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時候,母親總是為我們“叫魂”

作者/吳若愚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 母親除了關心我們是否吃飽穿暖外, 還關心我們是不是丟了魂, 若是丟了魂, 母親就要為我們“叫魂”。 因“叫魂”是故鄉的一種神秘民俗, 也是村裡每一位母親必備的技能。

網咯圖片與本文無關

母親要為孩子“叫魂”, 首先要判斷孩子是不是已經丟了魂, 如果丟了, 必須要把他叫回來。 因此, 故鄉的母親們都會坐在村子裡的大樹下, 一起討論她們孩子最近的狀況。 有的母親說, 你看我家老大“黃皮寡瘦”(面黃肌瘦)的, 八成是魂丟了。 有的母親則說, 我家老三整天“野馬山丘”(到處亂跑)的, 可能也是魂落掉了。 有的母親則說, 我家軍軍整天無精打采的, 我看魂也不在了。 於是, 大家都說, 晚上要給兒子叫魂。

如何“叫魂”, 也是一門學問, 叫得好的, 會在很短時間內把兒子的魂叫回來, 兒子不但身體好, 而且也聽話。 若是叫魂不得章法, 兒子的狀況會長時間得不到改善。

於是, 村裡的母親們一旦得到什麼新的叫魂秘訣, 一定會相互分享, 並流行一時。 因此, 在我們的村子裡, 每一位母親都有多種叫魂方法。

我的母親是個善於學習的人, 總是在叫魂這門技藝上不恥下問, 不但具備了村裡流行的普通叫魂方法, 而且還從外學來一種新的叫魂儀式分享給村裡的其他母親。 有一次母親去紮西鎮走親戚, 就帶回來一種新的叫魂方式。 母親一到家, 就告訴我要為我叫魂, 她找一把凳子讓我坐下, 在我背後的牆上靠一個大簸箕, 然後又把煤油燈放在我對面的桌子上, 我的影子就被燈光映在了簸箕上。 然後, 母親就燒了一鍋開水, 一瓢一瓢地將開水潑向簸箕上的影子,

母親一邊潑水, 嘴裡一邊叫著我的名字說“回來了, 回來了, 我的么兒趕快回來了。 ”每當這個時候, 我會覺得自己好像真的丟過魂, 在母親的召喚下這魂又回到我的身體, 並覺得這是一種享受。

鄰家三老祖婆叫魂的方式有點滲人。 夜幕剛剛降臨, 她就左手端著一個裝滿五穀的“升子”(量糧食的木盒), 升子裡插著三炷點燃的香, 右手拎一把鋤頭, 從家裡一出門就把鋤頭往地上觸得咚咚直響, 嘴裡不停地喊著她兒子的名字說, “回了, 回了, 我的么兒回來了。 ”, 然後順著出村的小路, 不停的喊著, 一直喊到村口再喊著回來, 人們循聲望去, 只見三個小紅點在漆黑的夜幕裡晃動。

四奶奶是貴州人, 她也保留了一個自己慣用的叫魂辦法。

她把一個雞蛋在她兒子的身上從頭到腳滾動七七四十九圈, 然後把雞蛋放到火爐裡燒爆, 嘴裡喊著兒子的名字, 回了, 回了, 么兒回來了, 這就算完成了叫魂儀式。

按照母親們的說法, 自從給兒子叫過魂後, 兒子也愛吃飯了, 也不像脫韁野馬似的亂跑了。 可是當母親告訴我要為我叫魂時, 我卻沒覺得自己哪兒有並, 但我卻非常願意服從母親的安排, 安靜地坐在那裡, 聽著母親一遍一遍地喊著我的名字說, “么兒回來了, 回來了。 ”事情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 遠在山村裡的母親已經八十歲高齡, 村子裡也沒多少人知道什麼是叫魂了。 我也認為叫魂不過是一種迷信, 但當我回憶起母親為我叫魂時一遍一遍地叫著我名字的情景時,

我的淚卻禁不住掉了下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