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產養殖戶如何培菌培藻,提高養殖效益?

廣 · 告

當池塘暴曬完之後, 我們就要準備進水放苗了。 而放苗之前我們最好還是要先把藻類培養起來。 為什麼?

我前面已經說過了,

藻類不僅是水質穩定的基礎, 還是種苗的天然開口餌料。 而且藻類能培養起來, 還能說明水中沒什麼有害物質;如果藻類培養不起來, 你還要找找原因, 否則你的種苗就要面臨很大的問題, 你敢不敢賭呢?

前面我曾經說過, 藻類培養其實真的很簡單, 但實際養殖過程中往往很多時候藻類很難培養起來, 這又是為什麼呢?

沒為什麼?簡單地說:就是“你不懂”, 所以才沒把藻類培養起來。

其實藻類培養和種菜的道理是一樣的。 菜種+土壤+肥料, 在合適的環境下, 經過一段時間, 菜就能長起來了;藻類培養也是這個道理的, 藻種+水+肥料,在合適的環境下, 經過一段時間, 藻類就能培養起來了。

但為什麼不少養殖戶在實際養殖過程中藻類老是培養不起來呢?這當然與他們的培藻方法有關啦。

培藻並不是有藻種和肥料就行的, 還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下面我們來說說不同環境下, 如何培藻的。

1、清水塘:剛清完塘或消毒完的塘, 水色較清, 水體中藻類和肥料都不足, 這時, 最好能引進一部分新鮮的水,

讓水中的藻種多一些, 然後再施生物肥料, 藻類會慢慢長起來的。 如果是由於水中有重金屬離子超標而導致水中藻類培養不起來, 還要先用有機酸解毒, 然後再重新肥水。

2、濁水塘:水中泥沙顆粒太多, 藻類太少。 如果直接下肥料, 由於泥沙太多, 會把肥料吸附一部分, 影響肥料的吸附, 造成水色難肥。 因此, 最好還是換一部分新鮮水, 然後用淨水底改把水中的泥沙沉降下去, 讓水體變清澈一些, 再用生物肥料, 藻類也會慢慢長起來的。

3、浮游動物多的塘:由於水中浮游動物太多, 藻類還沒長起來就被吃掉了, 導致水體藻類培養不起來。 可通過殺浮游動物來減少其危害, 但如果已經放苗了, 我是不主張再殺浮游動物的,

因為他們也是種苗的天然開口餌料, 而且弄不好對種苗也有很大的影響的。 可通過不餵料或少餵料來讓種苗吃掉浮游動物。 其實浮游動物一段時間沒東西吃它們自己都會死亡的, 因此不要耐心地等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重新培水了。

4、藍藻多的塘:由於藍藻的大量繁殖, 導致其它藻類長不起來, 水色看起來很綠, 其實藍藻底下全是黃濁水, 這種水不利於種苗的生長。 我們只能把藍藻殺死掉才能重新把其它藻類培養起來。 有的用專門殺藍藻的產品, 如藍藻分解素等, 有的直接用上紅黴素, 有的用硫酸銅等等, 方法很多, 有的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我還是主張用安全的方法, 用高濃度的芽孢桿菌, 效果還是不錯的,

兩三天左右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但芽孢桿菌耗氧, 種苗期對溶氧需求不高, 所以不用擔心。 如果是養殖中後期就要注意水中溶氧了。

5、倒藻的塘:由於天氣或其他原因, 水中的藻類突然大量死亡, 導致水體變濁變色。 這時候我們首先考慮的並不是要怎樣把藻類重新培養起來, 而是減輕由於倒藻引起的一系列問題。 首先減少藻類大量死亡對養殖品種的嚴重影響;溶氧不足, 藻毒素, 環境改變引起的應激反應等, 可用過氧化鈣、石灰、多維等產品處理;接著就要找出導致倒藻的原因進行相應地處理;最後就要重新把藻類培養起來, 讓水體重新穩定下來。 中後期主要考慮把底質搞好, 減少有害物質的積累。

