通過變化豐富的豎向標高來處理場地與保留船塢、防汛牆、碼頭平臺等歷史遺跡, 通過設置坡道、臺地及下沉廣場等連接不同功能區域。

地下空間圍繞保留船塢展開, 將主要地下建築集中設置在保留船塢兩側, 形成與船塢博物館相關的配套服務區;地上建築設置在基地南側, 賦予公共閱讀休憩和展示功能, 並通過小型下沉廣場形成地上與地下的有機聯繫。 該綠地將於今年12月實現貫通開放。

原標題:黃浦江東岸濱江下月起逐步打通 可飽覽浦東浦西美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