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8:43:00 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

陳新:實施最嚴管水制度 福建版“河長制”打造治水體系升級版 18:43:00 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

編者按

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充分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反映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新常態的現實要求,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人民關切的發展思想,亮點紛呈,催人奮進。 對標總理報告,本網邀請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的專家學者作一些解讀,並提出他們的建言。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長制。

”這是打響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發令槍,回應了老百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期盼。

福建是我國最早開始水域資源治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省份之一。 10多年來,福建歷屆省委、省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幹,重要流域基本實現“水清、河暢、岸綠、生態”。 可喜的是,福建省在水域保護方面已經交出了一份較為滿意的答卷。 2016年,福建12條主要河流水質繼續保持為優,Ⅰ~Ⅲ類水質占比96.5%,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20多個百分點。 2017年3月,《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正式施行,意味著福建省有了治水體系的升級版。

一、運用行政手段,解決“部門區域協調”難題

“九龍治水”一直是河流管理的最大弊病,都管,都不管,有利大家一哄而上,有問題卻找不到責任人,部門間相互推諉是長期困擾的治水難點之一。

福建治水之所以成效顯著,最根本的是運用行政抓手,建立了自上而下、跨區域、跨部門的“河長制”:

一是成立水資源委員會。 由福建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24個省直部門和單位組成,於2012年率先在全國成立,辦公室設在省水利廳,旨在加強全省水資源的宏觀管理,統籌協調水資源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二是規範河長運行機制。 2014年3月 8月,福建省政府正式出臺由三位副省長擔任閩江、九龍江、敖江的河長,組織協調召開專題會、現場會等方式推動流域保護管理。

在此基礎上,2016年新組建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制辦公室,強化成員單位集中辦公,定期召開成員單位聯席會議。

三是堅持“一河一策”治理。 明確河道治理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摸清各河流現狀,制定具體可行的治理方案,重點在“四亂”問題、突發水環境事件、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以及河流斷面水質、水生態、水環境面貌上聚焦。

四是實現區域流域協同。 2016年,福建省政府出臺《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五年整治計畫》,將流域整治從“動脈”伸向“毛細血管”,小流域整治戰役全面打響。 除跨區域的重要河流由省級“河長”分別負責外,其他大小河流也都由轄區內的各級主官擔任“河長”和“河段長”,使區域治理和流域治理協同起來。

二、運用法律手段,解決“責權利對等”難題

福建的河道治理需要從法定授權予以解決。

一是及時出臺法律法規。 已經制定出臺《福建省河道管理條例》《閩江流域管理條例》《福建省濕地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福建水資源條例》正提交省人大常委會二審修改。

二是強化河流綜合執法。 加大基層河流執法監管力度,開展鄉鎮綜合執法試點。 公安、水利、環保、住建等部門每年定期聯合開展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專項執法行動。 如大田縣成立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整合了水利、國土、環保、林業、安監等部門在生態環境領域的行政處罰權,成立了全省首家生態綜合執法局,同時鄉(鎮)配套組建生態綜合執法分局,起到了“生態員警”的作用,做到“嚴管、勤查、聯動、重罰”,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把各級貫徹落實河長制情況納入績效考評。 考核結果作為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評價的依據,每年堅持開展河長、河段長逐級述職評議工作,對因失職造成重大事故或不良影響的,按規定予以問責。

三、運用經濟手段,解決“內生動力”難題

如何使“河長制”長效運行,關鍵要實行上下游一盤棋,大力實施流域生態補償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

早在2004年,福州就與三明、南平開展了流域生態補償,每年根據水質等評估分別補償後兩個地區各5000萬。 2016年12月,福建省政府又出臺《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大補償力度,推進補償的制度化。

一是在組織考核上強化。推行《地表水水質考核辦法(試行)》,以“流域水質論英雄”,對各縣(市、區)實施交界斷面水質雙月考核制度,既考核水質類別又考核主要污染指標的變化情況。

二是在獎懲舉措上細化。圍繞“誰來補、補給誰、補多少、怎麼補”等核心問題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環境保護好、水質保持好的上游地區,將得到更多流域補償資金;水質不達標且持續惡化的地區,則少予或不予補償,有效調動上下游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三是在跨區協同上探索。首次與廣東簽署生態補償協定,共同出資設立2016-2017汀江——韓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資金,資金額度為4億元,兩省每年各出資1億元,實現成本共擔、效益共用、合作共治。

四、運用科技手段,解決“精准高效”難題

二是加快地理資訊化建設。建立水質預警預報制度及統一的流域檢測資訊共用平臺,加強應急物資的儲備和應急裝備的配置,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相應能力。

五、發動全民參與,解決“社會共治”難題

福建在“河長制”推行過程中,一個成功的經驗就是引進了全民參與。一是加強宣傳培訓。通過省政府網站線上訪談、人民網福建頻道“河長治河”系列專題報導等,全方位進行集中宣傳報導、總結推廣了一批先進典型。同時,舉辦了河長制專題培訓班,全省有110多河長、河段長接受了履職培訓。二是試點“百姓河長”。向社會徵集“百姓河長”人選,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安排人員到各臨河社區,與社區負責人對接,宣傳發動沿河、沿江居民參與流域保護活動,招募當地分區段的百姓河長。

(作者:陳新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本網《對標總理報告 對話黨校專家》系列文章

王利平:法不禁止即自由 清單管理制度透射政府放權新思維

李四能:健全環保責任離任審計制度 打贏“藍天保衛戰”

林紅:加強產業政策促進的有效性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祖群英:以全域旅遊發展理念 打造福建“全域生態文化旅遊省”

一是在組織考核上強化。推行《地表水水質考核辦法(試行)》,以“流域水質論英雄”,對各縣(市、區)實施交界斷面水質雙月考核制度,既考核水質類別又考核主要污染指標的變化情況。

二是在獎懲舉措上細化。圍繞“誰來補、補給誰、補多少、怎麼補”等核心問題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環境保護好、水質保持好的上游地區,將得到更多流域補償資金;水質不達標且持續惡化的地區,則少予或不予補償,有效調動上下游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三是在跨區協同上探索。首次與廣東簽署生態補償協定,共同出資設立2016-2017汀江——韓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資金,資金額度為4億元,兩省每年各出資1億元,實現成本共擔、效益共用、合作共治。

四、運用科技手段,解決“精准高效”難題

二是加快地理資訊化建設。建立水質預警預報制度及統一的流域檢測資訊共用平臺,加強應急物資的儲備和應急裝備的配置,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相應能力。

五、發動全民參與,解決“社會共治”難題

福建在“河長制”推行過程中,一個成功的經驗就是引進了全民參與。一是加強宣傳培訓。通過省政府網站線上訪談、人民網福建頻道“河長治河”系列專題報導等,全方位進行集中宣傳報導、總結推廣了一批先進典型。同時,舉辦了河長制專題培訓班,全省有110多河長、河段長接受了履職培訓。二是試點“百姓河長”。向社會徵集“百姓河長”人選,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安排人員到各臨河社區,與社區負責人對接,宣傳發動沿河、沿江居民參與流域保護活動,招募當地分區段的百姓河長。

(作者:陳新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本網《對標總理報告 對話黨校專家》系列文章

王利平:法不禁止即自由 清單管理制度透射政府放權新思維

李四能:健全環保責任離任審計制度 打贏“藍天保衛戰”

林紅:加強產業政策促進的有效性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祖群英:以全域旅遊發展理念 打造福建“全域生態文化旅遊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