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黑皮冬瓜帶來脫貧“春天”

苗寨的春天比往年來得早。 丹寨縣揚武鎮洋浪村, 菜田裡大家忙著播種, 忙著移栽。 貧困戶王平小心翼翼地把發芽的冬瓜種嵌進營養袋, 生怕弄傷一棵嫩苗。 “我在碑上簽了字, 今年就一定要脫貧!能不能脫貧, 全壓在這黑皮冬瓜身上了!”硬氣的話裡透著苗寨人的決心。

61歲的王平命運多舛。 前年, 長子患病去世, 留下念初中的孫女;次子長期患病, 家裡欠下一屁股的債。 就在這時, 村裡的黨員王啟堯主動帶領他規模種植黑皮冬瓜, 兩畝冬瓜年收入可望超過3萬元。

王啟堯幫王平, 是因為他們曾共同立碑誓師———“今年全部脫貧!”

石碑就立在洋浪村廣場公路邊, 密密麻麻刻著100多個名字, 包括村組幹部、黨員、能人和貧困村民。

這麼多村裡人要脫貧, 落腳點還是在眼前的這片黃土地上。 腳踩泥土的農民最擅長種植, 但又常常在種植上吃虧。 “種什麼?”成了能否賺錢的大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 村裡的種植大戶吳永林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 三年前, 在學習種植黑皮冬瓜後, 吳永林不僅打開了“收成之門”, 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賣瓜之門”。 2014年, 他把自家冬瓜拉到貴陽石板物流園蔬菜部推薦銷售, 冬瓜客商通過比較, 覺得吳永林的瓜質好, 容易銷。 另外, 丹寨到貴陽車程短, 只需2個小時。 貨物可當天到當天賣, 路費成本低。 貴陽冬瓜客商主動到揚武鎮洋浪村找吳永林簽訂冬瓜《買賣協議》,

當年的瓜價定為0.75元/每斤。 次年的瓜價隨行就市, 不管種多少畝, 種出來的瓜, 只要按協議要求生產, 有多少收多少。 如果有另外客商出的瓜價比他們高, 供貨方可以更換冬瓜客商, 他們沒有其他意見。

就這樣, 吳永林在三年前成為了村裡最先脫貧的人, 也為村民做了示範。 2014年, 在丹寨縣人大常委會的幫扶下, 洋浪村開始發展冬瓜產業, 規模不過200畝, 但收益比過去的水稻種植高出好多倍, 這讓村民們嘗到了甜頭也有了盼頭。 2015年種植規模逐步發展到了400畝。 為了降低風險走向市場, 村兩委決定成立永恆蔬菜種植合作社抱團發展, 對全村的蔬菜種子、技術、管理、價格、銷售進行統一規範。

現如今,

在洋浪村的帶動下, 已經有周邊的幹改村、五一村、羊排村等多個村寨加入到了蔬菜種植產業中來, 僅冬瓜種植, 規模就達到了1000多畝, 形成了村社共建、產技一體、村村聯營的互助合作產業發展模式, 這也是全省最大的冬瓜種植基地。

產業雖有所成, 但大家並不滿足於現狀, 經涉及村支兩委商議, 正在籌備成立永恆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目的是為了進行企業化、市場化、規範化運作。 “不僅要讓冬瓜變成金瓜, 還要讓金瓜越滾越大, 讓我們的老百姓都能得到實惠, 要讓大家都富起來”。 在談到冬瓜種植時洋浪村支部書記楊雄信心滿滿地說。

“前段時間我是通過網路知曉這個基地, 然後聯繫到這裡來, 來得有點晚了, 目前只購得100多萬斤,

明年一定要來早點, 這裡的冬瓜比廣西和海南的賣相要好、肉質要厚實飽滿得多了, 個個都是頂呱呱的。 ”正在收購冬瓜的貴陽商販楊輝對洋浪的冬瓜讚不絕口。

目前, 以洋浪村為中心的蔬菜種植基地冬瓜種植規模已達1000多畝, 產量9000多噸, 產值700多萬元, 已帶動100多戶農戶參與發展, 吸引著大批來自貴陽、廣州、成都、重慶、浙江等地區的瓜販前來收購。 此外該基地還種有蓮花白、芹菜、生薑、甘豆等多樣蔬菜品種, 常年供應不同季節的新鮮生態蔬菜。

楊雄笑著說:“洋浪村終於有了可以讓村民安身立命的特色產業, 如今種植技術成熟, 銷售管道通暢, 今年肯定能讓全部貧困戶摘掉窮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