不管是什麼環境下, 只要我們能找到原因,就能把藻類培養起來。但有些塘藻類培養起來太難,我們就要做相應地處理就行了,因為有的時候天氣不好,藻類是很難培養起來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可缺少的。

藻類的培養對水質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鹼度、鈣鎂離子濃度高的塘,藻類培養起來相對容易很多;而鹼度、鈣鎂離子濃度低的塘,藻類就很難培養起來。所以我才老是強調放苗前要先把池塘的水質調好才放苗,就是為了減少養殖過程中出現更多麻煩的問題。

記住: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好的方法。學會找原因,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泥。這是這幾年水產養殖中最流行的一句話了。可不知大家對這句話又瞭解多少呢?

這裡面的水和泥是不是就是指水質和底質呢?是的,就是指水質和底質。但更準確地說,這裡的水不僅僅指水質,還包括水中的藻類的生長;這裡的泥不僅僅指底質,還包括底層的微生物。

前文我已經說過培藻,這裡我就說說怎樣培菌。

培菌和培藻的道理是一樣的,因而跟種菜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培菌就是菌種+泥和水+肥料,在合適的環境中,就能培育起來了。

菌種,在自然界中是不會缺少菌種的,但不同的菌種對養殖的成敗有重大影響。在養殖過程中,我們需要的不是某種單一菌種,而是需要多種不同的菌種。微生物講究的是多樣化,最怕就是單一化,因而培菌就要把菌種搞複雜一些,把種類搞多一些,這樣系統才能更加穩定。

培菌的肥料,更準確地說就是營養物質,細菌對營養的要求跟藻類是不完全一樣的,藻類一般能夠直接吸收無機鹽,而細菌更多地直接分解有機物,當然還有部分細菌可以直接吸收無機鹽的。不同的細菌對營養物質的要求是不同的,而要想建立穩定的系統就必須為不同的細菌提供其合適的營養物質。

細菌的營養物質有哪些?

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數和水,其中碳源指的是含碳有機物,但我們更多用的是糖類,如葡萄糖、蔗糖、糖蜜、紅糖等;氮源指的是含氮物質,我們更多指的是氨氮、硝酸鹽等;無機鹽一般指礦物質元素,如鈣、鎂、硫、磷等微量元素;生長因數一般指維生素類,如VA、VB、VC、VE等。

不同的營養物質適合不同的細菌生長,因而由於環境物質的單一性積累,導致某種細菌大量繁殖,從而引發病害。而防止環境物質單一性積累的最好辦法就是要定期給水體補充其他缺乏的營養物質。

不同種類的細菌需要的生長的環境是不同的,有的厭氧型的,有的好氧型的,還有的兼性厭氧型的。而溶氧量是影響細菌種類的最直接因素。

在養殖過程中,對養殖品種危害最大的是厭氧型的細菌,如弧菌、氣單孢菌、假單孢菌、鏈球菌等。因此預防厭氧型細菌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水體中的溶氧,讓厭氧菌不能大量繁殖,讓好氧菌更好地繁殖。但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由於飼料的大量使用,有機物的大量積累,天氣的經常改變,造成水體環境中的溶氧經常不足,更有利於厭氧菌的大量繁殖,因而病害容易暴發。

如何提高水體溶氧,減少病害暴發?

1.加強硬體設備:如增加增氧機的數量,使用更合適的底層增氧機等;

2.換水:如果水源好的要經常換水;

3.定期改底:減少有機物的大量積累;

4.使用增氧劑:天氣不好或水體不好時應該使用增氧劑。

培菌講究的是微生物的多樣性,因而要提供合適的環境和營養物質讓微生物種類豐富多樣,這是減少病害暴發的最好辦法;而水體鹼度和硬度又是微生物和藻類生長繁殖的重要基礎。因此,只有把基礎打好打牢,你的養殖效益才能穩步提高。

END

只要我們能找到原因,就能把藻類培養起來。但有些塘藻類培養起來太難,我們就要做相應地處理就行了,因為有的時候天氣不好,藻類是很難培養起來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可缺少的。

藻類的培養對水質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鹼度、鈣鎂離子濃度高的塘,藻類培養起來相對容易很多;而鹼度、鈣鎂離子濃度低的塘,藻類就很難培養起來。所以我才老是強調放苗前要先把池塘的水質調好才放苗,就是為了減少養殖過程中出現更多麻煩的問題。

記住: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好的方法。學會找原因,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泥。這是這幾年水產養殖中最流行的一句話了。可不知大家對這句話又瞭解多少呢?

這裡面的水和泥是不是就是指水質和底質呢?是的,就是指水質和底質。但更準確地說,這裡的水不僅僅指水質,還包括水中的藻類的生長;這裡的泥不僅僅指底質,還包括底層的微生物。

前文我已經說過培藻,這裡我就說說怎樣培菌。

培菌和培藻的道理是一樣的,因而跟種菜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培菌就是菌種+泥和水+肥料,在合適的環境中,就能培育起來了。

菌種,在自然界中是不會缺少菌種的,但不同的菌種對養殖的成敗有重大影響。在養殖過程中,我們需要的不是某種單一菌種,而是需要多種不同的菌種。微生物講究的是多樣化,最怕就是單一化,因而培菌就要把菌種搞複雜一些,把種類搞多一些,這樣系統才能更加穩定。

培菌的肥料,更準確地說就是營養物質,細菌對營養的要求跟藻類是不完全一樣的,藻類一般能夠直接吸收無機鹽,而細菌更多地直接分解有機物,當然還有部分細菌可以直接吸收無機鹽的。不同的細菌對營養物質的要求是不同的,而要想建立穩定的系統就必須為不同的細菌提供其合適的營養物質。

細菌的營養物質有哪些?

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數和水,其中碳源指的是含碳有機物,但我們更多用的是糖類,如葡萄糖、蔗糖、糖蜜、紅糖等;氮源指的是含氮物質,我們更多指的是氨氮、硝酸鹽等;無機鹽一般指礦物質元素,如鈣、鎂、硫、磷等微量元素;生長因數一般指維生素類,如VA、VB、VC、VE等。

不同的營養物質適合不同的細菌生長,因而由於環境物質的單一性積累,導致某種細菌大量繁殖,從而引發病害。而防止環境物質單一性積累的最好辦法就是要定期給水體補充其他缺乏的營養物質。

不同種類的細菌需要的生長的環境是不同的,有的厭氧型的,有的好氧型的,還有的兼性厭氧型的。而溶氧量是影響細菌種類的最直接因素。

在養殖過程中,對養殖品種危害最大的是厭氧型的細菌,如弧菌、氣單孢菌、假單孢菌、鏈球菌等。因此預防厭氧型細菌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水體中的溶氧,讓厭氧菌不能大量繁殖,讓好氧菌更好地繁殖。但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由於飼料的大量使用,有機物的大量積累,天氣的經常改變,造成水體環境中的溶氧經常不足,更有利於厭氧菌的大量繁殖,因而病害容易暴發。

如何提高水體溶氧,減少病害暴發?

1.加強硬體設備:如增加增氧機的數量,使用更合適的底層增氧機等;

2.換水:如果水源好的要經常換水;

3.定期改底:減少有機物的大量積累;

4.使用增氧劑:天氣不好或水體不好時應該使用增氧劑。

培菌講究的是微生物的多樣性,因而要提供合適的環境和營養物質讓微生物種類豐富多樣,這是減少病害暴發的最好辦法;而水體鹼度和硬度又是微生物和藻類生長繁殖的重要基礎。因此,只有把基礎打好打牢,你的養殖效益才能穩步提高。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